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治癒戰爭留下的創傷

治癒戰爭留下的創傷

治癒戰爭留下的創傷

亞伯拉翰 *當了游擊隊員20年。不過,現在他已不再打仗了,而且永不會再上戰場。事實上,他有些以前的敵人,現在竟成了他的密友。什麼促使他作出這樣的轉變呢?就是聖經。聖經給予亞伯拉翰希望和洞察力,幫助他學會以上帝的觀點去看人生的種種問題。聖經打消了他的好戰念頭,他的悲傷、痛苦、仇恨、憤懣也逐漸消失了。他發覺聖經的確具有醫治心靈創傷的功效。

聖經怎樣幫助人從感情的創傷復原呢?當然,它無法改變曾發生在亞伯拉翰身上的慘事。即使這樣,研讀和沉思上帝的話語使他的想法跟創造主一致。現在他對未來懷有希望,而且看出有別的事更值得他留意。上帝認為重要的事,現在他也視為重要了。他一旦有了這樣的觀點,內心的創傷就漸漸不藥而癒了。憑著這個方法,亞伯拉翰得以改弦易轍。

投入內戰

亞伯拉翰於30年代在非洲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的國家受到勢力強大的鄰國所管治,但亞伯拉翰有許多同胞都渴望祖國獨立。於是亞伯拉翰在1961年加入了一個解放組織,發動游擊戰跟強大的鄰國對抗。

亞伯拉翰說:「他們是我們的敵人。既然他們要把我們置於死地,我們就得消滅他們。」

亞伯拉翰時常要冒生命危險。從事了20年的武裝戰鬥之後,他在1982年逃到歐洲去。當時他已四十七八歲。既然有點空閒時間,他於是回顧一下自己的一生。他以前的夢想變成怎樣了?未來有什麼希望呢?亞伯拉翰遇到一些耶和華見證人,並開始參加他們的聚會。他記得若干年前,他在非洲讀過一個耶和華見證人給他的單張。單張描述一個將臨的地上樂園,以及有一個政府會從天上統治全人類。單張所描述的事有可能實現嗎?

亞伯拉翰說:「學習聖經之後,我才知道自己花在爭戰的那些日子,原來都是白費心機。只有一個政府會使人人都受到公平待遇,這個政府就是上帝的王國。」

亞伯拉翰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之後不久,一個名叫羅伯特的男子也從非洲逃到歐洲,跟亞伯拉翰住在同一個城市。羅伯特和亞伯拉翰曾參與同一場戰爭,但大家卻在敵對的陣營作戰。羅伯特很想知道人生的真正意義。他是個虔誠的教徒,也讀過聖經的某些部分,知道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亞伯拉翰所屬會眾的見證人向羅伯特建議,幫助他進一步認識聖經;羅伯特立刻答應了。

羅伯特說:「我從起初就留意到耶和華見證人經常使用耶和華和耶穌的名字,承認耶和華和耶穌是兩位不同的個體。他們的看法跟我以往從聖經所獲知的事實完全一致。此外,見證人總是衣著整齊;無論別人是什麼國籍,他們都以仁慈待人。這些事對我產生了很深影響。」

化敵為友

從前羅伯特和亞伯拉翰是敵人,現在他們卻是密友。他們在耶和華見證人同一群會眾裡以全時傳道員的身份服務。亞伯拉翰說:「戰爭期間我時常納罕,既然鄰近國家的人有許多甚至信奉同一個宗教,他們又怎可能彼此相恨。羅伯特跟我同屬於一個教會,我們卻互相交戰。現在我們兩人都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我們的信仰使我們精誠團結,和衷共濟。」

羅伯特說:「分別就在這裡:現在我們的信仰使我們成為一個真正弟兄團體的成員,我們永不會再爭戰了。」聖經在這兩個一度是仇敵的人心裡發揮了強大的影響。他們之間的仇恨和憤懣,漸漸被信任和友誼取而代之。

亞伯拉翰和羅伯特互相爭戰的時候,另外有兩個年輕人也在兩個鄰近國家的衝突中互相交戰。但不久之後,聖經也像一服醫治心靈的良藥,治好了他們的創傷。事情的始末是怎樣的呢?

奮勇殺敵,視死如歸

加布里埃爾在一個宗教氣氛濃厚的家庭長大,自小受到教導,祖國正處於聖戰的危難之中。因此,他19歲就志願當兵,並且請求把他調到前線去。他在戰況最激烈的地區(有時跟敵人的距離只有1公里半),度過了13個月。他說:「我特別記得有一次,司令官告訴我們,敵軍會在當晚發動襲擊。我們嚴陣以待,整夜發射迫擊炮。」他認為鄰國的人是敵人,是該死的。「我只想盡力殺死更多敵人,然後像許多戰友一樣,視死如歸,壯烈犧牲。」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加布里埃爾開始醒悟過來。於是他逃到山區,偷偷越過邊境,進入一個中立國家,然後轉往歐洲去。他不住問上帝,為什麼他的一生那麼苦,這些苦頭是否上帝給他的懲罰。後來他遇到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打開聖經,向他解釋造成今天生活種種難題的原因。——馬太福音24:3-14;提摩太後書3:1-5

加布里埃爾從聖經學得越多知識,就越發看出其中的教訓確是真理。「我學到我們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說來奇怪,這就是我自小渴望過的生活。」聖經給加布里埃爾很大安慰,使他忐忑不安的心情得以平靜下來。他在感情上最深的創傷也獲得醫治。後來加布里埃爾遇到丹尼爾;雖然丹尼爾以前是他的敵人,加布里埃爾已沒有任何仇恨的感覺了。但什麼促使丹尼爾來到歐洲呢?

「如果你真的存在,求你幫幫我吧!」

丹尼爾自小在天主教家庭長大,18歲被徵入伍,跟加布里埃爾投入同一場戰爭,各屬交戰的一方。有一次丹尼爾在坦克車裡,在接近前線的地方被炮彈擊中。他的同袍斃命,丹尼爾嚴重受傷,成了階下囚。他在醫院和難民營住了幾個月,然後被遣送到一個中立國家。他孤零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於是打算自殺。丹尼爾向上帝禱告:「如果你真的存在,求你幫幫我吧!」就在次日,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他,回答了許多一度令他困惑的問題。最後,他以難民身份來到歐洲。丹尼爾再次跟耶和華見證人來往,繼續學習聖經。他學到的聖經知識大大減輕了他的憂慮和憤懣。

現在加布里埃爾和丹尼爾是好朋友。他們都受了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在一個屬靈的弟兄團體裡和睦共處。加布里埃爾說:「我對耶和華的愛和對聖經的認識,幫助我以上帝的觀點去看事物。丹尼爾不再是我的敵人了。許多年前,我恨不得把他殺掉;但聖經教導我,其實應該甘願為他犧牲生命才對。」

丹尼爾說:「我看見不同宗教、種族的人互相殺戮;此外有些同屬一個宗教的人,竟然在戰爭的敵對陣營裡自相殘殺。以前我看見這樣的事,就歸咎於上帝。現在我明白了,撒但才是所有戰爭的罪魁禍首。今天加布里埃爾和我是信徒同工,我們永不會再交戰了!」

「上帝的話語是活的,可以發揮力量」

為什麼亞伯拉翰、羅伯特、加布里埃爾、丹尼爾的態度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呢?他們是怎樣把內心根深蒂固的仇恨和悲憤排除的?

他們每一個人都研讀、沉思和學習聖經的真理。聖經真理是「活的,可以發揮力量」。(希伯來書4:12)聖經的作者是人類的創造主,他清楚知道怎樣打動那些願意聆聽和學習的人的內心,促使他們做對的事。「經書全部都是上帝所靈示的,對於教導、責備、修直事態、按正義施行管教,都是有益的。」研讀聖經的人只要願意接受聖經的指引,就能養成一套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標準。他學會以耶和華的觀點去看事物;這個過程能帶來許多裨益,包括治癒戰爭留下來的創傷。——提摩太後書3:16

上帝的話語指出,沒有任何國家、種族和族群優於或遜於其他人。「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畏懼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研讀聖經的人接受這件事實,就能漸漸克服種族和國家的仇恨了。——使徒行傳10:34,35

聖經的預言透露,不久上帝就會以他的彌賽亞王國取代目前的人為統治制度。憑著這個政府,上帝會「使戰爭止息,直到地極」。一切鼓吹戰爭和煽動人打仗的組織,都會被徹底鏟除。在戰爭中犧牲的人會復活過來,有機會在地上的樂園裡生活。不再有人需要為了躲避別人的侵略或壓迫而遠走他方。——詩篇46:9,《聖經新譯本》;但以理書2:44;使徒行傳24:15

聖經描述屆時人的生活說:「他們必建造房屋,住在其中;他們必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不建造由別人來居住的房屋;……他們必不徒然勞碌,他們生孩子不再受驚嚇。」沒有任何創傷是無法治癒的。人只要對這個希望懷具信心,就能逐漸把痛苦和悲傷除去。——以賽亞書65:21-23,《聖經新譯本》。

聖經的確是醫治心靈的良藥。它的教訓已治癒了戰爭留下來的創傷,使昔日的敵人在一個國際弟兄團體裡精誠團結,和睦共處。這種醫治過程會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延續下去,屆時人的心裡不會再有仇恨、憤懣、悲傷和痛苦。創造主應許說:「先前的事不再被人記念,也不再湧上心頭了。」——以賽亞書65:17,《聖經新譯本》。

[腳注]

^ 2段 不是真名。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學習聖經之後,我才知道自己花在爭戰的那些日子,原來都是白費心機」

[第5頁的精選語句]

聖經在一些一度彼此仇視的人心裡發揮了強大的影響

[第6頁的精選語句]

仇恨和憤懣漸漸被信任和友誼取而代之

[第6頁的精選語句]

研讀聖經的人只要願意接受聖經的指引,就能養成一套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標準

[第7頁的圖片]

以前的仇敵,今天在一個國際弟兄團體裡和睦共處

[第4頁的圖片鳴謝]

Refugee camp: UN PHOTO 186811/J. 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