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消除仇恨的惟一方法

消除仇恨的惟一方法

消除仇恨的惟一方法

「仇恨和恐懼是不可分割的。……凡我們所懼怕的,我們都憎恨。可見,仇恨背後潛藏著恐懼。」——西里爾·康諾利,文學批評家兼編輯。

不少社會學家認為,仇恨根植於人的潛意識,根深蒂固,難以拔除。一個政治學家說,「仇恨有很大部分可能是與生俱來的」,這是人的本性。

研究者對人性下這樣的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研究對象,不論男女,全都是「在罪孽裡生的」,生下來就「有了罪」,正如受靈示的聖經記載所描述一樣。(詩篇51:5)幾千年前,創造主曾審察不完美的人,「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世記6:5

對別人抱有偏見,歧視他人的行為能煽起仇恨。這一切所以發生,是因為人生來就不完美,只顧追求自身利益。(申命記32:5)令人遺憾的是,世上的政府機關,不管它們推行什麼政策,沒有一個能用立法手段把人的心思意念改變過來,使人消除偏見和仇恨,不再歧視別人。駐外記者喬安娜·麥吉里說:「由於仇恨作祟,波斯尼亞、索馬里、利比里亞、克什米爾和高加索地區戰火紛飛,血流成河。世界警察不管勢力有多強大,也無法從中調停,使族裔之間的仇恨煙消雲散。」

在我們尋求解決辦法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仇恨是由什麼促成的。

憂懼激發仇恨

懷恨的原因不一而足,泄恨的手法五花八門。作家安德魯·沙利文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說:「仇恨有的出於恐懼,有的只是表示輕蔑而已;有人利用權勢煽動仇恨,有人因失勢而懷恨在心;有人復仇雪恥,有人因妒生恨。……壓迫者滿懷憎恨,受害人怨憤難平。仇恨之火,有的慢慢燃燒,有的漸漸熄滅;有的一發不可收拾,有的怎麼也點不著。」

在我們的日子,仇恨激起了無數的衝突。這些衝突無疑涉及很多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和經濟兩方面。在多民族的地區,經濟命脈要是掌握在少數民族手裡,多數民族就會感到憤憤不平。各民族之間往往存有強烈的偏見,復仇泄恨的事件頻頻發生。在其他地區,外地移民紛至沓來,使社區居民的生計大受威脅,仇外情緒因此洶湧澎湃。

有些人可能覺得,新移民為了跟他們爭奪工作,不惜降低工資。他們也擔心,新移民大量湧入會使房地產的價格下跌。這些人是否真有理由感到憂懼不安,則是另一回事。人們擔心 經濟蒙受損失,擔心 社會標準或生活標準會下降。這樣的憂懼能發揮強大的作用,使人對新移民產生偏見、心懷怨恨。

為了消除仇恨,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就是更新思想、改變態度。

更新思想、改變態度

麥吉里說:「必須出於自願,互相仇視的族裔才會切實把目前的局面改變過來。」什麼能促使人自動自發地更新思想、改變態度呢?經驗表明,上帝的話語聖經能發揮莫大的力量,促使人遷善改過、消除仇恨。這本書的確對人操有深遠的影響。原因是:「上帝的話語是活的,可以發揮力量,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連魂和靈、關節和骨髓都能刺穿分開,甚至心裡的意念和打算都能辨識。」——希伯來書4:12

誠然,偏見和仇恨是不會自動消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除。儘管這樣,人仍可以把偏見和仇恨從心中除去。耶穌基督的教訓具有無比的力量,既能鼓舞人心,也能感動人按良心行事。許多人都深受耶穌的教訓所感動,毅然改變自己的一生。現今世上已有好幾百萬人學會撇開成見,消除仇恨。他們把耶穌基督的這個明智勸告付諸實行:「要繼續愛你們的仇敵,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

在當日的猶太社會,收稅的人常常遭到仇視、受人排斥。耶穌切實把自己的教訓付諸實行,在他最信任的朋友中,有一個以前是收稅的,名叫馬太。(馬太福音9:9;11:19)此外,耶穌還設立了純真崇拜之道,讓經常遭到猶太人排斥、仇視的外邦人,最後也有機會歸附純真的崇拜。(加拉太書3:28)在當時已知的世界,各方各處的人紛紛做了耶穌基督的跟隨者。(使徒行傳10:34,35)這些人以超卓的愛心著稱。(約翰福音13:35)耶穌的門徒司提反被滿懷仇恨的猶太人用石頭打死。他在臨終之前說:「耶和華啊,不要把這罪歸給他們。」直到死前一刻,司提反仍然為憎恨他的人著想。——使徒行傳6:8-14;7:54-60

同樣,現代的真基督徒也聽從耶穌的勸告,不僅對基督徒弟兄行善,對憎恨他們的人也一樣。(加拉太書6:10)他們努力更新自己的思想和品格,把惡意和仇恨摒於腦外。他們意識到,不完美的傾向能發揮強大的作用,使仇恨的種子在心裡扎根生長。因此他們採取積極的行動,化恨為愛。古代一個智士說得不錯:「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12

使徒約翰說:「凡恨弟兄的,都是殺人的;你們知道,凡殺人的,都沒有永遠的生命留在他裡面。」(約翰一書3:15)耶和華見證人對這番話深信不疑。他們分屬不同族裔,大家的文化、宗教和政治背景各不相同。雖然這樣,耶和華見證人卻不分你我,大家融合成一個團結友好、無仇無怨的國際團體,彼此赤誠相見、親如兄弟。——見附欄。

仇恨會從地上根除!

或許你會說:「耶和華見證人能和洽相處,那當然很好,但這並不表示,仇恨會從地上根除。」不錯,即使你沒有心懷仇恨,你也可以成為別人仇視的對象。仇恨正彌漫全球,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非靠上帝不可了。

上帝定意在不久的未來,在天上的王國統治地球的時候,把仇恨連根拔除。耶穌教我們祈求的正是這個王國。他教門徒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你的名字得以分別為聖。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成全,像在天上成全一樣。」——馬太福音6:9,10

我們所祈求的王國來到以後,助長仇恨的環境就不再存在了。到時,誰也不會煽動仇恨,從中謀取私利。有害的宣傳會全然消失,人不再愚昧無知,也不再抱有偏見。相反,人人都會開闊自己的視野,尋求真理,追求正義。到時,上帝「會擦去[人類]眼睛裡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啟示錄21:1-4

不但這樣,還有更好的消息!現在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我們正生活在「最後的日子」。所以,我們可以確信,害人不淺的仇恨很快就會從地上消失了。(提摩太後書3:1-5;馬太福音24:3-14)在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人人都真誠相待,彼此情同手足,因為人類的身心會恢復完美。——路加福音23:43;彼得後書3:13

你不用等到新世界來臨才能享有真摯的弟兄情誼。正如附欄的報導表明,盈千累萬的人原本是充滿仇恨的,如今已變為富有愛心的基督徒。我們歡迎你加入這個友愛的弟兄團體!

[第5頁的附欄]

「要是耶穌在世,他會怎樣做?」

1998年6月,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農村地區,黑人小詹姆斯·伯德慘遭三個白人襲擊。他們把伯德帶到荒僻的地方,揍了他一頓,然後用鏈條把他的腿拴在一起。他們接著把伯德拖在輕便小貨車後面,開車行駛了5公里,直到伯德的身軀撞著了涵洞,才把小貨車停下來。有人把這宗罪行稱為20世紀90年代最兇殘的仇殺案。

詹姆斯·伯德有三個姐妹是耶和華見證人。她們怎麼看這宗恐怖罪行的兇徒?她們聯合發表聲明,說:「看見自己的親人被人虐殺,真是心如刀割、痛不欲生。我們對這麼殘酷的行為有什麼反應呢?我們從沒想過以牙還牙、用惡毒的言語咒罵對方,也沒想過發起運動鼓吹仇恨。我們不時在想:『要是耶穌在世,他會怎樣做?他會作出怎麼樣的反應?』答案不言而喻。耶穌總是教人保持和睦,指望上帝的王國來臨。」

她們從聖經的經文裡尋得指引和安慰,避免讓仇恨的種子在心裡發芽生長,其中一段經文是羅馬書12:17-19。使徒保羅寫道:「對誰都不要以惡報惡。……只要你們自己做得到,就要盡力同所有人和平共處。親愛的,你們不要自己報仇,倒要聽憑上帝的烈怒;因為有話寫著說:『報仇由我,我必報應,這是耶和華說的。』」

她們繼續說:「我們記得曾在社方的出版物裡讀過,遇到傷天害理、駭人聽聞的罪行,當事人實在很難向犯過者說,『我原諒你』,然後一笑置之。這正是我們的切身體驗。在這樣的情況下,寬恕的意思是,拋開心中的怨憤。我們不再讓悲痛的往事妨礙我們的生活,也不再懷恨在心,以免積鬱成疾,危害身心健康。」這番話強有力地證明,聖經的確能夠發揮力量,防止深仇大恨在心裡扎根生長!

[第6頁的附欄]

化敵為友

近年來,外來移民紛紛湧進希臘去找工作。可是,當地的經濟不斷滑坡,社會人浮於事,一件差事有很多人爭奪。由於這個緣故,不同的族裔互相仇視,彼此憎恨。一個典型的事例是,阿爾巴尼亞裔的移民跟祖籍保加利亞的相互對抗。在希臘多個地區,這兩個族群展開了劇烈的競爭。

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面的基阿托鎮,一個保加利亞人的家庭和一個阿爾巴尼亞裔的男子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大家因此認識對方。在這兩個族群中,不少人因為把聖經的原則切實應用出來,相互之間的仇怨就消釋了。不但這樣,他們還結下真摯的友誼,彼此情同手足。來自保加利亞的伊萬還幫助阿爾巴尼亞裔的盧利斯尋找住處,兩人成了隔壁鄰居。兩個家庭常常分享食物,和衷共濟。現在兩個男子已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一同合力宣揚好消息。不用說,這樣的基督徒交誼並沒有逃過鄰人的注意。

[第7頁的圖片]

在上帝的王國統治之下,仇恨會從地上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