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緬甸

緬甸

緬甸位於亞洲,在幅員廣闊的中國和印度之間,是個極具鮮明對比的迷人國度。 * 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大廈林立,交通繁忙,商店常常擠滿人。仰光以外卻是一個個村莊,水牛在田間翻土,村民生活悠閒自在,對外國人充滿好奇。

今天的緬甸令人想起昔日的亞洲。公共汽車在坑窪不平的路上搖擺前行,一會兒越過拉著作物去市場的牛車,一會兒經過在田野放牧的牧羊人。緬甸的男子大多數仍穿傳統的筒裙,稱為「籠基」,女子愛用樹皮製成的糊「達納卡」(黃香楝漿)當作化妝品塗臉。緬甸人重視宗教,虔誠的佛教徒敬重僧人多過名人,他們天天拜佛,把金箔當做供品貼在閃亮的佛像上。

緬甸人溫和體貼,好奇心重。緬甸民族可分為八大支系和至少127個小分支,每個民族的語言、服裝、文化和飲食都不同。大多數人住在中部伊洛瓦底江流域廣闊的平原上;壯闊的伊洛瓦底江全長2170公里(1350英里),從冰封的喜馬拉雅山脈蜿蜒而下,注入溫暖的安達曼海。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住在沿海廣大的三角洲以及跟孟加拉、印度、中國、老撾(寮國)和泰國接壤的高原地帶。

過去一百年,緬甸的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堅忍不拔,顯出堅定不移的信心。雖然政局不穩、社會動盪,但見證人始終嚴守中立。(約翰福音17:14)儘管生活艱難,受其他宗教反對,跟國際弟兄團體聯繫受阻,耶和華的這些子民仍孜孜不倦地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請讀讀他們的感人故事。

過去一百年,緬甸的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堅忍不拔,顯出堅定不移的信心

開展傳道工作

在劃時代的1914年,兩個英國弟兄坐蒸汽船從印度來到仰光,靠岸時天氣悶熱得很。亨德里·卡邁克爾和他的先驅同伴奉派執行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在緬甸開展傳道工作。當時整個緬甸都是他們的傳道地區。

「當然可以,如果你也願意讓別人代替你進入新世界的話」

亨德里和同伴在仰光開始傳道,不久就遇到兩個對王國信息很感興趣的英印混血兒。 * 他們是貝特倫·馬塞蘭和弗農·弗倫奇,兩人很快就跟假基督教劃清界線,並開始向朋友作見證。沒多久,就有大約20人經常在貝特倫的家裡聚集,一起用《守望台》學習聖經。 *

1932年仰光的傳道員

1928年,另一個來自英國的先驅喬治·賴特從印度來到緬甸。他逗留了五個月,在緬甸不同的地方傳道,分發了許多聖經書刊。這些真理的種子無疑包括1920年出版的《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這本小冊子後來被譯成緬甸語,是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第一本緬甸語聖經刊物。

兩年後,又有兩個先驅格羅第·高特文和羅恩·蒂平來到仰光。當時仰光有一小群弟兄姊妹經常聚會,但卻沒有組織起來做傳道工作。格羅第說:「我們鼓勵弟兄姊妹每個星期天都去傳道。有個弟兄問,可不可以出錢請我們這些做先驅的代替他傳道。羅恩對他說:『當然可以,如果你也願意讓別人代替你進入新世界的話。』」這句坦率的話正是那群弟兄姊妹需要聽到的。沒過多久,不少人就開始跟格羅第和羅恩一起傳道了。

「蕾切爾,我找到真理了!」

同年,羅恩和格羅第在仰光遇到一個火車站站長,叫做悉尼·庫特。悉尼接受了一套十冊的書刊。這套書由於書皮的顏色本本不同,而且十分鮮豔,所以稱為「彩虹書冊」。悉尼還沒有讀完一本,就大聲對妻子說:「蕾切爾,我找到真理了!」不久,他整家人都開始事奉耶和華了。

悉尼勤懇地學習聖經。他的女兒諾爾瑪·巴伯後來做了很多年特派傳道員,現在於英國分部服務。諾爾瑪說:「爸爸當年有一本專門用來記錄參考經文的筆記本,每當發現某節經文能解釋某個聖經道理,就把經文記在一個合適的題目下。他把這個筆記本叫做《經文在哪裡》。」

悉尼·庫特(中)是個勤懇學習聖經的人,他和妻子蕾切爾(左)一起傳講聖經信息

悉尼不但喜歡學習聖經,還渴望向別人傳講聖經信息,於是寫信給印度分部,問緬甸有沒有見證人。不久,他就收到一大箱書刊和一份名單。諾爾瑪說:「爸爸寫信給名單上的每一個人,請他們找一天來見見我們。後來,有五六個弟兄來我們家,教我們怎樣做非正式見證。爸媽馬上向朋友和鄰居分發聖經書刊,又寄信和書刊給所有親戚。」

悉尼的姐姐戴西·德蘇扎住在曼德勒。她收到悉尼的信和《上帝國——世界的希望》這本小冊子後,馬上回信,說想要一本聖經和更多書刊。戴西的女兒菲利斯·察托斯說:「媽媽興奮得不得了,看書一直看到清晨,然後把我們六個孩子叫來,鄭重地說:『我找到真理了!我要脫離天主教會!』」後來,戴西的丈夫和孩子都接受了真理。今天,德蘇扎家族有四代人都忠貞地事奉耶和華上帝。

勇敢的先驅

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熱心的先驅沿著北邊的鐵路幹線傳講好消息;這條幹線連接仰光和密支那,密支那是接近中國邊境的一個小鎮。先驅們也在毛淡棉和實兌(阿恰布)傳道,這兩個海濱城鎮一個在仰光東面,一個在西面。結果,一群群人數不多的會眾紛紛在毛淡棉和曼德勒成立。

1938年,澳大利亞分部代替印度分部照管緬甸的傳道工作。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紐西蘭)的先驅陸續來到緬甸,其中有弗雷德·佩頓、赫克托·奧茨、弗蘭克·迪尤爾、米克·恩格爾和斯圖爾特·凱爾蒂。他們都勤懇可靠,是名副其實的先行者,努力開拓新的傳道地區。

弗蘭克·迪尤爾

弗雷德·佩頓回想當年,說:「我在緬甸傳道四年,幾乎走遍全國,得過瘧疾、傷寒、痢疾和其他疾病。雖然我傳道一整天之後,往往不知道可以在什麼地方過夜,但耶和華總是照顧我,讓我靠著他的聖靈有力量堅持下去。」弗蘭克·迪尤爾是個刻苦耐勞的新西蘭弟兄。他說:「我遇到過土匪、反政府分子和愛威嚇人的官員。可是,我發覺只要對他們有禮貌、態度謙和、通情達理,通常再大的麻煩也能解決。大多數人很快就看出耶和華見證人不會傷害任何人。」

在緬甸居住的外國人一般都看不起本地人,但這些從外國來的先驅卻很不同,他們尊重本地人,以愛相待。緬甸人品性謙卑,喜歡態度溫和、說話婉轉的人,不喜歡說話過於直接、咄咄逼人的人。先驅們仁慈有禮,緬甸人都喜歡他們。他們的言行讓別人看出耶和華見證人確實是真基督徒。約翰福音13:35

一個重要的大會

這些先驅來緬甸之後幾個月,澳大利亞分部安排在仰光舉行大會,地點是仰光市政廳。這個建築物很宏偉,有大理石的階梯和青銅的巨門。來參加大會的有泰國代表、馬來西亞代表和新加坡代表。澳大利亞分部僕人亞歷山大·麥吉利夫雷跟一群弟兄姊妹也從悉尼(雪梨)前來。

當時戰雲密布,經弟兄們大事宣傳名為「宇宙的大戰近了」的公眾演講吸引了許多人。弗雷德·佩頓說:「我從沒見過一個會堂這麼快就坐滿了人。我一打開前門,一大群人就衝上階梯,蜂擁進入演講廳。不到10分鐘,一千多人就擠滿了只有850個座位的大廳。」弗蘭克·迪尤爾也說:「人潮如湧,我們不得不關上前門阻擋人流。外面滯留了一千人。就算前門關上了,有些大膽的年輕人仍從窄窄的側門偷偷地擠進來。」

弟兄們大感振奮,不但因為看見很多人來聽演講,也因為聽眾中有許多不同民族的人。在這之前,很少本地人對真理感興趣,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而那些自稱是基督徒的本地人(大部分是克倫族、克欽族和欽族)都住在偏遠地區,絕少聽到聖經的好消息。大會顯示緬甸原住民的田地開始發白,可以收割了。不久,聖經預言提到的出自所有國族的「大群人」將包括緬甸的許多民族。(啟示錄7:9

首批克倫族的見證人

最早的克倫族見證人丘梅(黛西)(左)和寧梅(莉莉)(右)

20世紀40年代某天,一個叫做露比·戈夫的先驅在仰光郊外的永盛鎮傳道。她找了半天都沒遇上對聖經感興趣的人,於是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讓我回家前找到一隻『綿羊』,一隻就夠了。」她繼續探訪下一戶,結果遇上梅堅。梅堅是克倫族人,一個浸信會信徒。她很留心聽露比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不久,梅堅跟兩個女兒丘梅(黛西)和寧梅(莉莉)就開始學習聖經,而且不斷進步。雖然梅堅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她的小女兒莉莉後來卻受了浸,成為克倫族第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之後黛西也受了浸。

莉莉和黛西成了熱心的先驅,她們的傳道工作影響深遠,成果豐碩。今天,她們有許多後人和聖經學生事奉耶和華,有的在緬甸,有的在其他國家。

二次大戰的艱苦歲月

1939年,二次大戰在歐洲爆發,影響波及全球。戰爭情緒日漸高漲,緬甸的假基督教教士不斷向殖民政府施壓,要政府把我們的書刊列為禁書。於是,負責管理仰光存書庫的米克·恩格爾弟兄向一位美國高級官員求助,結果得到一封信,容許耶和華見證人將約兩噸重的書刊放在軍車上,經滇緬公路運到中國去。

弗雷德·佩頓和赫克托·奧茨把書刊帶到鐵路終點站臘戍,臘戍是中國邊境附近的小鎮。那個管理去中國的運輸隊的軍官一聽他們的來意,就大發雷霆,嚷道:「什麼?貨車的空間千金難買,連這些急需運送的軍用物資和藥品也要撇在這裡發臭,哪有地方放你們那些沒用的傳單!」弗雷德不作聲,從公事包裡拿出那封信,說如果軍官不理會來自仰光的指示,後果會十分嚴重。軍官只好給弟兄一輛小貨車,連同司機和一些日用品。他們開車走了大約2400公里(1500英里),到達位於中國中南部的重慶,把寶貴的書刊分發出去,甚至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領袖蔣介石(蔣中正)作了見證。

官員來到存書庫時,什麼書刊都找不到

1941年5月,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打電報到仰光,命令緬甸當局沒收我們的書刊。兩個在電報局工作的弟兄看到這封電報,馬上告訴米克·恩格爾。米克打電話給莉莉和黛西,一起趕到存書庫,把餘下的40箱書刊運到安全的地方,藏在仰光各處的房子裡。官員來到存書庫時,什麼書刊都找不到。

1941年12月11日,即日本偷襲珍珠港四天之後,日本開始猛烈轟炸緬甸。那個週末,一小群見證人在仰光中央火車站上面一個小公寓裡聚集,氣氛嚴肅。他們討論了一些經文,然後莉莉就在浴缸裡受了浸。

大約3個月之後,日軍進入仰光市,發現市內幾乎空無一人。超過十萬人已經紛紛逃向印度,但數以千計的人在路上死去,不是餓死、病死,就是因精疲力竭而死。悉尼·庫特跟家人一起逃難,在接近印度的邊境死於腦型瘧。有一個弟兄遭日軍射殺,還有一個弟兄因房子被炸彈炸中,失去了妻子和家人。

留在緬甸的見證人寥寥可數。莉莉和黛西搬到賓烏倫(眉謬)去,賓烏倫是曼德勒附近一個位於山坡上的寧靜小鎮。她們在那裡撒下不少真理的種子,這些種子後來開花結果。另一個見證人西里爾·蓋伊,就在仰光以北大約100公里(60英里)的一個小村莊沙拉瓦底落腳,直至戰爭結束為止。

再次歡聚一堂

大戰結束後,大多數逃到印度的弟兄姊妹陸續回到緬甸。1946年,仰光會眾4月份有8個傳道員填交傳道報告,但到了年底就增加到24個了,弟兄於是決定舉行大會。

這個為期兩天的大會在永盛的一所學校舉行。1932年在仰光認識真理的塞奧·西里奧普洛斯說:「我剛從印度回來,就奉派發表長達一小時的公眾演講。之前我在印度參加聚會時,只發表過兩次5分鐘的演講。無論如何,那個大會總算是成功的,有一百多人參加。」

幾個星期後,有個對真理感興趣的克倫族領袖送了一塊地給仰光會眾。這塊地在亞弄;亞弄是仰光市的近郊,位於河畔。弟兄們在這塊地上用竹子建了個約有一百個座位的王國聚會所,整群會眾都歡欣雀躍。弟兄姊妹雖然經歷過戰亂,卻依然信心堅定,渴望全力向人傳道,並且已經作妥準備。

第一批基列特派傳道員到達

上圖:特派傳道員休伯特·斯梅德斯塔德、羅伯特·柯克、諾曼·巴伯和羅伯特·理查茲,他們是首批派到緬甸的基列畢業生 下圖:(後排)南茜·德蘇扎,米爾頓·韓素爾,內森·諾爾,羅伯特·柯克,特倫斯·德蘇扎;(前排)拉塞爾·莫布利,佩內洛普·賈維斯-瓦格,菲利斯·察托斯,戴西·德蘇扎,巴茲爾·察托斯

1947年初,一群弟兄姊妹興奮地來到仰光的碼頭,歡迎特派傳道員羅伯特·柯克。他是第一個來緬甸的基列畢業生。沒多久,又有三個特派傳道員來到,他們是諾曼·巴伯、羅伯特·理查茲和休伯特·斯梅德斯塔德。大戰時期在印度做先驅的弗蘭克·迪尤爾也回來了。

特派傳道員來到仰光,看到的是一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城市。無數的建築物都被燒毀,只剩下頹垣斷壁。數以千計的人住在路旁簡陋的竹棚裡,在街上洗衣做飯過日子。但不管情況怎樣,特派傳道員是為了教導人聖經真理而來的,因此他們努力適應當地的環境,全心投入傳道工作。

1947年9月1日,弟兄們在特派傳道員之家設立了守望台社分部辦事處,地點位於市中心附近的錫格納爾塔路。羅伯特·柯克弟兄奉派做分部監督。不久,仰光會眾就不再到亞弄那個用竹子建成的王國聚會所聚會,而是在博葛禮扎街的一個公寓裡聚集。從這個公寓走幾分鐘,就會看到一座宏偉的建築物——英國殖民政府秘書處的所在地,不過那個政府當時已餘日無多了!

內戰爆發!

1948年1月4日,英國把政權交給新成立的緬甸政府。長達60年的殖民統治結束,緬甸獨立了,可是卻又陷入了內戰。

國內不同的民族爭取獨立成邦,民間武裝分子和犯罪集團爭奪勢力範圍。1949年初,反政府勢力控制了國內大部分地區,仰光的郊區爆發衝突。

局勢不穩,弟兄們傳道時得小心翼翼。分部辦事處從錫格納爾塔路的特派傳道員之家,搬到第39街一個面積較大的公寓。第39街是個安全的地區,有好些大使館,走到郵政局只消3分鐘。

緬甸政府軍漸漸控制大局,把反政府分子趕到山區去。20世紀50年代中,政府再次控制國內大部分地區。但內戰一直以不同形式進行著,從沒停止。

用緬甸語傳道施教

20世紀50年代中以前,緬甸的弟兄姊妹差不多全都用英語傳道。可是,當時只有在大城鎮受過教育的人才懂英語,國內許許多多人只說緬甸語、克倫語、克欽語、欽語或其他當地語言。怎樣才能使這些人聽到聖經的好消息呢?

1934年,悉尼·庫特曾請一位克倫族教師把若干小冊子翻譯成緬甸語和克倫語。後來,其他傳道員把《以上帝為真實》這本書和一些小冊子翻譯成緬甸語。1950年,羅伯特·柯克請巴吳把《守望台》研讀文章翻譯成緬甸語。手寫的翻譯稿經仰光的印刷商排版和印刷後,分發給參加會眾聚會的人。後來,為了使翻譯工作更快完成,分部辦事處購置了一部緬甸語的打字機。

巴吳(左),他把《守望台》研讀文章譯成緬甸語

早期的翻譯員面對很多困難。當巴吳不能再翻譯時,乃加波漢就接替他的工作。乃加波漢說:「我白天謀生養家,晚上就在微弱的燈光下翻譯,直到深夜。我的英語很不好,所以譯文一定不大準確。但我們實在很希望盡可能讓更多人讀到我們的雜誌。」當羅伯特·柯克請多麗絲·拉杰把《守望台》翻譯成緬甸語時,多麗絲十分擔憂,哭了起來。多麗絲憶述:「我只受過基礎教育,而且從沒有做過翻譯,但柯克弟兄鼓勵我試試。於是我向耶和華禱告,然後開始翻譯。」今天,多麗絲做翻譯差不多五十年了,仍然在位於仰光的分部做翻譯員。乃加波漢現在已93歲了,還在伯特利服務,積極參與王國事務,熱心不減當年。

1956年諾爾弟兄宣布發行緬甸語的《守望台》

1956年,內森·諾爾從世界總部來到緬甸,宣布發行緬甸語的《守望台》。諾爾弟兄還鼓勵特派傳道員學習緬甸語,好更有效地傳道。特派傳道員受到鼓勵後,就更努力學習這種語言。1957年,弗德烈克·法蘭茲也從世界總部來到緬甸,在仰光鐵路協會禮堂舉行的五天大會中發表主旨演講。法蘭茲弟兄建議弟兄們擴大傳道的範圍,派先驅到其他城鎮傳道。先驅最早被派到曼德勒,緬甸前首都兼第二大城市。

在曼德勒傳道的成果

1957年初,6個新的特別先驅到達曼德勒。那時,新婚的特派傳道員羅伯特·理查茲和克倫族妻子芭比已在那裡服務。先驅們發覺在曼德勒傳道並不容易。這個地方是緬甸的佛教中心,國內約半數的僧侶都在這裡居住。雖然這樣,先驅們明白這座城就像古代的哥林多城一樣,耶和華「有許多子民」在這裡。(使徒行傳18:10

羅賓·藻賈就是這些子民中的一個。他是克欽族人,當時21歲,還在求學。他憶述:「一天清早,羅伯特·理查茲和妻子芭比來到我家。他們說自己是耶和華見證人,服從耶穌的吩咐來傳道,正挨家逐戶地向人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10:11-13)他們講解一番之後,給了我幾本書和雜誌,又留下了他們的地址。那天晚上,我拿起其中一本書來看,一口氣讀完直到天明。當天,我上門拜訪羅伯特,不斷問問題,問了幾個小時,他用聖經一一解答了。」羅賓·藻賈很快就接受了真理,成為第一個克欽族耶和華見證人。後來,他在緬甸北部做特別先驅多年,幫助了差不多一百人認識真理。今天,他有兩個孩子在位於仰光的伯特利服務。

另一個是熱心傳道的普勒米娜·加利亞拉,當時才17歲,不久前在仰光認識了真理。她說:「爸爸信奉耆那教,大力反對我的新信仰。他兩次燒掉我的聖經和聖經書刊,又好幾次當眾打我。為了阻止我參加基督徒聚會,他把我關在家裡,甚至揚言要燒掉理查茲弟兄的房子!可是,當他明白怎麼做也不能令我放棄信仰時,就漸漸不再阻止我了。」普勒米娜沒有繼續上大學,而是熱心地做先驅,後來嫁給了分區監督鄧斯坦·奧尼爾。婚後,她幫助了45個人認識真理。

曼德勒的傳道工作繼續擴展,與此同時分部辦事處也安排一些特派傳道員和先驅到其他重要城鎮傳道,這些城鎮包括勃生、吉靈廟、八莫、密支那、毛淡棉和丹老(墨吉)。每個城鎮後來都建立了靈性強壯的會眾,這顯然是耶和華所賜的福。

特派傳道員被逐出境!

傳道工作繼續擴展,但緬甸的政局越來越混亂,民族衝突也不斷升級。1962年3月,軍隊接管政權。幾十萬印度人和英印混血兒被驅逐到印度和東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孟加拉)。外國人憑簽證入境,只可逗留24小時。緬甸開始實行封閉政策。

這種種變化令弟兄越來越擔心。軍政府保證,只要宗教不干預政治,人民就有宗教自由。一如所料,假基督教的傳教士繼續插手政治事務。1966年5月,政府忍無可忍,下令所有 外國傳教士離境!耶和華見證人的特派傳道員儘管行事謹慎,從不參與政治,但不久也被驅逐出境。

緬甸弟兄雖然感到震驚,卻沒有灰心氣餒。他們知道耶和華跟他們在一起。(申命記31:6)可是,有些弟兄不禁擔心傳講上帝王國的工作能不能繼續下去。

耶和華的指引不久就顯示出來了。前分區監督莫里斯·拉杰曾在緬甸分部接受過培訓,馬上奉派照料分部辦事處。莫里斯是印度人,卻沒有跟其他印度人一起被逐。他說:「事發前幾年,我曾申請入籍緬甸。領取國民身份證的費用是450緬元 *,我付不起這筆錢,所以打算遲一點再說。一天,我經過多年前雇用我的那家公司,老闆看見我,就大聲叫我,說:『喂,拉杰!快來拿你的錢。你離開公司的時候忘了拿你的退休金。』那筆錢一共是450緬元。

「離開舊公司時,我想到可以用這450緬元做這做那。但我又想,既然這筆錢剛好夠領取緬甸國民身份證,耶和華是要我用這筆錢來申請入籍。後來,我發現當時的決定很對。正因為我有了緬甸國民身份證,我才沒有像其他印度人那樣被逐出緬甸,而是能留下來、自由往返、進口書刊和從事其他跟本地傳道活動有關的重要工作。」

莫里斯和鄧斯坦·奧尼爾著手探訪全國所有會眾和偏遠小組,鼓勵弟兄姊妹。莫里斯說:「我們告訴弟兄姊妹:『不要擔心,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忠於他,他必幫助我們。』耶和華確實幫助了我們!不久很多人被委任做特別先驅,傳道工作比以前擴展得更快。」

46年後的今天,莫里斯仍在分部工作,是分部委員會的成員,還探訪緬甸各地的會眾,強化弟兄姊妹。莫里斯弟兄就像古代以色列的迦勒,雖然年老,對上帝工作的熱心卻絲毫不減。(約書亞記14:11

傳道工作擴展至欽邦

欽邦是個山區,跟印度和孟加拉接壤,是最早有特別先驅傳道的地方之一。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浸信會傳教士曾在這裡傳教,所以不少居民自稱是基督徒,十分尊重聖經和聖經導師。

大約1966年底,當過兵的特別先驅拉錢納來到欽邦當時最大的城鎮法蘭。後來,鄧斯坦·奧尼爾和妻子普勒米娜以及丹敦也來跟他一起傳道。丹敦也當過兵,當時剛受浸。這些熱心的傳道員找到幾個對聖經感興趣的家庭,不久就建立了一群人數不多但非常熱心的會眾。

接著的一年,丹敦遷到法蘭以南的城鎮哈卡。他在那裡開始做先驅,後來建立了一個小組。之後,他到欽邦各地傳道,結果旺納、瑟夸、甘高和其他地區都建立了會眾。45年後的今天,丹敦仍熱心傳道,在家鄉旺納做特別先驅。

在丹敦離開哈卡後,20歲的特別先驅唐納德·迪尤爾接替了他。由於唐納德的父母弗蘭克和莉莉(寧梅)剛被驅逐出境不久,唐納德18歲的弟弟塞繆爾就來到哈卡,跟他一起傳道。唐納德說:「我們住在小小的鐵皮屋裡,夏天熱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可是,孤零零的感覺更可怕。我常常獨自傳道,又不大會說當地的哈卡欽語。聚會時一般只有我、塞繆爾和另外一兩個傳道員。漸漸地,我變得情緒低落,甚至想離開崗位。

「就在那時,我讀到《年鑑》裡一個振奮人心的記載,提到馬拉維(馬拉威)的弟兄姊妹在猛烈的迫害下仍忠於上帝。 * 我心想:『我如果連寂寞也忍受不了,又怎能忍受迫害呢?』我向耶和華禱告,把心裡的感覺全都告訴他,心情開始感到舒暢。我也從閱讀、沉思聖經和《守望台》文章得著力量。後來,莫里斯·拉杰和鄧斯坦·奧尼爾突然來探訪我,我覺得他們就像天使一樣!當然,我漸漸開心起來了。」

唐納德後來奉派探訪會眾,就用自己的經歷去鼓勵那些在偏遠地區服務的見證人。他在哈卡的傳道工作也結出果實。今天,哈卡不但有一群靈性興旺的會眾,還常常舉行大會。兩個曾在哈卡參加聚會的傳道員拉翁(約翰遜)和桑卡(丹尼爾),成了熱心的特別先驅,在欽邦許多地方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

翻山越嶺

欽邦位於海拔900至1800米(3000至6000英尺),有些山峰高達3000米(1萬英尺)。許多山嶺被茂密的樹林覆蓋,有參天的柚木、雄偉的針葉樹、斑斕的杜鵑花和優雅的蘭花。這一帶都是荒山野地,景致壯麗,但山路崎嶇不好走。各城鎮之間的道路,都是蜿蜒曲折的泥路,下雨時幾乎不能使用,又常因塌方而無法通行,很多偏遠的村莊也只能走著去。可是,耶和華的僕人沒有退縮,因為他們決心盡力幫助更多人認識上帝王國的好消息。

埃埃迪的丈夫是分區監督,負責探訪欽邦的會眾。埃埃迪說:「我在平坦的伊洛瓦底三角洲長大,欽邦壯麗的山嶺令我嘆為觀止。起先我興致勃勃地爬山,但到達山頂時幾乎透不過氣來。爬了幾座山之後,我累得要死。後來,我學會了該怎樣爬山,就是放慢腳步,保存體力。沒多久,我就可以每天走32公里(20英里),連續走6天或以上也行。」

左:馬圖皮會眾走270公里(170英里)到哈卡參加基督徒大會

多年來,欽邦的弟兄姊妹用過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包括騾、馬、自行車,最近才開始用摩托車、客貨車和四驅車,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得走路。比如說,要去馬圖皮周圍的村落,特別先驅覺溫及戴維·扎馬要長途跋涉、上山下山。為了參加在270公里(170英里)以外的哈卡舉行的大會,馬圖皮會眾來回都得走六至八天的路。他們一路上高唱王國詩歌,歌聲響徹風光如畫的山嶺。

走山路很艱辛,弟兄們不但要面對山區惡劣的天氣,還要應付成群的蚊子和各種討厭的蟲子,碰上雨季情況就更糟。分區監督敏倫說:「有一次我在樹林裡,發現有些水蛭爬上了我的腳,我把牠們撕下來扔掉之後,另外兩條又爬上來。我跳上了一棵倒在地上的枯樹,但水蛭成群結隊地爬上樹幹。我嚇壞了,箭似地衝出樹林。衝到大路時,雙腳已經滿是水蛭。」

右:區域監督貢賈瑙和妻子南盧在欽邦翻山越嶺探訪會眾

不過,弟兄們要忍受的可不只水蛭,緬甸還有野豬、熊、豹和老虎。有人說,緬甸的毒蛇種類比世上任何國家都要多。區域監督貢賈瑙和太太南盧在欽邦的山區探訪會眾時,晚上會在自己周圍燃起一圈篝火,以防止動物走近!

這些傳道員堅忍不拔,他們的努力碩果纍纍。莫里斯·拉杰說:「他們全力事奉耶和華,就算離開了欽邦之後,也樂意回去。他們所做的確實為耶和華增添了榮耀!」欽邦雖然是緬甸人口最少的地區之一,今天也有七群會眾和幾個在偏遠地區的小組。

「密支那沒有『綿羊』」

1966年,幾個特別先驅來到密支那。密支那是克欽邦一個風光如畫的小鎮,位於又長又彎的伊洛瓦底江的江邊,鄰近中國。羅伯特·理查茲和妻子芭比1960年在這裡傳過道,曾說:「密支那沒有『綿羊』。」但這些新來的先驅卻找到一些渴慕真理的人。

其中一個渴慕真理的人是尹培強,當時19歲,是個浸信會信徒,一直求上帝幫助他了解聖經。尹培強說:「有個先驅來到我上班的地方,說可以教我學習聖經,我高興得不得了,覺得上帝回應了我的禱告。我和弟弟尹培發每星期學習兩次,進步得很快。」

教導我們學習聖經的是登(威爾遜)。他是個很好的老師,不只告訴我們該怎樣做,還示範給我們看!通過觀察他的示範和常常練習,我們學會了有效地運用聖經,放膽傳道,也知道怎樣應付反對,怎樣預備演講和在會眾裡發表演講。每次我們為演講排練,威爾遜都會聆聽,告訴我們可以怎樣做得更好。他循循善誘,令我們大受激勵,努力追求屬靈目標。

「今天,南迪、和平、莫寧和杰沙這些在鐵路附近的城鎮都有靈性健壯的會眾」

「1968年,我和弟弟開始做先驅,這樣密支那就有8個先驅了。我們最初的聖經學生包括媽媽和七個兄弟姐妹,他們後來全都接受了真理。密支那到曼德勒的鐵路附近有些城鎮和村莊,有時候我們也用一到三天去那些地方傳道。我們撒下的種子後來開花結果。今天,南迪、和平、莫寧和杰沙這些在鐵路附近的城鎮都有靈性健壯的會眾。」

尹培發在密支那的商業地區傳道時,遇到一個名叫蓬蘭的克欽族男子。蓬蘭是個浸信會信徒,在政府工作。蓬蘭很快就接受了真理,又搬到位於喜馬拉雅山腳的葡萄鎮去。他有很多親戚住在那裡,他向他們傳道,沒多久就有25個人參加基督徒聚會。蓬蘭做先驅時,幫助了妻子、七個孩子和許多親戚認識真理。今天,他住在密支那,既是先驅也是長老。

脫鉤的火車車廂

1969年,見證人坐特別安排的火車從仰光到密支那參加大會

當時大會通常在仰光舉行。由於克欽邦的傳道工作發展迅速,1969年分部辦事處決定在密支那舉行「地上的和平」國際大會。為了安排仰光的代表北上1100多公里(700多英里)到密支那參加大會,分部向緬甸鐵路局申請包下六個火車車廂。這樣的請求很罕見,因為克欽邦是反政府分子活躍的地區,一般人出入都受嚴格限制。想不到的是,鐵路局竟然一口答應了!

1969年密支那舉行「地上的和平」國際大會,一群長老合照:(後排)弗朗西斯·瓦伊多保,莫里斯·拉杰,丁貝丹,尹培強;(中排)鄧斯坦·奧尼爾,昂登(查利),昂丹瑞,登(威爾遜),尹培發;(前排)貌卡,唐納德·迪尤爾,戴維·亞伯拉罕,羅賓·藻賈

在大會代表原定抵達密支那的那天,莫里斯·拉杰和一些弟兄前往火車站迎接他們。莫里斯說:「等候期間,火車站站長走過來,告訴我們他收到了一張電報,說鐵路局把載著大會代表的六個車廂跟火車脫鉤,令他們滯留在曼德勒和密支那之間的路段,很可能是因為火車無法把所有車廂都拉上山坡。

「該怎麼辦呢?我們馬上想到的是更改舉行大會的日期。但要是這樣,我們就得重新申請所有許可證,這可要等幾個星期呢!正當我們懇切地向耶和華禱告的時候,火車進站了。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六個載著弟兄姊妹的車廂都來了,他們正向我們揮手、微笑呢!我們問他們怎麼會這樣,其中一個人說:『沒錯,他們是把六個車廂跟火車脫了鉤,但不是我們這六個啊!』」

「他們是把六個車廂跟火車脫了鉤,但不是我們這六個啊!」

在密支那舉行的大會十分成功。大會期間發行了三本緬甸語書刊和五本英語書刊。三年前,即特派傳道員被逐出境時,緬甸的靈糧供應還很少,宛如小溪涓涓,而到這個大會舉行時已變得很豐富,猶如江水滔滔!

教導那加族人

密支那舉行大會四個月之後,分部辦事處收到一名坎迪郵局文員寄來的信。坎迪在緬甸西北部,是個位於緬印邊境山腳的河畔城鎮。那一帶有很多那加族人,他們由許多部落組成,以前是可怕的獵頭族。寫信的郵局文員叫做巴意,曾是基督復臨派安息日會的信徒。他在信中請求分部幫他了解聖經。分部辦事處馬上派兩個特別先驅昂乃和溫佩到他那裡去。

溫佩憶述:「我們在坎迪下飛機時,看見兇巴巴的那加族戰士站在那裡,身上只有遮羞布,我們都很緊張。巴意跑過來歡迎我們,叫我們趕快去跟幾個對聖經感興趣的人見面。不久我們就開始教導五個人學習聖經。

那加的傳道工作開始擴展時,比阿·馬維阿(後排,最右)和坎迪會眾合照

「當地的官員以為我們是浸信會的牧師,跟反政府分子有聯繫。雖然我們表明自己在政治方面嚴守中立,但官員還是命令我們離開,當時我們留在那裡還不到一個月。」

三年之後,坎迪換了新的官員。18歲的先驅比阿·馬維阿在那裡傳道,跟進被逐的先驅留下來的工作。不久巴意辭去郵局的工作,開始做先驅。後來其他先驅也來到坎迪。這些熱心的先驅很快就在那裡建立了一群會眾,又在附近的村莊建立了幾個小組。比阿·馬維阿說:「那加族的弟兄姊妹沒上過學,不識字,但他們熱愛上帝的話語,熱心傳道,善於運用聖經書刊的插圖。他們記住了許多經文,又熟記王國詩歌的歌詞。」

今天,坎迪經常舉行區域大會,參加大會的人從不同地方前來,有些遠至坎迪以南的霍馬林鎮,坐船要15個小時。

在「金三角」遭反對

同一時期,在緬甸另一邊,傳道工作也擴展至金三角的心臟地帶,即緬甸跟中國、老撾和泰國接壤的高地。這裡風景秀麗,山巒起伏,河谷土壤肥沃,但也是種植鴉片之地,常有騷亂和其他非法活動。在這個敏感的地區,先驅們傳講真理都小心謹慎。(馬太福音10:16)儘管這樣,他們的工作還是不斷受到反對,反對他們的就是假基督教的一班教士!

羅賓·藻賈和戴維·亞伯拉罕這兩位先驅來到撣邦一個熱鬧的城鎮臘戍時,當地的教士馬上指控他們是叛黨。羅賓說:「我們被捕,給押送到監牢,我們就給警方看政府簽發的文件。沒多久,有個軍官進來,說:『藻賈先生,你好。耶和華見證人終於來到臘戍了!』這個軍官是我的老同學,馬上釋放了我們。」

這兩位先驅隨即開始工作,不久就建立了一群人數不少的會眾。後來,他們又建了一個王國聚會所。兩年後,他們被召到當地政府的總部去問話,在場有軍官、部落首領和教士共70多人。羅賓憶述:「教士憤怒地指控我們唆使別人捨棄原來的宗教傳統。主席叫我們回應,我就問可不可以用聖經為信仰辯護,他說可以。我馬上默禱,然後指出關於錯誤的宗教傳統、服兵役和含有國家主義色彩的儀式,聖經的觀點是什麼。我講完之後,主席站起來,宣布緬甸法律容許所有宗教有崇拜自由。我們被釋放,並獲准繼續傳道,這令教士大失所望。」

後來,在中國邊境附近的小村莊孟坡,一群狂怒的暴民放火燒掉了一個王國聚會所。他們是浸信會信徒,見行動未能打擊耶和華見證人,就又燒掉了一個特別先驅的房子,還開始上門恐嚇弟兄姊妹。弟兄們向當地一個首領求助,可是他包庇浸信會信徒。最後,政府介入事件,批准弟兄建一個新的王國聚會所,地點不是在原來的村邊,而是在村子的中心!

緬甸南部的克倫邦金三角邊緣有一個偏遠的山村萊多,在那裡格雷戈里·薩里洛遭到天主教會猛烈反對。格雷戈里說:「當時,村裡的神父吩咐信徒破壞我的菜園,他們隨後送食物給我,但是我的朋友說食物是有毒的。有一天,神父的親信問我第二天會走哪條路。第二天我走了另一條路,結果避開了他們的埋伏,不致被殺。我向管治該區的官員說天主教的信徒好幾次想殺我,他們就嚴厲警告神父和他的親信不可再謀害我。耶和華確實保護了我,使那些『要奪我命的人』不能得逞。」(詩篇35:4

嚴守中立

基督徒要對上帝堅守忠義,在政治上嚴守中立。過去多年,政治衝突和民族戰爭也在這方面給緬甸的弟兄姊妹帶來重大考驗。(約翰福音18:36

丹彪扎亞位於緬甸南部,二次大戰期間建成的泰緬鐵路(死亡鐵路)西邊的終點站就在這裡。特別先驅拉昂在這個鎮傳道時,政府軍正跟反政府的分離主義者發生衝突。他說:「晚上,士兵會突然到鎮上來抓壯丁,用槍指著他們,押去替軍人做苦力,許多人有去無回。有一晚,唐納德·迪尤爾正在我家跟我聊天。士兵突然來到我們的鎮上,妻子馬上大聲向我們發出警號,讓我們能及時逃到森林裡。這次僥倖逃脫後,我在家裡建了一個密室,一旦士兵來抓人,我就可以馬上躲起來。」

特別先驅拉詹·潘迪特來到丹彪扎亞以南的土瓦鎮後不久,就在鄰近的村子建立了幾個聖經研究,但這個村子是反政府分子的據點。拉詹憶述:「有一天,我剛從那個村回來,就被士兵逮捕和毆打,他們指控我跟反政府分子是一夥的。我說我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就問我是怎樣來到土瓦鎮的。我拿出自己留作紀念的飛機票,證明自己是坐飛機來的。由於反政府分子向來不會坐飛機,因此我沒有再捱打,最終更獲得釋放。不過,士兵還是去審問我的一個聖經學生,他證實我只是教他聖經而已。之後,士兵再沒有找我麻煩,有些還經常接受我們的雜誌。」

有時,鎮上的官員會試圖強迫基督徒弟兄姊妹放棄中立的立場,在選舉中投票或參與有國家主義色彩的儀式。在仰光以北約130公里(80英里)的河畔小鎮澤倫,官員強迫當地的見證人在選舉中投票,弟兄們立場堅定,引用聖經為信仰辯護。(約翰福音6:15)官員向省政府上訴,但省政府很清楚耶和華見證人在政治上嚴守中立,結果弟兄姊妹馬上獲豁免不用參與選舉。

在緬印邊境的坎巴鎮,23個見證人學童不肯向國旗鞠躬,被女校長開除學籍。之後,這個校長召見兩位見證人長老,在場的還有一大班官員,包括鎮上的裁判官和軍隊的司令。其中一個被召見的長老是凱坎當(保羅),他憶述:「我們用聖經說明我們的立場時,有些官員顯然充滿敵意。我們展示一份政府文件,是政府法令,指出耶和華見證人獲准在進行升旗儀式時『安靜並恭敬地站著』。官員大吃一驚,說不出話來。他們回過神來之後,司令就下令校長讓見證人學童恢復學籍。校長後來還把政府法令的副本發給校內所有部門。」

今天,緬甸政府最高層的官員都清楚耶和華見證人在政治方面嚴守中立。耶和華的僕人堅守聖經原則,作了美好的見證,就如耶穌基督所預言的一樣。(路加福音21:13

軍人退伍成為基督徒

緬甸近幾十年來動盪不安,很多國民都曾參加過緬軍或反政府武裝。雖然如此,他們當中有些人就像1世紀的羅馬軍官哥尼流那樣「為人虔誠」「敬畏上帝」。(使徒行傳10:2)這些人一旦認識真理,就努力按耶和華的正義標準生活。

上帝的話語確實大有力量,使這兩個男子擺脫了仇恨,因為愛而團結合一

其中一個愛真理的人是朗芒,原本是海軍中一個小軍官,在毛淡棉駐守時認識真理。他說:「我希望馬上開始向人傳道。正當我想退伍時,卻得知軍方正考慮提升我的軍階,並打算給我軍人獎學金到一個富裕的西方國家進修!可是,我決心為上帝服務,毅然遞交了辭職信,開始事奉耶和華,這令上級大感驚訝。那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事了,今天,我依然深信當時的決定是對的。事奉真神是無上光榮,還有什麼可以跟這個殊榮相比呢?」

艾林(左)和沙丹吞昂(右)曾在幾場森林大戰中對壘

拉邦甘在軍隊醫院休養期間,羅賓·藻賈讓他看《從樂園的失落到樂園的復得》 *這本書。拉邦甘十分喜歡這本書,問羅賓可不可以送給他。可是,羅賓只有一本,就說只可以借給拉邦甘讀一個晚上。第二天,羅賓來見拉邦甘,拉邦甘高聲說:「這本書還給你,我自己也有一本了!」原來他通宵不眠,用了幾個筆記本把整整250頁的書全都抄下來了!沒多久,拉邦甘就退伍,用他手抄的《樂園》書幫助了許多人認識真理。

在多山的撣邦,佤邦聯軍跟緬軍對抗。沙丹吞昂是緬軍的上尉,艾林則是佤邦聯軍的司令,雙方曾在幾場森林大戰中廝殺。兩軍協議停火後,兩人都在撣邦住了下來。後來,他們分別認識了真理,都退了伍,受了浸。這兩個曾經勢不兩立的人在一個分區大會中相遇時,彼此已是基督徒弟兄,還熱情地擁抱起來!上帝的話語確實大有力量,使他們擺脫了仇恨,因為愛而團結合一。(約翰福音8:32;13:35

跟「各種各樣的人」推理

從1965年到1976年,緬甸的傳道員數目增加了三倍多。當時,響應真理而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以前大多是基督新教徒或天主教徒。可是,弟兄們知道上帝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得救,確切認識真理」。(提摩太前書2:4)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中開始,弟兄們更努力向緬甸其他宗教的信徒傳道,比如佛教徒、印度教徒和泛靈論者。

穿著傳統袍服的佛教僧侶隨處可見

要幫助這些人十分困難。佛教徒不相信有創造主;印度教徒崇拜千千萬萬的神;緬甸的泛靈論者敬重所有能力高強的神靈。在上述宗教裡,迷信、占卜和通靈術大行其道。雖然這些信徒大多把聖經視為聖典,但他們通常對聖經中的人物、歷史、文化和道理所知不多,甚至一無所知。

儘管如此,基督徒弟兄深知上帝話語的真理大有力量,能打動任何人的心。(希伯來書4:12)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倚賴上帝的靈,並發揮「教導的藝術」——跟別人推理打動他們的心,推使他們在生活上作出改變。(提摩太後書4:2

羅莎琳做了特別先驅多年,請看看她怎樣有效地跟佛教徒推理。她說:「當你告訴佛教徒有創造主,他們常常會問:『那麼是誰創造了他呢?』佛教徒認為動物是人輪迴轉化而來的,因此我用他們的寵物來打比喻跟他們推理。

「我問:『寵物知道有主人嗎?』

「『知道。』

「『但寵物知道主人的職業、婚姻狀況或主人的背景嗎?』

「『當然不知道。』

「『同樣,上帝跟人不同,他是個靈體,我們能理解跟上帝的起源或存在有關的一切嗎?』

「『不能。』」

「弟兄姊妹對我表現的愛,令我的心比吃了蜜還要甜」

這樣的推理令不少心地誠實的佛教徒願意進一步了解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據。有效的推理再加上真基督徒所表現的愛心,往往很能打動人心。以前是佛教徒的翁敦憶述:「相對於佛教徒相信的涅槃,聖經所說的地上樂園更吸引我。不過,當時我認為所有宗教都殊途同歸,無需按照從聖經學到的去做。後來,我開始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弟兄姊妹對我表現的愛,令我的心比吃了蜜還要甜。這種愛推動我按照所認識的真理去做。」

緬甸的一群耶和華見證人,攝於1987年

當然,要幫助人在信仰上調整觀點,需要機巧和耐心。庫馬爾·查卡雷巴尼的爸爸從前是個十分虔誠的印度教徒。庫馬爾10歲時,他爸爸讓伯特利成員吉米·澤維爾教庫馬爾讀書識字。庫馬爾說:「爸爸警告吉米,只可以教我閱讀,不可以談宗教。因此,吉米跟爸爸說《我的聖經故事書》是本很好的書,很適合用來教孩子認字。另外,每次學習完,吉米都花點時間跟爸爸談談,真誠地關心他。爸爸開始問及宗教的問題時,吉米就機巧地告訴他:『答案在聖經裡,我們來看看吧。』後來,不但爸爸接受了真理,還有63個親人成為了耶和華見證人。」

政局動盪期間舉行大會

20世紀80年代中期,緬甸的政局越來越不穩,以致1988年有幾萬人上街示威,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示威很快就被鎮壓下來,國內大部分地方都實施戒嚴。

伯特利成員覺溫憶述:「政府嚴格實施宵禁,禁止五人以上的聚會。我們不禁想到要不要取消快要舉行的區域大會。不過,憑著對耶和華的信心,我們去見仰光省的司令,請求他批准我們舉行一個有1000人參加的大會。結果,兩天後我們就收到准許證!我們向其他地方官員出示這個准許證,他們也批准當地弟兄舉行大會。憑著耶和華的幫助,各地舉行的大會都十分成功!」

沒放棄基督徒聚會

1988年的騷動過後,緬甸的經濟日漸衰退。雖然這樣,弟兄姊妹還是十分信賴上帝,繼續把上帝王國的事務放在生活的第一位。(馬太福音6:33

舉個例,欽坎達跟家人住在實皆的一個偏遠村子裡。他說:「我們想參加在達漢舉行的區域大會,坐船坐車去達漢需要兩天。但要是我們去參加大會,我們飼養的雞就沒有人看守了。雖然這樣,我們還是決定信賴耶和華,參加大會去。回家後,我們發現有19隻雞不見了,損失不少。但一年之內,剩下來的那一小群雞就增加到60多隻。那段日子,許多村民的雞都病死了,但我們的雞一隻也沒有死。」

昂丁嫩和妻子年妙也很專注於屬靈的事。他們跟9個孩子住在仰光西北部的瓊夏村,離仰光64公里(40英里)。昂丁嫩憶述:「我們一家通常只吃稀粥和青菜,沒有錢,也沒有東西可賣。但我們一點也沒有不開心。我跟家人說:『連耶穌也沒有枕頭的地方,所以就算我要睡在樹下或餓死,我也會繼續忠心地崇拜上帝。』

「有耶和華幫助我,我決不害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希伯來書13:6

「有一天,我們家裡一點食物也沒有了。妻子和孩子都很擔心地看著我,我向他們保證:『別擔心,上帝必幫助我們。』上午傳完道後,我帶幾個兒子去捕魚,但捕到的魚只夠吃一頓。我把魚簍留在河邊,在一片睡蓮附近,然後對兒子說:『我們參加完聚會再回來。』那天下午風很大,許多魚都到睡蓮下面避風。我們沉下魚簍捕到了很多魚,賣魚買來的食物夠我們吃整整一個星期。」

耶和華上帝對自己的子民說:「我決不離棄你,決不撇下你。」這個暖人心窩的承諾一次又一次在他緬甸的僕人身上兌現,因此他們能夠信心十足地說:「有耶和華幫助我,我決不害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希伯來書13:5,6

改良排印的技術

自緬甸語版的《守望台》於1956年發行以來,緬甸人一直從源源不絕的靈糧得到滋養。儘管國內不斷發生民族衝突和內亂,經濟持續不穩定,但《守望台》從沒脫期。緬甸語版《守望台》是怎樣印製的呢?

有許多年的時間,分部辦事處先把雜誌譯稿的幾份副本送交政府審查處。譯稿通過審查後,分部就申請購買印刷紙張的許可證。得到許可證後,弟兄再把譯稿連同許可證交給印刷商,由印刷商用手工將譯稿逐頁排印。樣稿經弟兄校對確保正確無誤後,印刷商就用殘舊的印刷機把雜誌印出來。然後,弟兄把雜誌樣本送交政府審查,政府會發一張有編號的證書批准雜誌出版。可想而知,這麼繁複的手續要用上好幾個星期,而當時的紙張和印刷質量也不好。

1989年,分部安裝了一個新的排版系統,徹底改變了印製雜誌的方式。這個系統由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研製,叫做「多種語言電子照相排版系統」(MEPS),利用電腦、電腦軟件和照相排版裝置把譯稿排成可供印刷的版面。這個系統當年能處理186種語言的文字,包括緬甸語。 *

曾在分部服務的尹培強說:「在緬甸,耶和華見證人肯定是最先用電腦排版和製作書刊的團體。MEPS採用了由緬甸分部設計的優美緬甸語字體,這使當地的印刷業發生了一連串變化。人們就是想不通我們怎樣能令書刊的字體這麼漂亮美觀!」MEPS也適用於平版印刷,這比凸版印刷先進得多。此外,MEPS還能處理精美的圖片,令《守望台》更美觀、更有吸引力。

1991年,緬甸政府批准《警醒!》出版,為此興奮的不只是弟兄姊妹,還有其他讀者!緬甸新聞部的一個高級官員說出了許多讀者的心聲:「《警醒!》跟其他宗教雜誌不同,內容包羅萬象,讀起來趣味盎然,而且淺顯好懂。我很喜歡看。」

過去20年,雜誌的印刷量增加了8倍多!

過去20年,分部每月發行的雜誌從1萬5000本增加到14萬1000多本,印刷量增加了8倍多。現在,《守望台》和《警醒!》對仰光的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而且在全國各地都有讀者。

需要新的分部辦事處

1988年的動亂之後,緬甸軍政府要求各個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到政府登記,分部辦事處馬上響應。兩年後,即1990年1月5日,緬甸的耶和華見證人成為正式註冊的團體,稱為「耶和華見證人(守望台)社」。

伯特利的設施嚴重不足,姊妹只能在地上燙衣裳

分部辦事處在此之前已從第39街搬到茵雅路的一幢兩層高的房子裡,整個分部佔地約2000平方米(半英畝),位於仰光市北面富人聚居的郊區。但到了1990年這幢房子已經不夠用了。當時探訪緬甸的海外特訪監督維夫·莫里特斯憶述:「伯特利家庭25個成員的工作環境很不理想。廚房欠缺炊事設備,負責做菜弄飯的那個姊妹只有一個電爐可用。洗衣房沒有洗衣機,姊妹只能用地上的小池子洗衣服。弟兄們想買爐具和洗衣機,但這些東西根本不許進口。」

弟兄們顯然需要一個面積較大的分部辦事處。因此,中央長老團批准把原來兩層高的房子拆除,在原址建一幢四層高的大樓,有宿舍和辦公室。但是,在展開工程之前,弟兄們必須解決幾個重大的問題:一,工程要得到政府六個不同級別的部門批准;二,當地的建築商不知道怎樣建造鋼架結構的房屋,無法施工;三,國外的耶和華見證人志願人員不能入境;四,所需的建築材料緬甸沒有,又不能進口。不用說,計劃看來得擱置,但像以往一樣,弟兄們信賴耶和華,深信只要耶和華願意,新的分部辦事處一定能建成!(詩篇127:1

「不是倚靠能力,而是倚靠我的靈」

在分部法律部工作的覺溫回憶事情的經過:「我們向政府六個不同級別的部門提出申請,順利通過了五個,包括宗教事務部。只有仰光市發展委員會說四層高的房子太高了,不批准我們的申請。我們再次申請,還是失敗。分部委員會鼓勵我堅持下去,我就熱切地向耶和華禱告,然後第三次呈交申請書,結果成功了!

「接下來,我們去移民部。那裡的官員說,外國人只可以得到在緬甸逗留7天的旅遊簽證。我們說,外國來的志願人員都是技術人員,他們會向本地人傳授先進的建築技術,結果官員發給志願人員長達6個月的簽證!

「下一步,我們去貿易部,發現政府禁止所有貨物進口,但我們告訴官員有關工程的性質,他們就發了一個許可證,容許我們輸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建築材料。進口稅怎麼辦?我們去財政部,結果獲准豁免所有進口稅!聖經說:『「不是倚靠軍隊,不是倚靠能力,而是倚靠我的靈,才能成事。」這是萬軍之主耶和華說的。』我們從這次和其他許多次經歷,體驗到上帝的這句話一點不假。」(撒迦利亞書4:6

外國和本地的弟兄並肩工作

1997年,志願人員全都來到了工地。建築材料大部分由澳大利亞的弟兄捐贈,其餘的則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當時監督工程的布魯斯·皮克林憶述:「幾個澳大利亞弟兄預先造好了整個鋼架的組件,來到緬甸後再把組件逐一組合。所有組件竟能準確地裝配起來,真令人讚嘆不已!」德國、斐濟、美國、希臘、新西蘭和英國的志願人員都前來幫忙。

當地的傳道員可以無拘無束地跟外國的弟兄姊妹交往,是過去30年來第一次。唐納德·迪尤爾憶述:「我們興奮得不得了,簡直就像做夢一樣。外國的志願人員愛耶和華,愛弟兄姊妹,甘心樂意獻出自己,大大激勵了我們。」另一個弟兄說:「我們也學會了一些很有用的建築技術。從前只會用蠟燭的,學會了安裝電燈電線;從前只會用扇子的,學會了安裝空調。我們還學會了怎樣使用電動工具呢!」

緬甸伯特利

外國來的志願人員呢?他們深受緬甸弟兄姊妹的信心和愛心感動。布魯斯·皮克林說:「緬甸的弟兄很貧窮,但十分慷慨。許多人請我們到他們家吃飯,用來招待我們的飯菜是他們家幾天的糧食。他們所做的,提醒了我們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弟兄團體、對上帝的信心和上帝所賜的福分。」

2000年1月22日,弟兄們在國家劇場舉行了一個特別聚會,把新的分部設施呈獻給上帝。呈獻禮演講由中央長老團成員約翰·巴爾發表,緬甸的弟兄都興奮不已。

建造王國聚會所

新分部的工程快要完成時,弟兄們開始留意另一個迫切的需要,就是建造王國聚會所。1999年,小山展彥和妻子小山彩從日本來到緬甸,小山展彥協助緬甸分部設立王國聚會所建築工程處。他說:「我們幾個弟兄著手檢查緬甸各地會眾聚會的地方,坐過公共汽車、摩托車、自行車、船和飛機,有時也得走路。我們常常要向政府申請通行證,因為很多地方都不准外國人出入。一旦肯定哪裡需要新的王國聚會所,中央長老團就從為資源有限地區而設的建築基金撥款給我們。

「我們組織起志願人員,派一隊前往位於仰光郊區的端賓達,建造第一個新的王國聚會所。外國和本地的弟兄一起工作,令警察很詫異,好幾次叫他們停工,然後去問上司到底緬甸政府是否容許本地人和外國人一起工作。其他人則讚賞弟兄。一個男子驚嘆說:『我看到一個外國人在擦馬桶!我從沒有見過外國人做這樣的工作。你們真的與眾不同!』

坐船到剛建成的王國聚會所

「與此同時,另一支建築隊在泰緬邊境的大其力鎮開始建造新的聚會所。許多泰國的耶和華見證人每天過境,來跟緬甸的弟兄一起施工。雖然兩地弟兄說不同的語言,卻齊心一意地工作。聚會所快要建成時,泰緬邊境爆發衝突,兩地軍人互相對壘,跟兩地弟兄的和睦共處形成鮮明的對比。雖然四周炮火連天、槍林彈雨,聚會所卻絲毫無損。戰事平息後,72人在新聚會所裡把這個新建築物呈獻給和平的上帝耶和華。」

自1999年以來,王國聚會所建築隊在緬甸各地建造了差不多70個王國聚會所

自1999年以來,王國聚會所建築隊在緬甸各地建造了差不多70個王國聚會所。當地的傳道員有什麼感想呢?一個姊妹滿心感激,流下開心的眼淚說:「我從沒想過我們會有這麼美觀的新聚會所!我會格外努力邀請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來參加聚會。耶和華和他的組織這麼愛我們,我感激不盡!」許多人都表達了類似的心聲。

特派傳道員來了

緬甸跟國際社會隔絕了幾十年後,於20世紀90年代漸漸對外開放。因此,分部辦事處請政府再次批准特派傳道員入境。2003年1月,基列畢業生青木浩志和妻子潤子從日本抵達緬甸,這是約37年來首次有特派傳道員入境。

青木浩志和妻子潤子是約37年來首次進入緬甸的特派傳道員

青木浩志說:「當時,緬甸的外國人不多,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以免政府誤解我們傳道的目的。起初,我們只是跟本地的弟兄姊妹一起做續訪和主持聖經研究,沒多久就發現緬甸人很喜歡談論跟上帝有關的事。我們第一次在早上傳道時,就建立了五個聖經研究!」

青木潤子說:「我們常常體驗到耶和華在控制事態。有一次,我們在曼德勒附近教學生學習聖經後,坐摩托車回家時輪胎爆了。我們把摩托車推到附近的工廠去修理,那裡的門衛只讓浩志一個人推著摩托車進去,而我就得在保安亭等候。門衛對我們十分好奇。

「他問:『你來這兒做什麼?』

「我說:『來看朋友。』

「他再問:『跟朋友做什麼?是不是跟教友開會?』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問,就沒有回答。

「他沒有罷休,又說:『別裝了!你是哪個組織的?』

「我從傳道袋裡拿出一本《守望台》給他看。

「他興奮地大叫:『我早就知道!』他轉身向工友高喊:『快來看!天使弄破車胎讓這些耶和華見證人到這裡來了!』

「他隨即從自己的袋子裡拿出一本聖經和一張我們的傳單來。原來,他在另一個地方跟見證人學過聖經,搬到曼德勒後跟見證人失去了聯繫。我們馬上開始教他聖經。後來,他的一些工友也學習聖經。」

2005年,另外4個特派傳道員來到緬甸,他們是菲律賓組織事務訓練班(現稱獨身弟兄聖經研習班)的畢業生。其中一個弟兄納爾遜·洪希奧,面對特派傳道員常有的問題,就是思鄉病。他說:「晚上我常常邊禱告邊哭直到睡著。後來,一個很關心我的弟兄給我看希伯來書11:15,16。經文說亞伯拉罕和撒拉沒有對家鄉吾珥念念不忘,而是專注於遵行上帝的旨意。讀過這段經文後,我就再沒有哭了。我努力把緬甸當做自己的家。」

好榜樣令多人受益

公元1世紀,使徒保羅囑咐提摩太:「你聽見我所傳……的事,你要交託給忠心的人,讓他們也能勝任教導人的工作。」(提摩太後書2:2)特派傳道員謹記這一點,努力幫助緬甸的會眾跟從耶和華組織的安排,好讓他們能跟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做法一致。

比如說,特派傳道員發現,很多緬甸的傳道員要聖經學生照著書上的句子讀出答案,因為緬甸大多數學校都是用這個方法教學生的。喬馬·烏維尼亞說:「我們耐心地鼓勵傳道員用問題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感覺。傳道員馬上照著做,結果教導更加有成效。」

特派傳道員也留意到許多會眾都只有一個長老或助理僕人。這些弟兄既忠心又勤奮,但常常以家長的姿態對待羊群。想必在1世紀有些長老也有這種態度,所以使徒彼得才這樣勸勉長老:「務要牧養上帝的羊群,就是他交給你們照顧的」,不可「轄制身為上帝產業的人,而是做羊群的榜樣」。(彼得前書5:2,3)特派傳道員怎樣幫助這些弟兄呢?本傑明·雷耶斯說:「我們努力樹立好榜樣,平易近人,對弟兄姊妹格外仁慈、溫和。」特派傳道員的好榜樣漸漸感染了其他人。許多長老都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照顧羊群時更體恤他們的感覺。

改善翻譯立見成效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緬甸弟兄姊妹所用的聖經譯本,是19世紀由假基督教傳教士在佛教僧侶協助下翻譯而成的。這個譯本含有許多過時的巴利語詞彙,十分難懂。因此,當緬甸語版《希臘語經卷新世界譯本》在2008年發行時,弟兄都高興極了。莫里斯·拉杰憶述:「在場的人不斷鼓掌,有些人拿到這個譯本時更喜極而泣。這個譯本用詞淺顯、意思準確、清楚好懂,不了解聖經的佛教徒也能看懂!」這個譯本發行後不久,緬甸的聖經研究數目就增加了超過百分之40。

今天,多麗絲做翻譯差不多五十年了,仍然在位於仰光的分部做翻譯員

像許多語言那樣,緬甸語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源於巴利語和梵語,用於正式場合;第二種是日常使用 的。這兩種語言都可讀可寫。耶和華見證人早期出版的緬甸語書刊都用第一種緬甸語,但今天越來越多人覺得這種語言很難懂。因此,分部最近開始把書刊譯成日常使用的緬甸語,即大多數緬甸人都容易明白的語言。

緬甸分部的翻譯人員

這些新的出版物立見成效。翻譯部監督丹兌吳說:「以前,讀者常常說:『你們的文章水準高,可惜我看不懂。』現在,他們一拿到書刊就很高興,馬上開始閱讀。許多人讚嘆說:『這些文章真好懂!』」在會眾聚會中,回答問題的人增加了,答案的素質也提高了,因為弟兄姊妹都明白文章的內容。

目前,翻譯部有26個全職翻譯員,分成三組:緬甸語組、哈卡欽語組和斯高克倫語組。書刊也翻譯成另外11種當地語言。

熱帶氣旋納爾吉斯

2008年5月2日,強烈熱帶氣旋納爾吉斯以時速240公里(150英里)橫掃緬甸。風強雨大,令伊洛瓦底三角洲至泰國邊境一帶大受破壞,傷亡慘重。超過200萬人受災,約14萬人喪生或失蹤。

受熱帶氣旋影響的耶和華見證人多達幾千個,但一個也沒有受傷,這確實令人驚訝。許多人逃到剛建成的王國聚會所避難,因而保住了性命。在伊洛瓦底三角洲海濱村莊波丁貢,有20個見證人和80個村民到王國聚會所避難。洪水漲到接近天花板,情況非常危險,他們在房頂下的橫梁上足足待了9個小時,洪水才開始退去。

房子重建時,梅信吳在房子外留影

吞欽弟兄的房子遭熱帶氣旋納爾吉斯摧毀了,夫妻倆跟救援隊在重建的房子外合照

分部辦事處火速派出一支救援隊,前往位於三角洲近出海口的重災區。救援隊帶著水、糧食和藥物去,一路上滿目瘡痍、屍橫遍野。他們是最早到達災區的救援隊。救援隊把救援物品分發給當地的弟兄姊妹後,就發表聖經演講鼓勵他們,又給他們一些聖經和聖經書刊,因為熱帶氣旋令他們失去了所有東西。

為了統籌巨量的救災工作,緬甸分部辦事處在仰光和勃生設立了賑災委員會。這些委員會把幾百個志願人員組織起來,向災民分發白米、食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有些弟兄姊妹的房子被氣旋損壞甚至摧毀了,委員會就安排建築隊去協助他們重建家園。

托拜厄斯·倫德是其中一個救援人員。他說:「我和妻子索菲婭找到了16歲的梅信吳。她是家裡惟一的傳道員,我們找到她時,她的家已變成一堆瓦礫,而她正在瓦礫中把聖經放在陽光下曬乾。她一見我們就露出微笑,眼角卻滑出一滴淚珠。不久,一支建築隊帶著安全帽、電動工具和建築材料前來,著手為梅信吳一家建造新房子。鄰居都十分驚訝,有的人一連多天在工地四周蹲著觀看,工地變成當地一個『景點』。他們說:『我們從沒見過這種事!你們這麼團結,這麼友愛,我們也想做耶和華見證人!』梅信吳的父母和兄弟姊妹現在也來參加聚會,整家人都有很好的屬靈進步。」

救援工作持續了很多個月。弟兄們分發了數以噸計的救援物資,修葺和重建了160所房子和8個王國聚會所。熱帶氣旋納爾吉斯雖然使緬甸人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卻讓他們清楚看出上帝子民之間的愛,這種愛使上帝的子民團結一致,為耶和華的名帶來榮耀。

一件難忘的大事

2007年初,緬甸分部辦事處收到一封令人振奮的信。於2006年跟妻子珍妮特一起到緬甸分部工作的喬恩·夏普說:「中央長老團決定在仰光舉行一個國際大會,請我們著手籌備。這個大會於2009年舉行,前來參加的外國代表來自10個國家,共有幾百人,籌備這樣的大會對緬甸分部來說是史無前例的!」

喬恩繼續說:「我們馬上想到許多問題:『可以在哪裡舉行這個大型聚會?偏遠地區的傳道員能來參加嗎?他們可以住在哪裡呢?可以坐什麼交通工具來?能負擔一家大小的開銷嗎?還有,緬甸政府會怎樣?會批准我們舉行這樣的大會嗎?』前頭看來障礙重重。儘管這樣,我們記得耶穌說過:『人所不能的,上帝都能。』(路加福音18:27)我們信賴上帝,於是著手籌備大會。

「我們很快就找到一個合適的場館,就是位於仰光市中心附近的緬甸國家室內體育館,那裡有1萬1000個座位,兼有空調設備。我們馬上向當局申請使用體育館。可是幾個月後,離舉行大會的日期只有幾個星期了,我們的申請還沒有得到批准。接著,我們收到一個極壞的消息:體育館的管理層已經把體育館租給某個機構舉行跆拳道比賽了,日期正是我們打算舉行大會的那幾天!我們根本來不及去租別的場館,於是耐心地跟舉辦拳賽的機構和許多政府官員磋商,尋求解決方法。最後,舉辦拳賽的機構表示,只要那16個參賽的職業拳手願意更改約定的日期,他們就可以延期。拳手們得知耶和華見證人希望在體育館舉行一個特別大會,全都答應改期。」

分部委員會成員(由左至右):覺溫,拉昂,喬恩·夏普,唐納德·迪尤爾,莫里斯·拉杰

緬甸分部委員會另一位成員覺溫說:「不過,我們還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才能使用體育館,而我們的申請已經被拒絕了四次!這時距離舉行大會的日期只剩下兩個星期了,我們向耶和華禱告,結果得以跟管理緬甸所有體育館的將軍見面談一談,這也是我們首次得到批准去見這麼高級的政府官員。這位將軍批准了我們的申請,令我們興奮不已!」

幾千個來自緬甸各地和國外的弟兄姊妹不知道這些情況,一直按計劃準備來仰光參加大會,他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船,有的坐火車、公車或貨車,有的走路。為了參加大會,許多緬甸弟兄整家人節衣縮食了好幾個月,另有許多人努力種田、養豬、縫製衣服,有少數人去河邊淘金。他們當中許多人從沒有來過大城市或見過外國人。

超過1300個弟兄姊妹從緬甸北部來到曼德勒火車站,等著坐特別租用的火車去仰光。有些住在那加山區的弟兄姊妹用了六天才來到火車站,其中兩個傳道員原本以自製的簡陋輪椅代步,但出發不久輪椅就壞了,只好由其他傳道員背著前來。許多人在月台上等了很久,他們有的聊天談笑,有的高唱王國詩歌。負責安排大會交通的本欽凱說:「人人都很興奮。我們給他們食物、水和蓆子。火車終於到站了,長老們指示每組弟兄姊妹到指定的車廂去。火車站的擴音器響起:『耶和華見證人的火車快要開了!』我仔細察看月台,確保弟兄姊妹都上了車,然後一躍跳上火車!」

這時在仰光,大約700個外國代表住進了酒店。但3000多個緬甸弟兄姊妹又住在哪裡呢?大會住宿部的敏倫說:「耶和華感動仰光的見證人,使他們樂意接待弟兄姊妹。有些家庭接待多達15個客人。他們替客人向有關當局支付登記費,每天給客人弄早餐,安排他們往返體育館。有幾十個弟兄姊妹住在仰光各個王國聚會所裡,另有幾百人住進一所大工廠。雖然大家都盡了力,但仍然有大約500個弟兄姊妹沒有地方住。我們跟體育館的管理層商量,結果他們容許這些弟兄姊妹在體育館過夜,這是前所未有的!」

「耶和華感動仰光的見證人,使他們樂意接待弟兄姊妹」

2009年「時刻守望」國際大會不但強化了弟兄姊妹的信心,還在仰光為耶和華作了一個美好的見證

由於體育館十分殘舊,350多個志願人員一連十天進行維修為大會做準備。大會監督泰溫說:「我們修理了水管、電力和空調裝置,再為整個體育館塗上油漆,又徹底打掃。我們為準備大會竭盡全力,這也為耶和華作了一個美好的見證。管理體育館的軍官激動地說:『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要祈求上帝讓你們每年都用我的體育館!』」

大會於2009年12月3至6日舉行,有5000多人參加。在大會最後一天,很多代表都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滿場色彩繽紛。一個姊妹說:「節目開始前,大家就已經互相擁抱,流下惜別的眼淚!」中央長老團成員格里特·勒施弟兄作了大會最後的禱告後,聽眾中有的鼓掌,有的揮手告別,持續了好幾分鐘。一個86歲的姊妹表達了很多人的心聲:「我覺得自己已經在新世界裡了!」

對於這個大會,許多政府官員也十分讚賞。一個官員說:「這個集會真特別。沒有人說髒話、吸煙或嚼檳榔。各個民族的人團結和諧。我從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團體!」莫里斯·拉杰憶述:「連仰光的高級司令也說,他和他同事從沒見過這樣的活動,這個大會令他們大開眼界。」

許多與會者都覺得參加這個大會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歷。一個緬甸弟兄說:「參加大會前,我們只是聽說我們屬於一個國際弟兄團體,但現在我們親身體驗到了!我們永不會忘記弟兄表現的愛心。」

「參加大會前,我們只是聽說我們屬於一個國際弟兄團體,但現在我們親身體驗到了!」

「可以收割莊稼了」

大約2000年前,耶穌對門徒說:「舉目觀看田地吧,已經發白了,可以收割莊稼了。」(約翰福音4:35)這正好反映緬甸今天的情況。目前,緬甸有3790個傳道員,傳道員與人口比率是1比1萬5931,緬甸確實是一大片有待收割的田地!2012年,參加耶穌受難紀念聚會的人高達8005人,增長的潛力很大!

就以若開邦為例,這個跟孟加拉接壤的沿海地區有接近400萬居民,但一個耶和華見證人也沒有。莫里斯·拉杰說:「每個月,我們都收到很多從這個地區寄來的信,人們索取書刊和表示想學習聖經。有越來越多佛教徒,尤其是年輕人,都有興趣了解聖經。因此,我們不斷懇求莊稼的主人,差更多工人出去收割莊稼。」(馬太福音9:37,38

「我們不斷懇求莊稼的主人,差更多工人出去收割莊稼」

接近100年前,兩個勇敢的先驅來到緬甸這個佛教國家,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自那時以來,緬甸這個國家已有幾千個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歸附正確的宗教。雖然生活窮困,經歷天災、暴力衝突、政局不穩,又跟國際社會隔絕,還受其他宗教人士迫害,但緬甸的耶和華見證人始終堅定不移,忠於耶和華上帝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他們決心繼續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凡事忍耐,懷著喜樂而堅忍」。(歌羅西書1:11

^ 2段 這個國家之所以叫做緬甸,是因為當地最大的民族是緬族。1989年,緬甸易名為緬甸聯邦,以表示這個國家由許多民族組成。

^ 8段 英印混血兒的祖先是英國人和印度人。在英國統治期間,緬甸被視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很多英印混血兒移居緬甸。

^ 8段 貝特倫·馬塞蘭是第一個在緬甸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人。他於20世紀60年代末在緬甸去世,至死忠心。

^ 62段 當時相當於大約95美元,一筆數目不少的錢。

^ 71段 請看《196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英語)192頁。

^ 113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 140段 MEPS現在能處理600多種語言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