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13:1-58
脚注
注释
坐下来 坐下来施行教导是犹太宗教导师的习惯。(太5:1,2)
海滩 在迦百农附近的加利利海岸,有一处海滩呈马蹄形,周围的地势缓缓上升,形成一个天然剧场。由于这个地点具有良好的扩音效果,就算是一大群人也能听见耶稣从船上对他们说的话。
比喻 希腊语是pa·ra·bo·leʹ,字面意思是“并排放在一起”,可以指比喻、俗语或寓言故事。耶稣在解释某件事时,常常会把这件事跟另一件相似的事“并排放在一起”,也就是把它比作那件事。(可4:30)耶稣的比喻都很简短,他也常用虚构的故事来阐述一个道德或宗教方面的道理。
岩石地 不是指散布着一些岩石的土地,而是指表面覆盖着一些泥土的岩石。这节经文的平行记载路加福音8:6也说,有些种子落在“岩石”上。种子如果落在这样的地方,它的根就扎不到足够的深度,无法吸收所需的水分。
在荆棘里 耶稣说的“荆棘”显然不是指已经长成的荆棘丛,而是指翻松的土壤中未被清除的带刺的杂草。这些杂草不断生长,就会把刚刚撒下的种子挤死。
天上的王国 这个词组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差不多30次,在其他福音书里没有出现过。在马可和路加执笔的福音书中,对应的词组是“上帝的王国”,这表明“上帝的王国”是在天上的灵界建立的,而且在天上施行统治。(太21:43;可1:15;路4:43;但2:44;提后4:18)
神圣秘密 希腊语词my·steʹri·on在圣经原文中出现了28次,在中文版的《新世界译本》中大多数都译作“神圣秘密”。在这里,原文用的词是my·steʹri·on的复数形式,指的是跟上帝旨意有关的某些方面,而这些内容一直秘而不宣。到了上帝定下的时候,他才把秘密彻底揭示出来,而且唯独让他选择的人清楚明白。(西1:25,26)上帝的神圣秘密一旦揭示出来,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广传开去。这一点从圣经本身就可以看出来,因为跟“神圣秘密”搭配的词包括“宣扬”“启示”“传扬”“传讲”“揭示”。(林前2:1;弗3:3;6:19;西1:25,26;4:3)最主要的“神圣秘密”以耶稣的身份为焦点:他就是上帝承诺要赐下的那个“后代”,也就是弥赛亚。(西2:2;创3:15)这个神圣秘密也包含许多方面,其中一个是耶稣受委任在上帝的旨意中担任的角色。(西4:3)在这节经文中,耶稣表明“神圣秘密”跟“天上王国”有关,而这个王国就是上帝的王国,也就是以耶稣为君王的天上政府。(可4:11;路8:10;另见太3:2的注释)公元1世纪一些神秘宗教使用my·steʹri·on一词的方式跟《希腊语经卷》截然不同。那些宗教往往基于当时盛行的生殖崇拜,声称一些神秘仪式能让虔诚的信徒永生不死、直接得到神明的启示以及亲近神明。那些宗教的秘密显然不是以真理为基础的。获准加入神秘宗教的人都会发誓保守秘密,因此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跟基督教公开传扬神圣秘密的做法恰恰相反。当圣经用my·steʹri·on一词谈论跟错误崇拜有关的事时,中文版的《新世界译本》译作“隐秘的”“隐含奥秘的”“奥秘”。(关于my·steʹri·on一词的这三个译法,另见帖后2:7和启17:5,7的注释)
实在 希腊语词a·menʹ(阿们)是希伯来语词ʹa·menʹ的转写,意思是“诚心希望如此”或“确实如此”。在圣经原文里,耶稣经常会先说出这个词,然后才陈述事情、许下承诺或说出预言,借此强调他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学者说,耶稣使用“实在”(阿们)这个词的方式,在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约翰福音的原文中,耶稣总是把a·menʹ这个词重复说两次,中文译作“实实在在”。(另见约1:51的注释)
实在 见太5:18的注释。
制度 译作“制度”的希腊语词ai·onʹ的基本意思是“时代”,可以指把某个年代、时期或时代区分开来的情势或特征。这节经文显示,目前制度的一个特征是生活充满忧虑和难题。(另见词语解释)
在小麦当中另外撒下毒麦的种子 在古代的中东地区,这种居心不良的做法并不出奇。一般认为,译作“毒麦”的希腊语原文指一种有毒的禾本科植物(学名:Lolium temulentum)。毒麦的外形跟成长初期的小麦非常相似。
奴隶……说 尽管少数抄本写的是“他们……说”,但更多最早期的抄本支持现在这个译法。
把小麦也一起连根拔起 毒麦和小麦的根通常会缠在一起,因此就算能辨认出毒麦,把它们拔出来也会让小麦受损。
在小麦当中另外撒下毒麦的种子 在古代的中东地区,这种居心不良的做法并不出奇。一般认为,译作“毒麦”的希腊语原文指一种有毒的禾本科植物(学名:Lolium temulentum)。毒麦的外形跟成长初期的小麦非常相似。
把毒麦收集起来 毒麦(见太13:25的注释)成熟以后,就很容易跟小麦区别开来。
芥籽 以色列有几种野生的芥类植物,而黑芥(学名:Brassica nigra)是人们普遍种植的一种。它的种子直径为1-1.6毫米,重约1毫克。芥籽虽然这么小,长出的植物却可以像树一样。有些芥类植物的高度甚至能达到4.5米。
所有种子中最小的 在古代的犹太著作中,芥籽常用来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今天人们知道有更小的种子,但在耶稣的时代,芥籽显然是加利利一带的农夫采集和撒播的最小的种子。
酵 这里指上一次揉面后留下的一小块已经发酵的面团,用来加在新的面团里,使面团发起来。耶稣在这里提到的是烤饼的一般做法。虽然圣经常常用酵代表罪和腐败(见太16:6的注释),但酵并不总是代表不好的事物(利7:11-15)。在这节经文里,发酵的过程显然比喻某种良好事物或情况的扩展。
三大份 直译“3细亚”。“细亚”是一个容量单位。“3细亚”相当于21.99升或约10公斤。(另见创18:6及脚注、词语解释“细亚”以及附录B14)
应验耶和华通过先知所说的话 马太福音多次出现类似的话,这显然是要向他的写作对象犹太人强调,耶稣就是上帝承诺派来的弥赛亚。(太2:15,23;4:14;8:17;12:17;13:35;21:4;26:56;27:9)
世界奠基 译作“奠基”的希腊语词在希伯来书11:11译作“孕育”,跟译作“孩子”的希腊语词一起使用。这个词在“世界奠基”这个词组里,看来指亚当和夏娃孕育并生下孩子这件事。耶稣把“世界奠基”跟亚伯联系在一起,而亚伯显然是人类世界中第一个可以得到救赎的人,他的名字“从世界奠基以来”就已经写在生命册上了。(路11:50,51;启17:8)
实现先知所说的话 这里引用的是诗篇78:2。在诗篇78篇里,执笔者(这里称为“先知”)用包含比喻的措辞回顾了以色列国族的一段历史,生动地叙述上帝怎样眷顾他们。耶稣在教导门徒以及跟随他的民众时,也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另见太1:22的注释)
从最初 直译“从奠基”,也可译作“从世界奠基”。较长的译法是根据一些古老的抄本,这些抄本加了一个意思为“世界”的希腊语词。(参看太25:34的注释)正文里较短的译法有其他古老的抄本作为根据。
人子 又译“人的儿子”。这个称呼在福音书里出现约80次。耶稣自称“人子”,显然是为了强调他是一个由女子所生、有血有肉的人,也强调他跟亚当完全对等,因此能救赎人类摆脱罪和死。(罗5:12,14-15)此外,这个称呼能让人看出耶稣就是弥赛亚,也就是基督。(但7:13,14;另见词语解释)
人子 见太8:20的注释。
世界 指人类世界。
制度 译作“制度”的希腊语词ai·onʹ的基本意思是“时代”,可以指把某个年代、时期或时代区分开来的情势或特征。这节经文显示,目前制度的一个特征是生活充满忧虑和难题。(另见词语解释)
这个制度 又译“这个时代”。译作“制度”的希腊语词ai·onʹ可以指当前的社会状况,也可以指把某个年代、时期、时代区分开来的特征。(另见词语解释“制度”)
末期 希腊语是syn·teʹlei·a,意思是“共同的终结”“联合的终结”“一起结束”。(太13:39,40,49;28:20;来9:26)“末期”指的是马太福音24:6,14提到的“末日”来到之前的一段时期(译作“末日”的是另一个希腊语词teʹlos,又译“终结”),这期间会发生许多大事。(另见太24:6,14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这个制度的末期”)
制度 又译“时代”。(另见太13:22和24:3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这个制度的末期”“制度”)
末期 译作“末期”的希腊语词syn·teʹlei·a也出现在以下经文里:马太福音13:40,49;24:3;28:20;希伯来书9:26。(另见太24:3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这个制度的末期”)
不守上帝法律 又译“做不法的事”。(另见太24:12的注释)
咬牙切齿 形容痛苦、绝望或愤怒的样子。人咬牙切齿时,也许还会有骂人、打人等粗鲁的行为。
咬牙切齿 见太8:12的注释。
一切 虽然在一份早期抄本中,这节经文没有包含希腊语词panʹta(意思是“所有”“一切”),但其他早期和后期的抄本都支持现在这个译法。
珍珠 在圣经时代,人们会到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去采集上好的珍珠。难怪耶稣说,那个商人要四处寻找、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找到贵重的珍珠。
末期 希腊语是syn·teʹlei·a,意思是“共同的终结”“联合的终结”“一起结束”。(太13:39,40,49;28:20;来9:26)“末期”指的是马太福音24:6,14提到的“末日”来到之前的一段时期(译作“末日”的是另一个希腊语词teʹlos,又译“终结”),这期间会发生许多大事。(另见太24:6,14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这个制度的末期”)
这个制度 又译“这个时代”。译作“制度”的希腊语词ai·onʹ可以指当前的社会状况,也可以指把某个年代、时期、时代区分开来的特征。(另见词语解释“制度”)
导师 又译“有学识的人”。这里的希腊语词gram·ma·teusʹ在其他经文里通常译作“抄经士”,指一群精通摩西法典的犹太导师。不过在这节经文里,这个词指的是耶稣的门徒,他们受到培训去教导民众。
家乡 直译“父亲的地方”,即一个人的直系亲属来自的地方。耶稣的家乡是拿撒勒。
木匠的儿子 译作“木匠”的希腊语词teʹkton泛指任何工匠或从事建筑工作的人。这个词用来指木匠时,可以指参与建筑工作的木工,也可以指制造家具和其他木制品的工匠。公元2世纪的殉道者查斯丁在著作中提到,耶稣“在世人当中的时候做过木匠,制造犁和轭”。译成古代语言的一些早期圣经译本也说耶稣是个木匠。耶稣既被称为“木匠的儿子”,也被称为“木匠”。(可6:3)耶稣显然是从养父约瑟那里学到木匠手艺的。一般来说,学木工的男孩会在12到15岁期间开始做学徒,而且要学习很多年。
弟弟 直译“兄弟”。在圣经里,希腊语词a·del·phosʹ可以指有相同信仰的人,但在这里指耶稣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约瑟和马利亚的其他儿子。有些人相信马利亚在生下耶稣之后继续保持处女之身,他们声称a·del·phosʹ在这里指的是表兄弟或堂兄弟。可是,《希腊语经卷》提到表兄弟或堂兄弟时,使用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词(希腊语词a·ne·psi·osʹ,出现在歌罗西书4:10)。此外,路加福音21:16用了两个不同的希腊语词a·del·phosʹ和syg·ge·nesʹ分别去指“兄弟”和“亲戚”。这些例子说明,在《希腊语经卷》里,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的用法并不是宽泛笼统的。
雅各 耶稣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显然跟使徒行传12:17(见注释)和加拉太书1:19提到的雅各是同一个人。这个雅各显然就是雅各书的执笔者。(雅1:1)
犹大 耶稣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显然就是犹大书的执笔者。(犹1)
使你失足 又译“使你犯罪”或“成为你的陷阱”。在《希腊语经卷》中,希腊语词skan·da·liʹzo指的是在比喻意义上跌倒,可能包括自己犯罪或使别人犯罪。在圣经里,与这个词相关的罪可能涉及违反上帝的道德法律、失去信心或接受错误的宗教道理。这个希腊语词也可以指“对……反感”。(另见太13:57;18:7的注释)
他们就因此不肯相信耶稣 又译“他们就因为耶稣而跌倒”。在这节经文里,希腊语词skan·da·liʹzo是指在比喻意义上跌倒,意思是遇到信心上的障碍。这句话也可以译作“他们就对耶稣很反感”。在其他经文里,这个希腊语词的意思包括自己犯罪或使别人犯罪。(另见太5:29的注释)
多媒体资料

从耶稣的时代到现今,已经过了许多个世纪,加利利海的水位和地貌也经历了改变。不过,耶稣坐在船上向众人讲话的地点,很可能就位于图片所示的这一带。在这样的地方,耶稣的声音可以通过水面的反射产生扩音效果。

在圣经时代,农夫会使用不同的撒种方法。有些人会用一个袋子装种子,再用绳子把袋子绑在腰间,同时用另一根挂在肩上的绳子固定。有些人则会用外衣兜成一个口袋来装种子。农夫会直接用手把种子撒到田地里,撒的时候动作幅度很大。田里穿插着一些小路,农夫要小心撒种,确保种子落在肥沃的土壤里,而不是被人踩实的路面上。撒好的种子会马上覆盖起来,这样就能避免被鸟吃掉。

在古代,以色列各地都有仓库,主要用于储藏已经脱壳的谷物。有些仓库也会用来存放油和酒,以及贵重金属和宝石。


在加利利一带,农夫会采集和撒播各样的种子,芥籽显然是其中最小的一种。在古代的犹太著作中,芥籽常用来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

在耶稣的日子,制作拖网的原材料很可能是一种亚麻植物的纤维。一些资料显示,那时的拖网可能长达300米,底部的边缘系着一些重物,顶部则系着浮子。渔夫会从船上把拖网撒进水里。然后,他们可能会把绑在拖网两端的长绳放到岸上,岸上的人再用这些长绳把网慢慢拉上岸。凡是拖网经过的地方,所有东西都会被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