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忠信的奴隶经得起考验!

忠信的奴隶经得起考验!

忠信的奴隶经得起考验!

指定的时候到了,审判要从上帝的家开始。——彼得前书4:17

1.耶稣视察“奴隶”,发现什么?

公元33年五旬节,耶稣委派了一个“奴隶”在适当的时候向“仆役”供应食物。1914年,耶稣登基作王。此后不久,他视察“奴隶”的情况,发现“奴隶”的成员大都“忠信睿智”,于是“委派他管理一切财物”。(马太福音24:45-47)可是,另外还有一个邪恶的奴隶,既不忠信,也不睿智。

“邪恶的奴隶”

2,3.“邪恶的奴隶”本来是什么身份?他们是怎样变坏的?

2 耶稣描述过“忠信睿智的奴隶”之后,立刻提到邪恶的奴隶,说:“邪恶的奴隶如果心里说,‘主人不会这么快回来的’,就动手打其他的奴隶,又跟酒徒一起吃喝,奴隶的主人必在他意料不到的日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刻来到,给他最重的惩罚,要他跟虚伪的人有同样的下场。在那里,他就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24:48-51)希腊语原文在“邪恶的奴隶”之前有指示代词“那”,所以经文的上文特别值得留意。既然耶稣正在谈论忠信睿智的奴隶,可见“邪恶的奴隶”本来就是忠信奴隶的成员。 *这些人是怎样变坏的呢?

3 1914年以前,忠信奴隶的许多成员都殷切期待在那一年升天,跟新郎耶稣会合,但希望却落空了。由于这件事和其他的情况,许多人大失所望,少数人甚至心怀怨愤。有些人于是出言攻击(“打”)以前的弟兄,又跟假基督教的团体(“酒徒”)打交道。(以赛亚书28:1-3;32:6

4.耶稣怎样处置“邪恶的奴隶”和所有表现同样态度的人?

4 从此,这些曾是基督徒的人成了“邪恶的奴隶”,被耶稣判处“最重的惩罚”。什么惩罚呢?他们被耶稣弃绝,再没有希望到天上去。不过,这些人没有立刻灭亡,而是在基督徒会众“外面的黑暗”之中哀哭切齿一段日子。(马太福音8:12)此后,还有少数的受膏基督徒显出类似的邪恶态度,表明自己属于“邪恶的奴隶”,有些“另外的绵羊”也变节不忠。(约翰福音10:16)这些人都成了基督的仇敌,结果全都在外面的属灵黑暗之中。

5.忠信奴隶的态度跟“邪恶的奴隶”有什么不同?

5 虽然忠信睿智的奴隶跟“邪恶的奴隶”经历同样的考验,但忠信的奴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接受纠正。(哥林多后书13:11)他们从此更爱耶和华,更爱弟兄,在这动荡不安的末世,成了“真理的栋梁和支柱”。(提摩太前书3:15;提摩太后书3:1

睿智的处女和愚蠢的处女

6.(甲)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忠信的奴隶十分睿智?(乙)1914年以前,受膏基督徒传讲什么信息?

6 耶稣描述过“邪恶的奴隶”以后,用两个比喻说明,为什么受膏基督徒有的忠信睿智,有的不忠不智。 *他借比喻指出怎样做才算睿智:“天上的王国好比十个处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她们五个是愚蠢的,五个是睿智的。愚蠢的拿着灯,却不带油;睿智的却用瓶子装了油,连灯一起带来。”(马太福音25:1-4)这十个处女让我们想起1914年以前的受膏基督徒。他们计算出新郎耶稣基督快要来到,就“出去”迎接基督,勇敢地传讲“列国的既定时期”会在1914年结束。(路加福音21:24

7.什么事发生以后,受膏基督徒仿佛“睡着了”?由于什么缘故?

7 受膏基督徒的计算是正确的。1914年,列国的既定时期确实结束了。同年,基督耶稣登基,上帝的王国开始统治。但这些事在天上发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地上,人类就像圣经预言的一样“有祸了”。(启示录12:10,12)考验接踵而来。由于不完全了解当时的情势,受膏基督徒以为“新郎迟迟不来”。他们大惑不解,又受世界仇视,结果大多放慢了脚步,有组织的公开传道工作几乎陷于停顿。受膏基督徒就像比喻中的处女,在灵性上“打盹睡着了”,情形跟使徒死后不忠的基督徒类似。(马太福音25:5;启示录11:7,8;12:17

8.“新郎到啦!”的呼声发出之前,有什么事发生?当时,受膏基督徒应该怎样做?

8 1919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就在半夜,有人喊叫说:‘新郎到啦!你们快出来迎接他。’于是所有处女都起来,整理她们的灯。”(马太福音25:6,7)就在看来最黑暗的时刻,竟然有呼声发出,要他们采取行动!1918年,“立约使者”耶稣基督来到耶和华的属灵圣殿,视察并洁净上帝的会众。(玛拉基书3:1)当时,受膏基督徒应该出去,在属灵圣殿的地上院子里迎接基督。是时候“发光”了。(以赛亚书60:1;腓立比书2:14,15

9,10.1919年,为什么基督徒有的“睿智”,有的“愚蠢”?

9 等一等!比喻提到,某些处女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耶稣说:“愚蠢的对睿智的说:‘把你们的油分一点给我们吧,因为我们的灯快要灭了。’”(马太福音25:8)没有油,灯就不能发光,因此灯油让人想起圣经真理和圣灵。真正崇拜上帝的人靠着圣经和圣灵,才能发出亮光。(诗篇119:130;但以理书5:14)1919年以前,睿智的受膏基督徒虽然一时软弱,仍然力求明白上帝对他们的旨意。所以,他们一听到发出光来的呼声,就已经准备就绪了。(提摩太后书4:2;希伯来书10:24,25

10 可是,有些受膏基督徒尽管热切盼望跟新郎在一起,却不想作出牺牲,也不愿付出努力。等到应该热心传讲好消息的时候,他们却毫无准备,不愿采取行动。(马太福音24:14)他们甚至试图令热心的同伴慢下来,好比要求同伴分一些油给他们。在耶稣的比喻里,睿智的处女怎样回答呢?她们说:“恐怕不大够你我共用。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马太福音25:9)1919年,忠贞的受膏基督徒不肯作出任何妥协,免得削弱了发光的能力。在视察的日子,他们的确经得起考验。

11.愚蠢的处女有什么遭遇?

11 耶稣在比喻的结尾说:“[愚蠢的处女]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预备好的处女跟他进去参加婚宴,门就关了。后来,其余的处女也来到了,说:‘先生,先生,给我们开门吧!’新郎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0-12)有些人的确没预备好,没有迎接新郎,结果在视察的日子经不起考验,没有机会参加天上的婚宴。多么令人惋惜!

银元的比喻

12.(甲)耶稣用什么比喻说明忠信的意思?(乙)出了国的主人是谁?

12 耶稣说明何谓睿智之后,又用比喻说明忠信的意思,说:“这好像一个人快要出国,就召见奴隶,把财物交托给他们。他按照奴隶各自的才能,一个给了三万银元,一个给了一万二千银元,一个给了六千银元,自己就出国去了。”(马太福音25:14,15)比喻中的主人就是耶稣,他在公元33年升天,好比“出国去了”。升天之前,耶稣把“财物”交给忠信的门徒。怎样交托呢?

13.耶稣怎样开拓了一个广大的传道地区?他怎样授权奴隶去“做生意”?

13 耶稣在地上的时候,走遍以色列地,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从而开拓了一个广大的传道地区。(马太福音9:35-38)他“出国”之前,把地区交给忠信的门徒,说:“所以你们要去,使所有国族的人做我的门徒,奉父亲、儿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我吩咐你们的一切,都要教导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8-20)耶稣说这番话,就是授权奴隶按照“各自的才能”去“做生意”,直到他回来。

14.对于能做多少生意,为什么基督没要求人人都一样?

14 既然比喻说,耶稣“按照奴隶各自的才能”交托财物,就表示1世纪基督徒的处境不尽相同。有些基督徒像保罗和提摩太一样,能善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完全投入传道教人的工作。有些基督徒却碍于环境,能做到的十分有限。例如,有的人是奴隶,有的人患病、年老,或者有家庭责任。此外,会众里某些岗位不是每个基督徒都能担任的。受膏的妇女或一些受膏的男子都没有在会众里施教。(哥林多前书14:34;提摩太前书3:1;雅各书3:1)不过,无论处境如何,无论是男是女,基督的所有受膏门徒都受托去“做生意”,善用自己的机会和环境,从事基督徒的传道工作。现代的基督徒也一样。

开始视察!

15,16.(甲)奴隶要在什么时候交账?(乙)基督让忠信的基督徒有什么别的机会“做生意”?

15 比喻接着说:“过了很久,奴隶的主人来到跟他们结账。”(马太福音25:19)公元33年以后很久,基督耶稣在1914年登基作王,开始临在。三年半以后,即1918年,耶稣来到上帝的属灵圣殿,应验了彼得的话:“现在指定的时候到了,审判要从上帝的家开始。”(彼得前书4:17;玛拉基书3:1)是时候交账了。

16 奴隶(耶稣的受膏弟兄)怎样运用君王基督的“银元”呢?公元33年起,包括1914年以前的一段日子,许多基督徒都努力为耶稣“做生意”。(马太福音25:16)就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仍有强烈的愿望要为主人服务。现在,让忠信的门徒有别的机会“做生意”是恰当的。这个制度的末期已到,好消息必须传遍普世,“地上的庄稼”已经熟了。(启示录14:6,7,14-16)他们还要找出“麦子”阶级最后一批成员,并且召集“一大群”另外的绵羊。(启示录7:9;马太福音13:24-30

17.忠信的受膏基督徒怎样分享主人的喜乐?

17 收割是欢乐的时光。(诗篇126:6)因此,耶稣在1919年把更大的责任交托他的忠信受膏弟兄时说:“你在不多的事上忠信。我要委派你管理很多的事。来分享你主人的喜乐吧。”(马太福音25:21,23)主人登基成为上帝王国的君王,他的喜乐是超乎我们所能想象的。(诗篇45:1,2,6,7)忠信的奴隶有幸代表君王,增加君王在地上的财产,从而分享主人的喜乐。(哥林多后书5:20以赛亚书61:10预告他们的欢乐之情,说:“我必因耶和华而欢欣,我要以我的上帝为乐。他用救恩当做衣服给我穿上”。

18.为什么有些人在视察的日子经不起考验?他们有什么下场?

18 可惜,有些人在视察的日子经不起考验。圣经说:“最后,领了六千银元的上前来,说:‘主人,我知道你是个苛刻的人,没有撒种的地方也要收割,没有扬谷的地方也要收聚。我就害怕,去把你的银元藏在地里。你看,你的东西就在这里。’”(马太福音25:24,25)一些受膏基督徒没有去“做生意”。1914年以前,他们没有热心地向人宣讲基督徒的希望;1919年,他们仍旧不想传道。他们这么傲慢,耶稣有什么反应呢?他褫夺这些人的一切职务,把他们“扔到外面的黑暗里去”,任凭他们哀哭切齿。(马太福音25:28,30

视察仍未结束

19.为什么视察可说仍未结束?所有受膏基督徒都决心怎样做?

19 在末世才成为基督受膏奴隶的人之中,当1918年耶稣开始视察奴隶时,大多数还没有事奉耶和华。那么,他们就不用受耶稣视察了吗?不是的。视察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1918~1919年只是开始而已。当时,忠信睿智的奴隶这个群体 经得起考验,但每一个受膏基督徒都要继续受考验,直到自己被盖上永久的印为止。(启示录7:1-3)基督的受膏弟兄明白这一点,因此决心继续“做生意”,忠信到底。他们决心力求睿智,时刻预备大量的油,好让自己的灯发出明亮的光辉。受膏基督徒知道,各人只要忠信到底,走完地上一生的路程之后,耶稣就会接他到天上的住处去。(马太福音24:13;约翰福音14:2-4;哥林多前书15:50,51

20.(甲)今天,另外的绵羊决心怎样做?(乙)受膏基督徒深知什么?

20 大群另外的绵羊一直效法受膏的弟兄。他们知道,自己既然认识上帝的旨意,就有重大的责任。(以西结书3:17-21)因此,他们依靠耶和华的话语和圣灵的帮助,也努力研读圣经,参加聚会,以求时刻预备大量的灯油。他们传道教人,让自己的灯发出光来,从而跟受膏弟兄一起“做生意”。可是,受膏基督徒深知银元是交在他们手中的。主在地上的财物是否管理得当,他们是要交账的。所以,受膏弟兄即使人数很少,也不可把责任推卸给大群人。忠信睿智的奴隶谨记这一点,继续带头管理君王的财物。受膏的弟兄感谢大群人忠贞热心的支持,大群人也承认受膏弟兄的职责,对自己能在受膏弟兄督导下工作深感荣幸。

21.什么劝勉对1919年以前直到今天的基督徒都合用?

21 以上分析的两个比喻,让我们明白1919年前前后后发生的事。可是比喻所包含的原则,也适用于末世整段时期的所有基督徒。因此,耶稣总结十个处女的比喻时所说的话,虽然本来是对1919年以前的受膏基督徒说的,但其中的原则对每个基督徒仍然合用。愿我们人人都把耶稣的劝勉铭记于心:“所以,你们要不断守望,因为不知道那个日子,也不知道那个时刻。”(马太福音25:13

[脚注]

^ 2段 类似的是,使徒死后,受膏的基督徒长老当中,有一些成了“凶暴的狼”。(使徒行传20:29,30

^ 6段 有关耶稣这个比喻的解释,另见《在“和平的君”治下享有普世的安全》第5-6章,耶和华见证人出版。

你知道答案吗?

• 耶稣什么时候视察门徒?结果如何?

• 为什么有些受膏基督徒渐渐显出邪恶奴隶的态度?

• 我们怎样表明自己在灵性上睿智?

• 我们怎样效法耶稣忠信的受膏弟兄,努力不懈地“做生意”?

[研读问题]

[第16页的附栏]

耶稣何时来到?

马太福音24和25章,有好几次提到耶稣会“来”或“来到”,但意思并不一样。所谓“来”,不一定指他实际来到一个地方,也可以指他特别关注世人或门徒的事务,原因往往是为了施行审判。1914年,耶稣“来”了,开始以新登位的君王的身份临在。(马太福音16:28;17:1;使徒行传1:11)1918年,他“来”了,以立约使者的身份审判一切自称事奉耶和华的人。(玛拉基书3:1-3;彼得前书4:17)到了哈米吉多顿,他也会“来”,对耶和华的仇敌执行判决。(启示录19:11-16

马太福音24:29-44和25:31-46多次提到的“来”或“来到”,会在“大患难”时发生。(启示录7:14)至于马太福音24:45-25:30当中多次提到的“来”或“来到”,是指他从1918年起审判所有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如果说,忠信的奴隶得奖赏、愚蠢的处女受责罚、藏起主人银元的懒惰奴隶受惩处所代表的三件事,全都在大患难之际耶稣“来”时才发生,就不合理了。因为那就等于说,到了那个时候,许多受膏基督徒都会不忠,要被其他人取代。可是,启示录7:3表明,那时候基督的所有受膏奴隶都已经盖上永久的印了。

[第14页的图片]

1919年,“邪恶的奴隶”不蒙悦纳

[第15页的图片]

新郎来到时,睿智的处女已准备就绪

[第17页的图片]

忠信的奴隶孜孜不倦地“做生意”

懒惰的奴隶却没有这样做

[第18页的图片]

受膏基督徒和“大群人”继续发出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