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傳教士來到塔希提島

傳教士來到塔希提島

傳教士來到塔希提島

《警醒!》塔希提島撰稿員來稿

18世紀末,傳福音的浪潮席捲歐洲。那時候,英國的威廉·凱里大力地呼籲基督新教徒,前往一些從沒有人傳講過聖經的地方宣揚福音,例如塔希提島(大溪地)。他滿腔熱忱,他的話使基督新教徒大受打動。後來,威廉·凱里自己也成了傳教士。耶穌曾吩咐跟隨他的人,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成為他的門徒,凱里就是深受耶穌這番話所激勵。(馬太福音28:19,20)1802年,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的暢銷書《基督教真諦》也同樣激勵了天主教徒,使他們投身傳教士的工作,到國外宣揚福音。

不久,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創辦的傳教會和傳教團體,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1797年,倫敦傳教會派了29個傳教士到塔希提島。1841年,一群天主教徒抵達塔希提島,他們是屬於皮克普斯會(比布斯二心會)的。三年後,摩門教的信徒也來到了。可是,許多新來的傳教士都沒有貫徹始終地執行傳道的使命,沒多久,他們參與政治和商業活動。為什麼會這樣呢?

與酋長打交道

基督新教的傳教士向當地居民傳講福音,起初人們反應冷淡。一個作家指出其中一個原因:「傳教士大談罪人在地獄的硫磺烈火中怎樣受盡折磨,卻沒有刻意教導人要憐憫和愛別人」。此外,傳教士發覺,酋長操有宗教權力,如果沒有酋長首先歸信基督教,其他人是不敢受浸的。因此,傳教士決定轉移目標,主要向各個酋長傳道。

眾酋長中,對傳教士尤其有好感的就是波馬雷二世,他認為傳教士可以在經濟和軍事上幫他一把。另一方面,傳教士卻看到波馬雷有利用價值,可以幫助他們達到個人目標。傳教士到達塔希提島後,很快就享有一些權力,因為每當船隻靠岸購買用品,島民都需要通過傳教士來跟船員交易。

波馬雷野心勃勃,想利用傳教士達成政治目的,也希望從他們那裡購買所需的武器,於是就對福音表示興趣。早在1811年,他已請求傳教士為他施浸。第二年,他去信教會表示想受浸,在接著的八年,傳教士都拒絕了他的請求。他們認為在這事上需要小心謹慎,必須確定他在生活上切實跟從聖經的道德標準,才准許他受浸。

這其間,波馬雷鞏固自己的權力,並成了塔希提島和附近各島嶼(統稱社會群島)的君王。之後,波馬雷再次請求受浸;到了1819年,傳教士終於順應他的請求,讓他受浸。

這事即時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不到五年時間,社會群島、土阿莫土群島的西部島嶼,以及南方群島一半島嶼的居民,都聲稱歸信了基督教。

波馬雷法典

由於大群大群的島民「改信基督教」,他們需要有一套新的價值觀、習俗和法律,來取代傳統的觀念和做法。在這方面,波馬雷請傳教士幫忙。傳教士一直以來都渴望推行改革,廢除部族的一些傳統習俗,並限制國王的權力。因此,他們欣然接受波馬雷的請求,制定了一套法規。一項參考資料指出,這套法規集合了「英國憲法的通則、聖經的標準和基督教國家的規條」。經過多次修訂,最後國王把建立好的法規定為塔希提島的首部成文法典。這套法規後來稱為波馬雷法典。

鄰近島嶼和各群島的居民都以波馬雷法典為範本,建立了相似的法律體系。根據波馬雷法典的規定,人要嚴守安息日;犯了通姦、重婚、偷竊和叛亂等罪的人,會受到處罰;至於殺人犯和和殺嬰者,都會判以死刑。所有淫穢下流的娛樂,一律受到禁止。

傳教士參政

《浪潮消退之處》(英語)一書說,基督新教的傳教士「積極參與島上的政治事務。他們除了執行傳福音的工作,也充當軍事參謀、經濟和政治顧問,還草擬法律和憲法文件」。同樣地,摩門教和天主教傳教士到了各島嶼定居下來後,也開始掌管當地的民事和政治事務。一個摩門教傳教士住在南方群島的土布艾島,他斷言:「政府要聽命於教會……我就是這個島的首相。」在甘比爾群島,天主教也操有很大的影響力,一個教士在政府部門裡當部長。

歷史家克萊爾·勞克斯說,傳教士不但沒有努力幫助島民認識聖經,而且認為「利用政治權力推廣福音」,能使福音傳得更快,成效更佳。然而,他們這樣做卻違反了教會的指示。時至今日,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宗教和政治卻糾纏不清。

傳教士營商

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的尼爾·岡森教授說,有些「參與政治的[傳教士]另有企圖,他們也想經營商業」。不少傳教士成了商人,為商船補給物品,並租賃甚至建造商船;有些則經營種植園,種植竹芋、咖啡、棉、甘蔗和煙草。

傳教士變成長袖善舞的商人,有25年的時間,他們控制了塔希提島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特別是鹹豬肉和椰子油的買賣。不過,這些商業活動使有些傳教士深感不安,他們於是向倫敦傳教會投訴,要求該會介入。可是,另一些傳教士卻覺得,這些商業活動有利於傳福音的工作。怎會如此?

自從來到這些島嶼後,傳教士憑著本身的專業技能和他們的貨品,贏得島民的好感。傳教士相信,「開化」島民會使他們活得更快樂。於是,傳教士鼓勵島民要勤奮工作和追求物質財富,甚至暗示擁有財富證明人得到上帝賜福。

真的改信了嗎?

後來,倫敦傳教會的一個歷史家寫道,大群的島民快速改信基督教,「不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做是對的,也不是因為他們有悔改的心,想親近上帝」。岡森教授說,塔希提島人之所以改信,「是由於他們依從波馬雷二世的意願而已;他們只是跟從英國傳教士的宗教習俗(而不是接受他們的宗教信仰)」。

許多塔希提島人只成了名義上的基督徒。過不了幾年,異教信仰就捲土重來。當時,一個稱為馬馬亞的宗教運動興起。馬馬亞運動捨棄了聖經的道德標準,但採納教會的一些特點,並摻雜傳統信仰和習俗;連一個繼承王位的公主也歸信了這個宗教。

基督新教的各教派,如聖公會、加爾文派和循道會,常常爭吵不休。另外,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也彼此敵視。《劍橋太平洋島民歷史》一書說:「島民根本看不出各教派的教義有什麼不同,也無法理解那些大談弟兄之愛的人,為何會互相仇恨鬥爭。」舉例說,兩個天主教傳教士到達塔希提島,一個為人熟知的前基督新教傳教士就立即下「逐客令」,要他們馬上離開。這事件引發了英國和法國之間的外交風波,幾乎觸發一場戰爭。法國聲稱塔希提島應該受法國「保護」,最後,英國也不得不妥協讓步。

對島民的貢獻

從積極的一面看,傳教士對島民也有些貢獻。一些早期的傳教士努力教曉他們讀書寫字,也幫助他們除掉殺嬰、食人和以人為祭等陋習。雖然有些傳教士可能過於苛刻並嚴守教規,但他們確曾致力於提升島民的道德水平。

值得留意的是,傳教士給了島民寶貴的禮物,就是把聖經翻譯成塔希提語。有了這部譯本,傳教士就幫助島民認識上帝的聖名。時至今日,上帝的名字在各島上仍然廣為人知。 *詩篇83:18

[腳注]

[第15頁的附欄]

「你們不屬於世界」

耶穌基督向真正跟隨他的人說了這句話,道出一個他們需要遵循的原則。(約翰福音15:19)事實上,遵守這個原則是如此重要,耶穌向上帝禱告時重提這一點:「他們不屬於世界,正如我不屬於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耶穌言行一致,從沒有參與政治,也沒有耍手腕來吸引人跟隨他。還有,耶穌堅決拒絕以追求物質財富為生活重心,他深知這樣做其實反映出世界的精神。耶穌倡導人過簡樸的生活,專注於積聚屬靈的財寶。(馬太福音6:22-24,33,34)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會效法他的榜樣。

[第13頁的圖片]

1797年,島民接待第一批傳教士

[鳴謝]

The Granger Collection, New York

[第14頁的圖片]

傳教士和歸信基督教的塔希提人,時維1845年

[第14頁的圖片]

君王波馬雷二世

[第15頁的圖片]

塔希提島和首都帕皮提

[鳴謝]

Photo courtesy of Tahiti Tourisme

[第14頁的圖片鳴謝]

左:Photo by Henry Guttmann/Getty Images; 右:Collection du Musée de Tahiti et de ses Îles, Punaauia, Tah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