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耶和華幫助我應付人生的挑戰

耶和華幫助我應付人生的挑戰

人物生平

耶和華幫助我應付人生的挑戰

戴爾·歐文自述

「四胞胎兒八分勞,八個孩子夠他熬!」這是當年一份報紙的頭條,報導我們家有了四個女兒後又添了四胞胎。我年輕的時候沒打算結婚,更不用說要孩子了。可是,現在我卻成了八個孩子的父親!

1934年我在澳大利亞的馬里巴出生。家中三個孩子,我排行最小。後來我們全家搬遷到布里斯班,媽媽在當地循道會的主日學校擔任聖經老師。

1938年年初,不少報紙都報導耶和華見證人總部的約瑟夫·盧述福可能被拒進入澳大利亞。媽媽看完報紙後不久,就有一名見證人上門探訪,於是媽媽問對方:「當局為什麼這樣對待他?」那名見證人回答:「耶穌不是說過他的門徒會遭受迫害嗎?」媽媽接受了《解決方法》 *,這本冊子列出了正確宗教與錯誤宗教之間的許多不同之處。媽媽被冊子的內容打動了,接著的星期天就帶我們幾個孩子一起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起初,爸爸強烈反對,但有時也會把一些聖經的問題寫下來,叫媽媽帶去問一個弟兄,那個弟兄就會把聖經的答案寫下來,叫媽媽再帶回去給爸爸。

一個星期天,爸爸跟我們一起去參加聚會,目的是要表達他對見證人的不滿。可是,那時正好分區監督探訪會眾,爸爸跟分區監督交談過後,就改變了態度,甚至容許見證人在我們的家裡舉行每週一次的聖經研究班,讓附近一帶對聖經感興趣的人可以參加。

1938年9月,父母雙雙受了浸。1941年12月,在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哈格里夫公園舉行的全國大會裡,我、哥哥和姐姐三人都受了浸,那時我才七歲。我受浸以後,經常跟父母一起傳道。在那段日子,見證人提著手提式留聲機,挨家逐戶向人播放聖經演講的唱片。

有一個弟兄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名叫伯特·霍頓。他的汽車裝了音響設備,車頂安放了一個功率強大的擴音器和一個大喇叭。對我這個小男孩來說,跟伯特一起工作真的很刺激!比如說,曾有好幾次,我們在山頂播放聖經演講時,發現有警車朝我們的方向駛來。伯特立即關掉音響,趕快把汽車開到幾公里以外的另一個山頭,再播放另一個聖經演講的唱片。我從伯特和其他忠貞的弟兄身上學到要全心信賴耶和華,鼓起勇氣,放膽傳道。(馬太福音10:16

12歲那年,我放學後常常獨自向人傳道。有一次,我遇到阿謝德一家。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全家人,爸爸媽媽和八個孩子,還有不少孫子孫女,都學習了真理。我感謝耶和華,他竟然任用我這樣一個小男孩,將聖經真理帶給這個好的家庭。(馬太福音21:16

早年的服務機會

我滿18歲就做全時的先驅傳道員,被派到新南威爾士州的梅特蘭傳道。1956年,我應邀到澳大利亞悉尼市的分部辦事處工作,在分部工作的20人當中,大約三分之一是受膏分子,有希望到天上的王國跟基督一起統治。能夠跟這些受膏基督徒並肩工作,是多大的榮幸!(路加福音12:32;啟示錄1:6;5:10

我本來下了決心,要過獨身生活,但一見到朱迪·赫爾貝格,我那獨身的決心就頓時瓦解了。朱迪是個美麗動人的先驅姊妹,應分部辦事處邀請,暫時來協助我執行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和朱迪開始談戀愛,兩年後就結婚了。婚後,我們開始分區探訪工作,每週探訪一群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鼓勵弟兄姊妹。

1960年,朱迪生下了我們的第一個女兒金莉。今天,分區監督要是有了孩子,就意味著要停止分區探訪的工作,找個地方安頓下來。但金莉出生後,上帝的組織仍然請我們繼續探訪會眾,真是出乎意料。經過多番懇切禱告後,我們接受了邀請。隨後的七個多月裡,金莉跟著我們乘飛機、火車和長途汽車,跑了1萬3000公里的路,因為我們要探訪的會眾相距很遠,分布在昆士蘭州和北部地區。那時我們還沒有汽車。

每到一處,我們都住在弟兄姊妹的家裡。在那個年代,由於天氣炎熱,臥室並沒有門,只用門簾隔著。夜晚金莉哭鬧時,我們的壓力就更大了。又要照顧女兒又要探訪會眾,擔子那麼重,我們實在吃不消,於是在布里斯班安頓下來。為了維持生活,我開始畫廣告招牌,這是一種商業美術。金莉出生兩年後,我們又添了一個女兒,取名叫佩蒂納。

應付悲痛

1972年,何傑金氏病(又稱淋巴肉芽腫病)奪去了朱迪的生命,當時大女兒12歲,二女兒10歲。朱迪離世,使我們全家悲痛欲絕。話雖如此,在朱迪患病期間及病逝以後,耶和華都通過他的話語、聖靈和屬靈的弟兄姊妹來安慰我們。朱迪死後,我們隨即收到最新的《守望台》,從中得著很大的力量。這期雜誌有一篇文章談及個人所受的考驗,包括痛失親人的考驗,並指出不同的考驗能幫助我們培養忍耐、信心、忠義等敬虔的特質。 *雅各書1:2-4

朱迪去世後,我和兩個女兒的關係親密多了。但是我得承認,父兼母職是一件相當吃力的事。幸好兩個女兒都很乖,我的擔子因而輕了不少。

再婚後孩子多了

後來我又結婚了。新妻子瑪麗跟我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已故的丈夫也是死於何傑金氏病的。她也有兩個女兒,名叫科琳和珍妮弗。科琳比佩蒂納小三歲。婚後,我們共有四個女兒,年齡分別是14歲、12歲、9歲和7歲。

我和瑪麗深知,孩子們起初可能會抗拒繼父繼母的管教,於是決定自己的孩子由自己管教,直到孩子們跟繼父繼母在一起感到自在為止。至於夫妻間的問題,我和瑪麗定下兩大準則:一、我們決不在孩子面前爭執;二、我們會通過交談來消除彼此間的分歧,就算要談幾個小時也都要談清楚!這個做法跟以弗所書4:26的聖經原則相吻合。

真沒想到,我們每個人很快就適應了繼親家庭的生活。話雖如此,我和瑪麗還是會懷念已故的配偶,要忘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到的。曾有一段時間,瑪麗總會在星期一晚上痛哭一場。家庭研讀結束後,女兒們都去睡覺了,瑪麗積壓在心頭的感情就像洪水潰堤而出,痛哭起來。

瑪麗想要一個屬於我們兩人的孩子。不幸的是胎兒流產了。後來瑪麗又懷孕了,令我們驚訝的是,超聲波檢查顯示她懷了四胞胎!聽到這個消息,我嚇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47歲的我快要做八個孩子的父親了!1982年2月14日,瑪麗在懷孕的第32周,剖腹產下了四胞胎。按照他們出生的順序:克林特(1.6公斤)、莘迪(1.9公斤)、傑里米(1.4公斤)、達娜特(1.7公斤)。他們長得都不一樣。

瑪麗生完孩子,醫生就來到我身邊坐下。

他問:「你很擔心怎麼照顧這四胞胎吧?」

我說:「哎,我在這方面一點經驗都沒有啊!」

他接下來說的話更讓我驚訝,但也給了我一點安慰。

他說:「你放心,你的教會不會令你失望的。你一打噴嚏,就會有一千張紙巾放在你面前!」

多虧婦產科醫生的精湛醫術和醫護人員的細心護理,四個健康的寶寶不到兩個月就可以回家了。

撫養四胞胎

為了做事有條有理,我和瑪麗定了一份24小時的時間表。四個大女兒成了四胞胎的保姆,是我們的得力助手。另外,醫生也說對了,只要打個「噴嚏」,會眾的弟兄姊妹就紛紛伸出援手。在四胞胎出生之前,我們的老朋友約翰·麥克阿瑟已召集了幾個做技工的見證人把我們的房子擴大了。四胞胎回家後,會眾的姊妹們就一組一組地來幫忙照顧。這一切都是弟兄姊妹出於愛心的行動。(約翰一書3:18

我們的四胞胎可說是「會眾的寶寶」。在他們成長期間,會眾的弟兄姊妹幫過我們不少忙。直到今天,四胞胎仍然把這些親愛的弟兄姊妹當做自家人。至於瑪麗,她不愧是賢妻良母,長年累月無私地照顧孩子。她真的把自己從上帝的話語和組織所學到的教誨,在生活上應用出來。沒什麼比聖經的勸告更好的了!(詩篇1:2,3;馬太福音24:45

我們很重視基督徒的聚會和傳道工作。雖然帶著四個寶寶很不容易,但我們每週都出席聚會,參與傳道工作。在那段日子,我們蒙上帝賜福,能夠跟兩對夫婦主持聖經研究。他們很體貼,為了我們的方便,願意到我們家來學習聖經。儘管如此,瑪麗有時實在太累了,主持研究期間居然打瞌睡,懷裡還抱著個熟睡的寶寶呢。後來,這兩對夫婦都成了我們的屬靈弟兄姊妹。

幼年的屬靈訓練

四胞胎還沒開始學走路,我、瑪麗和四個大女兒就帶他們出去傳道。他們學走路時,我和瑪麗每人帶兩個。他們不但沒有給我們帶來麻煩,反而成了我們跟住戶交談的話題。一天早上,我遇到一個男子,他認為人在某個星座的日子出生,就注定有某種性格。我沒有反駁他,只是問他我可不可以等一下再來探訪,他同意了。我帶著四胞胎回去,按照他們出生的順序排列,他驚奇地望著四胞胎。我們談得很投機,不但談到四胞胎的長相很不一樣,也談到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他看出自己的見解站不住腳,於是說:「真好笑,我居然提出這樣的見解。我想我應該再多看點資料。」

四胞胎從小就不喜歡四個一起接受管教。他們做錯了事,我們就一個一個地糾正他們。這四個孩子很清楚,規則只有一套,大家都要遵守。在學校裡,每當要憑良心作決定時,四胞胎都會堅守聖經原則,相互支持,莘迪成了他們的代言人。其他人很快就看出,四胞胎團結合一,實在不容易對付啊!

四胞胎踏入青春期後,要幫助他們對耶和華保持忠貞確實不容易。我和瑪麗遇到的困難,跟其他父母遇到的大同小異。老實說,如果沒有這麼好的會眾的支持,沒有耶和華在地上的組織所提供的豐富靈糧,我們的處境就會難上加難。我們盡量安排時間,經常舉行家庭研讀,並主動跟孩子保持溝通。雖然這樣做有時並不容易,但看見八個兒女全都選擇事奉耶和華,我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應付老年的挑戰

過去幾十年,我有榮幸擔任不同的屬靈職責:會眾的長老、城市監督和代理分區監督。我也是醫院聯絡委員會的成員。患病的弟兄姊妹面對輸血的問題時,醫院聯絡委員會就會替他們尋找一些願意採用不輸血療法的醫生。此外,我還有榮幸得到政府授權,可以依法主持婚禮。過去34年,我一共為弟兄姊妹主持了350次婚禮,包括我六個女兒的婚禮在內。

耶和華讓我先後得到兩個忠貞的伴侶,就是已故的妻子朱迪和現在的妻子瑪麗,我常常為此感謝他。(箴言31:10,30)她們不但支持我擔任會眾長老的職務,在傳道方面也樹立好榜樣,努力幫助兒女培養屬靈的特質。

1996年,經醫生診斷,我得了一種稱為腦功能障礙的疾病,身體很容易失去平衡,雙手也常常顫抖。我不能再畫廣告招牌了,但仍能為耶和華服務,從中得到很大的喜樂。雖然我現在做什麼都很慢,但從積極的一面看,我比以往更能體恤年長者的難處。

回顧一生,耶和華總是在我身邊,隨時幫助我和我的一家喜樂地應付不同的難題。(以賽亞書41:10)我、瑪麗和八個兒女都衷心感激屬靈弟兄姊妹的幫忙和支持。他們出於愛心的行動,實在多得數不清,說不完。(約翰福音13:34,35

[腳注]

^ 6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 17段 請看《守望台》1972年9月15日刊555-560頁。

[第12頁的圖片]

1941年,跟媽媽、哥哥加特和姐姐道恩準備前往悉尼參加大會

[第13頁的圖片]

在昆士蘭州探訪會眾期間,跟朱迪和年幼的金莉合照

[第15頁的圖片]

四胞胎出生後,四個大女兒和會眾的弟兄姊妹都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