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繼續做「寄居的僑民」

繼續做「寄居的僑民」

我勸勉你們這些寄居的僑民,要時刻禁戒肉體的慾望。——彼得前書2:11

1,2.(甲)彼得說的「蒙揀選的人」是指誰?(乙)為什麼彼得把他們稱為「寄居的僑民」?

耶穌升天大約30年後,使徒彼得寫信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各地寄居的,就是蒙揀選的人」。(彼得前書1:1)彼得所說的「蒙揀選的人」顯然是指那些像他一樣受聖靈膏立的基督徒。他們蒙上帝賜予「新生」,有「永活的希望」到天上跟基督一同作王。(請讀彼得前書1:3,4彼得也把「蒙揀選的人」稱為「寄居的僑民」,為什麼呢?(彼得前書2:11)在全球的耶和華見證人當中,只有大約六百五十分之一的人說自己是蒙揀選的受膏基督徒。既然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蒙揀選的人」,彼得的話又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2 彼得用「寄居的僑民」來形容1世紀的受膏基督徒十分恰當,因為所有受膏基督徒都不會永遠住在地上。使徒保羅屬於受膏的「小群羊」,他說:「我們是天上的公民。我們熱切等候來自天上的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路加福音12:32;腓立比書3:20)身為「天上的公民」,受膏基督徒去世後,就會到天上承受不死的生命。(請讀腓立比書1:21-23因此,在撒但控制的地上,受膏基督徒確實是寄居的。

3.關於「另外的綿羊」,什麼問題需要解答?

3 那麼,「另外的綿羊」呢?(約翰福音10:16聖經不是說得很明確,他們有希望永遠 在地上安居嗎?是的,他們的確會在地上永享生命。不過,從某方面來說,他們目前在世上也是「寄居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受造的眾生都一同痛苦呻吟」

4.世上的領袖、科學家、慈善家都做不到什麼?

4 人類之所以受苦,都是因為撒但反叛耶和華。因此,只要撒但的邪惡制度一日尚存,所有人就得繼續受苦,基督徒也不例外。羅馬書8:22說:「我們知道,受造的眾生都一同痛苦呻吟,直到現在。」世上的領袖、科學家、慈善家都很想改善人類的情況,但怎麼也不能消除苦難。

5.自1914年以來,已有幾百萬人決定怎樣做?為什麼?

5 自1914年以來,已有幾百萬人決定臣服於上帝所立的君王耶穌基督。他們絕不想屬於撒但的世界,也拒絕支持撒但的制度。他們獻出自己的一生和財物為上帝的王國服務。(羅馬書14:7,8

6.為什麼說,所有耶和華見證人都是「寄居的僑民」?

6 耶和華見證人遍布世上兩百多個國家,無論住在哪裡,都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可是,他們在政治和社會爭議上卻嚴守中立,好像寄居的僑民。儘管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還沒來到,他們已把自己看做新世界的公民。他們滿懷喜樂,因為知道自己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寄居 的日子快要結束了。

我們不會致力挽救撒但的世界。我們努力宣揚上帝的新世界

7.(甲)上帝的僕人會成為哪裡的永久居民?(乙)這件事會怎樣實現?

7 不久,基督就會鏟除撒但的邪惡制度。在基督的完美政府統治下,罪和苦難都會蕩然無存。無論在看得見的人間,還是在看不見的靈界,誰反抗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都會被消滅。上帝的忠僕會成為地上樂園的永久 居民。(請讀啟示錄21:1-5到時,受造眾生就會徹底「獲得釋放,不再受腐敗所奴役,反而得享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羅馬書8:21

真基督徒該怎樣行事為人?

8,9.彼得說要禁戒的「肉體的慾望」是指什麼?

8 基督徒該怎樣行事為人呢?彼得說:「親愛的弟兄,我勸勉你們這些寄居的僑民,要時刻禁戒肉體的慾望。這些慾望是跟生命互不相容的。」(彼得前書2:11)這個勸告是向受膏基督徒提出的,但對耶穌的「另外的綿羊」也適用。

9 只要不違反創造主的旨意,我們滿足一些慾望,非但沒有什麼不對,還可以增添生活樂趣。比方說,享受美酒佳肴,鬆弛一下身心,跟良朋好友共聚,都是正常的慾望。已婚的人自然想跟配偶享受性生活,這種慾望也是正常的。(哥林多前書7:3-5)不過,彼得說要禁戒的「肉體的慾望」是「跟生命互不相容的」,也就是錯誤的慾望。因此,有些聖經譯本把「肉體的慾望」譯做「淫慾」或「邪惡的慾望」。耶和華告訴我們,他想要我們怎樣生活,怎樣滿足正當的慾望。我們必須避免讓任何肉體的慾望損害自己跟上帝的關係。如果我們不遏止錯誤的慾望,就可能會失去永生的希望。

10.撒但用什麼方法使基督徒屬於他的世界?

10 撒但的目的是要動搖真基督徒的決心,不再把自己看做在目前的制度裡「寄居的僑民」。他想要我們滿足物慾,追逐名位,爭強好勝,掉進情慾的陷阱,以自己的民族為傲。我們必須認清這些都是撒但所設的陷阱。我們決心不順應這些錯誤的慾望,就清楚表明自己不想屬於撒但的邪惡世界,也表明自己只是「寄居」在這個世界裡。我們渴望成為上帝正義新世界的永久居民,並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品行端正

11,12.(甲)人在國外寄居,有時會被人怎樣看待?(乙)有些人怎樣看耶和華見證人?

11 關於在這個世界「寄居」的基督徒該怎樣行事為人,彼得在第12節繼續說:「你們在列國中,要品行端正,這樣,別人不管在什麼事上抨擊你們是作惡的,也能親眼看見你們的好行為,結果在上帝鑑察的日子榮耀上帝。」人在國外寄居,由於跟當地人不一樣,例如言談舉止、衣著打扮,或者長相不同,有時會受人非議,甚至可能被當做壞人。不過,只要他們品行端正,別人的抨擊就會不攻自破了。

12 同樣,真基督徒在言談、娛樂等方面跟周圍的人大不相同,衣著打扮也跟大眾很不一樣。因此,有些人受到誤導,抨擊耶和華見證人,但也有些人看見耶和華見證人的好行為,就讚賞他們。

13,14.「有智慧的行為自然顯出正義」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13 我們的好行為能讓別人看出他們的抨擊是不合理的。世上只有耶穌曾十全十美地忠於上帝,但連他也被人誣告。有些人說耶穌「貪食好酒,又跟收稅人和罪人做朋友」。耶穌的好行為證明了這些人說的是一派胡言。他說:「有智慧的行為自然顯出正義。」(馬太福音11:19)今天也一樣,就以德國塞爾特斯的伯特利為例,有些住在附近的人覺得,在伯特利工作的弟兄姊妹生活方式很奇怪。塞爾特斯市的市長卻為耶和華見證人辯護,說:「在那裡工作的耶和華見證人雖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一點也不會妨礙本地居民的生活。」

在俄羅斯,聖經真理使這個家庭團結和睦

14 另一個例子是俄羅斯莫斯科的耶和華見證人,政府當局對他們提出多項指控,例如說耶和華見證人不肯接受治療,破壞別人的家庭,慫恿信徒自殺等。2010年6月,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卻裁定,莫斯科市政府干涉耶和華見證人的宗教自由,阻止他們舉行聚會是違法行為。談到對耶和華見證人的各項指控,歐洲人權法院指出,莫斯科的法院沒有充足、具體的證據,仍依照莫斯科的嚴格法律頒下禁令,對耶和華見證人實在不公。

順服政府

15.世界各地的真基督徒都遵守聖經的哪條原則?

15 使徒彼得提到基督徒必須做的另一件事,說:「為了主的緣故,你們要順服人所創立的一切安排:不論是在上的君王,還是奉差懲罰惡人、表揚善人的總督。」(彼得前書2:13,14)莫斯科以至世界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都聽從以上吩咐。真基督徒雖然不屬於這個邪惡的世界,卻像保羅所說的一樣,甘願順服「各在其位」的當權者。換句話說,只要政府的法律跟上帝的律法沒有抵觸,我們就會樂於遵守。(請讀羅馬書13:1,5-7

16,17.(甲)從什麼事上可以看出,我們不想跟政府對抗?(乙)關於耶和華見證人,有些政府官員承認什麼?

16 在目前的制度裡,耶和華見證人雖是「寄居的僑民」,但他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跟政府或其他人對抗。他們明白別人有權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論別人在政治或社會事務上有什麼決定,他們都不會反對,也不會干涉。耶和華見證人跟別的宗教團體不一樣,從不參與政治活動,也從不試圖左右政府的政策。說耶和華見證人擾亂治安、煽動人反抗政府是毫無根據的!

17 彼得說要「尊重君王」。(彼得前書2:17)基督徒服從政府官員,就表明自己尊重他們。有些官員承認,政府根本不用擔心耶和華見證人會危害社會。舉個例,斯特芬·賴歇曾是德國勃蘭登堡州政府的要員,後來成為德國議會議員。他說:「耶和華見證人在集中營和監獄裡一直表現出可貴的美德:他們面對納粹黨衛軍的迫害,仍舊堅守正道,又體恤憐憫其他囚犯。沒有這些美德,一個民主國家就會名存實亡,以往如是,現在也如是。考慮到社會對外國人,以及持有不同政見、不同意識形態的人越來越粗暴,本國的所有公民都必須培養這些美德。」

表現愛心

18.(甲)我們為什麼愛整個弟兄團體?(乙)有些人怎樣評價耶和華見證人?

18 使徒彼得說,要「愛整個弟兄團體,敬畏上帝」。(彼得前書2:17)由於敬畏上帝,不想令他不悅,耶和華見證人渴望遵行上帝的旨意。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都同心事奉耶和華,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因此他們都「愛整個弟兄團體」。當今社會,許多人自私自利,待別人猶如手足的人少之又少。外人看見耶和華見證人彼此相愛,難免會嘖嘖稱奇。請看以下例子:2009年,德國舉行了國際大會,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熱情招待外國代表,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令美國一家旅行社的導遊讚嘆不已。她說自己當了導遊這麼多年,從沒見過一個像耶和華見證人那樣充滿愛心的團體。後來,一個弟兄說:「這個導遊每次談到我們,都是語帶讚嘆、津津樂道的。」在你參加過的大會中,有沒有聽過別人這樣評價耶和華見證人呢?

19.我們要決心怎樣做?為什麼?

19 正如上文所說,耶和華見證人在許多方面都表明,在撒但的制度裡他們的確只是寄居的。我們滿懷喜樂,決心繼續做「寄居的僑民」。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堅信,不久就會成為上帝正義新世界的永久居民。你期盼這一天來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