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為什麼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為什麼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為什麼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比爾現年五十多歲,有家室,教授建築技術。他每年都撥出多個星期的時間,自費幫忙設計及興建耶和華見證人會眾的王國聚會所。埃瑪現年22歲,學識豐富,是個條件理想的獨身女子。可是,她不但沒有追求任何純粹個人的目標或享受,反而每月撥出70小時向人傳道,幫助人明白聖經。莫里斯和貝蒂都退休了。然而,他們沒有打算從此過著悠閒的日子,相反,他們移居外地,致力幫助人認識上帝對地球的旨意。

這些人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或非凡之處。他們只是平凡的人,樂於盡自己的本分罷了。為什麼他們願意運用自己的時間、精力、才幹和資源,去造益別人呢?因為他們深愛上帝,深愛鄰人。這種愛在他們內心引發了真正自我犧牲的精神。

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意味著什麼呢?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人不等於是個苦行者。他們無須極度克制自己,以致毫無喜樂和滿足可言。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簡編》,自我犧牲的意思是「甘願放棄自己的利益、快樂和欲望,以求履行義務或造福別人」。

耶穌基督的楷模

在表現自我犧牲精神方面,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立下了最佳的典範。耶穌在降世為人之前的生活無疑令他深感興奮和滿足。他與天父感情深厚,與其他靈體親密無間。此外,上帝的兒子也是個多才多藝的工匠,運用自己的才幹從事各種富於挑戰的活動。(箴言8:30,31)耶穌的生活條件無疑十分優越、完美無缺,即使世上的首富也望塵莫及。在天上,耶穌的地位崇高尊貴,只是次於耶和華上帝罷了。

然而,上帝的兒子卻「空了自己,取了奴隸的形態,成了人的模樣」。(腓立比書2:7他甘願放棄所有個人的有利條件,降世為人,犧牲自己的生命作為贖價,好消除撒但對人類所造成的損害。(創世記3:1-7;馬可福音10:45)為了這樣做,耶穌不得不來到一個受魔鬼撒但操縱的世界裡,跟其上有罪的人類一起生活。(約翰一書5:19)不但這樣,耶穌也要忍受種種逆境和不便。儘管這樣,耶穌基督仍然決心遵行天父的旨意,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也在所不惜。(馬太福音26:39;約翰福音5:30;6:38)耶穌的愛心和忠貞徹底受到考驗。他甘願付出多大的犧牲呢?使徒保羅說:「[他]就謙卑自抑,服從至死,甚至死在苦刑柱上。」——腓立比書2:8

「保持這樣的思想態度」

聖經鼓勵我們要跟從耶穌的榜樣。保羅勸勉說:「你們要保持這樣的思想態度,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思想態度。」(腓立比書2:5)我們可以怎樣效法基督的思想態度呢?其中一個方法是「不要單顧自己的事,只對自己懷有個人關注,也要顧及別人的事,對別人懷有個人關注」。(腓立比書2:4)人有真摯的愛心,就會「不求自己的利益」。——哥林多前書13:5

有些人深深關注別人的福利,無私地獻出自己為別人服務。然而,現今很多人都自我中心。這個世界鼓吹自我至上的態度。我們必須抗拒世界的精神,否則這種精神就會對我們的觀點和態度產生不利的影響,使我們把個人的慾望置於首位。要是這樣,我們所做的一切,包括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會受到個人的利害關係所支配。因此,我們必須竭力抵抗這種影響才行。

甚至別人出於好意的勸告,有時也會妨礙我們表現自我犧牲精神。使徒彼得意識到耶穌的捨己途徑會導致什麼結果,因此對耶穌說:「主啊,對自己仁慈點吧。」(馬太福音16:22)為了昭雪天父的至高統治權和拯救人類,耶穌甘願殺身成仁;但彼得顯然很難接受這件事。因此,他試圖說服耶穌打消這個決定。

「承認不再擁有自己」

耶穌有什麼回應呢?聖經報導:「耶穌轉過身來,看著門徒,斥止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接著,耶穌叫群眾跟門徒一起前來,對他們說:「任何人想來跟從我,就當承認不再擁有自己,拿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斷跟隨我。」——馬可福音8:33,34

彼得對耶穌提出以上勸告之後大約三十年,他表明自己終於明白自我犧牲是什麼意思了。他不再勸信徒同工不用那麼認真,對自己仁慈點好了。相反,彼得勸勉他們要強化思想,準備行動,不要再像以往一樣順從世界的慾望行事為人。儘管面對種種艱辛,他們也該以遵行上帝的旨意為一生的首務。——彼得前書1:6,13,14;4:1,2

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莫過於承認耶和華擁有我們的一切,切實跟從耶穌基督,在一切活動上都順從上帝的指引。在這方面,保羅立下了優良的榜樣。由於保羅對於遵行上帝的旨意懷有緊急之感,加上他對耶和華深懷感激,因此他決意放棄世俗的理想和發展機會,以免讓這些事妨礙自己遵行上帝的旨意。為了謀求別人的福利,保羅表示:「在我來說,……非常樂於付出一切,甚至樂於完全付出自己。」(哥林多後書12:15)保羅運用自己的才幹努力推廣上帝的權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使徒行傳20:24;腓立比書3:8

我們可以怎樣自我省察,看看自己是否跟使徒保羅有類似的觀點?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怎樣運用自己的時間、精力、才幹和資源呢?我運用這些資源和其他寶貴的恩賜,是要謀求個人利益還是幫助別人呢?我有沒有想過擴大自己在宣揚好消息這件救生工作上的參與,例如成為全時的王國宣揚者?我能否盡一份力,參與興建或維修王國聚會所的活動?我有沒有把握機會幫助有急需的人?我有沒有把自己最好的獻給耶和華?——箴言3:9

「施予比接受更快樂」

表現自我犧牲精神真的是明智之舉嗎?的確是!保羅體驗到表現這種精神對他有莫大的裨益,為他帶來深深的快樂和滿足。保羅在米利都跟以弗所的長老會面,他對長老們所說的話正好表明這點。保羅說:「我凡事都親身向你們表明,你們必須[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也必須謹記主耶穌的話;他說過,『施予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發覺,甚至在現今,表現這種精神也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在未來,那些先求上帝權益及別人福利的人也會享有深深的喜樂,因為到時耶和華會大大獎賞他們。——提摩太前書4:8-10

有人問比爾為什麼他不辭勞苦,參與王國聚會所的興建工程。他答道:「以這種方式幫助規模較小的會眾,使我感到很大的滿足。我很高興能夠運用自己的技能和專長造益別人。」埃瑪為什麼把自己的精力和才幹,用來教導別人認識聖經的真理呢?她說:「我沒有想過要做其他事情。我希望趁著還年輕力壯、環境容許,就盡力做一些既能取悅耶和華、又能幫助別人的事。我雖然犧牲了一點物質利益,但這根本算不上什麼。想到耶和華為我所做的一切,我現在所做的只是本分罷了。」

有多年時間,莫里斯和貝蒂含辛茹苦,養育兒女,維持生計。他們對於自己未能過安閒的生活沒有感到絲毫遺憾。現在他們都退休了,他們渴望繼續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他們說:「我們現在並不打算過著悠閒的生活。我們能夠到海外幫助人認識耶和華,這讓我們有機會繼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你決心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嗎?這樣做並不容易。在我們的內心,不完美的屬人慾望常常跟渴望取悅上帝之心交戰。(羅馬書7:21-23)可是,我們只要讓耶和華指引我們的生活,就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得勝。(加拉太書5:16,17)上帝必定會記得我們為他所作的捨己服務,賜給我們豐盛的祝福。不錯,耶和華必定會「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我]們,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3:10;希伯來書6:10

[第23頁的圖片]

你像耶穌一樣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嗎?

[第24頁的圖片]

保羅致力於宣講王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