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密克罗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乐园。这个词语可能使你想起一个草木繁茂的岛屿,蔚蓝、亮丽的天空,在微风中摇曳的棕榈树,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五彩缤纷的游鱼,绚丽的日落。密克罗尼西亚正好符合乐园的景象。风景的优美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岛上也有些事是你从不会跟乐园扯上关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事在这些岛屿上激烈进行,留下不少战火的痕迹。今日密克罗尼西亚的居民则要应付经济难题、罪行和疾病的困扰。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类各种根深蒂固的难题必须先获得解决,然后这些岛屿才能真正 成为乐园。

岛上生活多姿多采

密克罗尼西亚包括多个群岛,各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令人惊奇的是,每个群岛都有自己的语言,是甚至附近岛屿的居民也不明白的。

我们很难举出一个典型的密克罗尼西亚岛屿。有些岛屿很富有,有些很贫穷。有些岛屿,例如波纳佩,岛上有高度超过900米的雄峻火山;另一些只是狭长的环礁,地势平坦,突出海面不及一米。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岛就是这样的一个环礁。在有风暴侵袭时,海浪有时会横扫整个环礁。

密克罗尼西亚的岛民性情友善、面貌俊秀。有许多居民靠务农和打鱼为生。他们在自己的园地上种植主要的食粮,也许再养几只鸡或猪,同时也从海洋捕鱼为食。

有人相信这些孤岛最初的居民是从亚洲向东和美拉尼西亚向西航海而来,但最早抵达密克罗尼西亚的西方人是16世纪的西班牙探险家。他们把自己的宗教传到岛上。今日,在大部分岛屿上,天主教是势力最大的宗教。除此之外,岛上还有一种普通形式的基督新教,是由基督教国的传教士在19世纪晚期建立起来的。

关岛:岛上活动的核心

密克罗尼西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小岛”,整个范围包括2000个散布广远的岛屿,其中只有125个左右有人居住。这些岛屿散布的地区,面积相当于美国大陆。可是,岛屿本身却十分细小,加起来的土地面积只有3100平方公里——比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大不了多少。

通往密克罗尼西亚的门户是关岛;前往其他岛屿的飞机航线,许多都从关岛出发。密克罗尼西亚总共有47万居民,其中有15万住在关岛。关岛长51公里,是密克罗尼西亚最大的岛屿。这也是开发程度最高的岛屿。岛上的公路车辆拥挤,居民生活忙碌,跟生活较为悠闲的其他岛屿大异其趣。

关岛在太平洋位居要冲,一向深受各军事强国所重视。关岛目前是美国的重要据点。岛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受美军控制。可是,在传播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方面,关岛也是个战略据点。岛上设有守望台社的分社办事处,以11种语文印制的圣经书刊流传密克罗尼西亚各地。

王国真理传到“最后的新领域”

1980年4月,关岛的新分社举行呈献礼,治理机构的韩素尔弟兄发表呈献礼演讲。他指出,在宣扬王国的工作上,密克罗尼西亚可说是“最后的新领域之一”。由于密克罗尼西亚由许多僻远的海岛组成,岛上居民说多种不同语言,在这个热带的‘最后新领域’传道的确深具挑战性。

在过去40年,忠心的海外传道员毅然接受这项挑战;他们不但辛勤工作,而且还足智多谋。在这段时期,至少有175位海外传道员曾在密克罗尼西亚服务。现在岛上大约有1300名见证人,建立了26群会众;在促成这项扩展方面,海外传道员实在功不可没。

目前有63位海外传道员在密克罗尼西亚服务,其中只有很少数曾在守望台基列圣经学校受训。大部分海外传道员原本都是菲律宾或夏威夷的先驱,但应邀从事海外传道服务。对许多人来说,做海外传道员就得撇下家乡生活的种种舒适,转而过较为简朴的生活。有些岛屿不但缺少现代化的道路,甚至连电力和自来水也没有。海外传道员受各种疾病侵袭,并且必须忍受炎热潮湿的气候,有时更受到风暴吹袭。这些岛屿差不多整年都有受猛烈台风袭击的危险。可是,海外传道员却见到自己的辛劳产生了令人心满意足的成果。

圣经真理在每个大群岛上都已建立起稳固的基础。在最先接受王国信息的人当中,有些是颇有地位的岛民。例如,波纳佩岛的卡尔·丹尼斯曾是岛上立法机构的成员。在库赛埃岛,最先成为见证人的居民之一是弗雷迪·埃德温;他能说七种语言,而且是国王的亲戚。在塞班岛,一度攻读神学、打算成为教士的奥古斯丁·卡斯特罗有分在岛上建立一群会众。在关岛,以前是拳击手的托尼·萨尔塞多是个大受欢迎的人物;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帮助人接受王国信息,得享真正的和平安宁,是岛上的美丽环境无法给予他们的。

好消息怎样传到关岛

托尼·萨尔塞多并不是第一个来到密克罗尼西亚传道的见证人。事实上,他抵达时还未是个见证人。1948年,他从菲律宾来到关岛,参与战后的重建工作。他有几位同事是耶和华见证人,他们开始教托尼明白圣经。

1951年12月,这些热心的弟兄在密克罗尼西亚建立了第一群会众。但后来在1954年,他们的公司结束营业;除了托尼之外,所有这些见证人都被迫离开关岛。托尼(已放弃了拳击活动)由于娶了一个当地女子,所以获准居留。

50年代中期,聚会在萨尔塞多家里举行,会众的人数增至12人。他们的传道地区把整个岛包括在内。托尼说:“每个星期六我们整天出去传道;不久,所有乡村的居民都知道我们是谁了。”

挨苦的日子

当日关岛的情形跟今天的繁荣有天渊之别。萨姆和弗吉尼亚·维格尔是奉派到关岛服务的第一对海外传道员,他们记得很清楚在1954年初次抵达岛上的情形。

“当时关岛只是个军事基地,”萨姆说,“岛上疮痍满目,到处是战火的痕迹。未爆炸的炸弹和军火随处可见,各种军事设备被人抛弃锈烂。岛上仍有些躲藏起来的零散日军,不时开枪伤人而被捕获。我和内子租了一间匡西特活动房屋,屋里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甚至连床和家具也没有。我们睡在军用帆布床上,晚上得挂起蚊帐防蚊。”

维格尔夫妇努力向人传道,成绩很好。不久他们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地点举行聚会;于是会众租了一个空置的军人食堂,打扫干净,作为聚会所。这间建筑物位于一座天主教堂对面。弟兄们竖起王国聚会所的告示牌,天主教的教士忿然提出抗议。

后来,在一场罕见的雷暴中,闪电将教堂的尖顶击倒,打碎了几尊偶像。“教士告诉教友,天主本来是想击打王国聚会所的,但却失手没有击中,”维格尔说,“一般人觉得这个解释实在很难令人置信,于是教士就改口提出另一个说法。他说天主将教堂击毁,因为他们需要起一间更大、更好的教堂。”

开发托管区

后来维格尔夫妇被调往日本从事海外传道工作,于是默尔·洛马斯特弟兄就需要负起额外责任了。洛马斯特弟兄身材高大,时常面带笑容,但对真理却十分认真。1960年,守望台社请默尔到密克罗尼西亚各处走一趟,看看有什么发展机会。由于当时密克罗尼西亚是美国的托管区,他需要向高级专员申请通行证。专员是个脾气很坏的男子;他毫不合作,恶声恶气地告诉洛马斯特说:“除非我一命呜呼,否则你就休想进入托管区。”

可是,他却无需一命呜呼。仅三个月之后,有新专员上任,默尔很顺利就取得了通行证。这样,他得以成为在塞班岛、特鲁克群岛、波纳佩岛、贝劳岛和雅浦岛上第一个传讲王国信息的人。

社长给予援手

1962年11月,灾难突然临到关岛。当时台风卡伦夹着时速几达320公里的烈风横扫关岛,造成九个人死亡和数百万美元的财物损失。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任何弟兄丧生,但王国聚会所却给摧毁了。看来另建一间新聚会所的希望很微。但是后来一位受浸不久的姊妹予以援手,捐出一块土地。于是弟兄们兴建了一间更大的王国聚会所,刚好及时落成,迎接当时守望台社社长诺尔弟兄在1964年所作的带务探访。

为了在地球这个部分作个彻底的见证,诺尔弟兄派来了六位新海外传道员,在密克罗尼西亚各处工作。诺尔弟兄告诉他们:“虽然这些地区看来陌生,要记住,你们在地球这颗行星上其实是可以四海为家的。惟一真正到外地服务的海外传道员是基督,因为他离开天上,来到地上服务。务要紧守自己的岗位,直到工作完成为止!”

在此之前,有几年的时间环务监督每年一次乘坐货船前往各岛探访。他们探访岛上寥寥可数的几位见证人。每逢货船在一个岛停泊,他们就上岸向人作见证,并且进一步鼓励任何在较早时候对王国信息表现兴趣的人。诺尔弟兄提议环务监督改乘飞机,每年探访各地两次。

环务监督促进增长

从1968年开始,来自夏威夷的周游监督纳撒尼尔·米勒乘搭飞机探访密克罗尼西亚各地。既然许多年纪较长的密克罗尼西亚人懂日语,而米勒曾在日本从事海外传道工作,他是担任这项吃力委派的理想人选。为什么这项委派相当吃力呢?米勒回忆说:“我每次从火奴鲁鲁乘搭飞机探访各个岛屿,来回旅程总共超过1万4000公里。”

米勒抵达关岛时,他发觉当地的会众意气消沉。传道员的人数没有多大增加,地区也不是经常有人作见证。米勒建议社方另派四位海外传道员到关岛工作,并且在岛上的南端设立第二间海外传道员之家。

1969年,社方将关岛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地区交给夏威夷分社照料。从1970年开始,夏威夷分社委员会的统筹者罗伯特·川崎也前往密克罗尼西亚探访,在环务大会和区务大会发表演讲,并且一年一次探访各地的海外传道员之家。

属灵牧人的这种个人关注不久就产生了优良结果。1970年在关岛举行的“善意的人”区务大会,出席人数创下291人的高峰,报章、电台和电视天天都有报道。可是,当地还可以容纳更多工人。工人会来自什么地方呢?

罗伯特和梅德丽·藤原是夏威夷的正规先驱,他们在当地开了一间杂货店,但却渴望到有较大需要的地方服务。1970年,他们毅然迁往关岛而实现了这个梦想。他们携同三个儿女前往,年纪从8至16岁不等。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迁徙是明智之举吗?现在,他们的儿女都已长大结了婚,并且都是耶和华手下热心的仆人。有两个儿女在关岛分社服务,另一个则是先驱。藤原一家抵达时,关岛只有一群会众。他们很高兴参与当地的传道工作。时至今日,岛上会众的数目已增至九群,此外还有一个小组。这些会众负责照料说六种不同语言的居民。在70和80年代,另有一些家庭也前来协助。

分社街名易于记忆

关岛的王国聚会所最初在1964年建成,1969年加以扩建,可是1976年却被台风帕梅拉吹毁。一位弟兄说:“台风过后,关岛看来好像被一辆蒸汽压路机压过一般。”

社方没有重建一幢面积不大的聚会所。相反,社方兴建了一座L字形的建筑物,包括办事处、印刷厂、六间卧室和一间设有400个座位的宽敞聚会所;这间聚会所也可以供举行大会之用。聚会所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墙壁厚达20厘米,因此能够抵得住台风吹袭。一位从夏威夷迁来的弟兄评论说:“聚会所很大,我们以为永不用担心会有人满之患。当时全岛只有120名见证人;我们人数寥寥无几,在这么大的礼堂里,就像几颗弹子在鞋盒里滚来滚去。”只是几年之后,聚会所虽然面积颇大,举行大会时却座无虚席了。

米勒弟兄以有力的握手和爽朗的笑声著称,他成为关岛分社委员会的第一位统筹者。其他两位经验丰富的弟兄也在委员会任职。他们分别是曾在越南作分社监督的罗伯特·萨维奇,和曾在夏威夷分社委员会任职的隅田秀夫。

分社建成之后,起初我们要到邮局的邮箱领取邮件。可是,后来有一天,一位政府职员前来,说他奉派编定街上各建筑物的地址,好让邮差上门分发邮件。他将“143”这个数目喷在分社的墙上;米勒弟兄问他这条街会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但你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令米勒弟兄大感意外的是,政府竟把这条街起名为耶和华街。

自己动手建筑

还有其他建筑工程需要落实。80年代早期,原本住在美国的吉姆·珀辛格觉得所经营的水泥厂占去他太多时间,于是他和妻子珍纳决定要简化自己的生活。他们造了一艘长15米的混凝土帆船,起名为“彼特拉号”,然后驾船向关岛进发。珀辛格夫妇的船后来对落实各项建筑计划大有帮助。

1982至1991年间,社方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六个岛上兴建了海外传道员之家和王国聚会所。由于缺乏建筑材料,工程颇为困难。有些建筑工程,弟兄必须亲手制造所需的水泥砖。他们将水泥倒进模里,让水泥凝结。他们敲碎珊瑚,制成建筑用的砂砾。有时他们也必须设法找着所需的沙。他们时常使用“彼特拉号”将供应品和工人从一个岛运到另一个岛上。吉姆·珀辛格弟兄解释说:“我们在特鲁克群岛建筑王国聚会所时,岛上无法买到沙,于是我们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把海滩的沙装进袋里,搬到船上,运回建筑工地。”

密克罗尼西亚的大部分建筑工程都由雷·朔尔兹负责督导;他以前在军队里有建筑方面的经验。他的主要助手有卡尔文·阿里、埃弗里·蒂普尔和迈尔斯·伊诺伊;这些弟兄从夏威夷前来协助建筑新分社,竣工之后决定留下在关岛定居。每逢遇到难题,他们时常合力想出办法,务求把工作完成。

在新督导下继续增长

1987年,米勒弟兄获知妻子身患绝症,于是离开关岛,好照顾妻子。社方委派阿瑟·怀特弟兄继任作统筹者。怀特弟兄身材高大、精力充沛,以前曾在夏威夷和关岛的分社委员会任职,自1981年以来一直以区务监督的身分周游探访密克罗尼西亚各地。在他督导之下,关岛分社经历了许多改变。分社另外兴建了两间王国聚会所。一项重大建筑工程在1995年落成,提供分社所急需的额外办公室、工厂场地和宿舍。

在分社委员会与怀特共事的弟兄包括朱利安·阿基和萨尔瓦多·索里亚诺,两人都在密克罗尼西亚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多年。令人惋惜的是,曾在最初的分社委员会任职的隅田秀夫弟兄,在关岛分社建立之后,只服务了几年就去世了。

说外语的居民

随着关岛的各种设施日渐发展,岛上外国居民的数目也随之而增。因此,社方派出海外传道员去照顾岛上说他加禄语、伊洛科语、韩语和汉语的居民。

有14年的时间,埃内斯托和格洛丽亚·加布里埃尔对岛上的菲律宾裔居民作见证。菲律宾人占关岛人口四分之一;说他加禄语和伊洛科语的会众,在人数方面比岛上五群英语会众的任何一群更多。

韩籍的海外传道员郑正成在1985年抵达。他回想说:“岛上气候非常炎热潮湿,我和内子不断流汗,每天都要淋浴几次才行。”可是,他们在炎热的气候下辛勤工作,所立的坚毅榜样有助于建立一群人数不多,灵性却十分壮健的会众。

关岛的居民正获得一项密集的见证。平均而言,岛上每262人当中就有一位是见证人。

基里巴斯:岛民称我们为特科亚

虽然王国真理最初是由菲律宾传到关岛的,但将王国信息传到基里巴斯(当时称为吉尔伯特群岛)的,却是个来自新西兰的弟兄。当时吉尔伯特群岛是英国殖民地,我们的传道工作受到禁制,但休亚·帕克斯顿却以药剂师的身分在1959年获准到当地工作,一直逗留到1967年。他发觉基里巴斯是一组景色优美、分布在赤道两边的环礁,有些部分颇为狭窄,气候终年都炎热潮湿。

休亚的工作使他有机会探访吉尔伯特群岛的所有岛屿,他和妻子贝丽尔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经常留意机会向人谈论圣经。有一次野餐的时候,一个妇人问他们那五岁的男孩斯蒂芬,他所信的上帝是否有个名字。斯蒂芬回答说:“有。他的名字是耶和华。”他的回答引致其他人也提出问题。不用多久,帕克斯顿一家就每个星期天都跟一大群人主持圣经研究了。

帕克斯顿一家返回新西兰之前,在一个无人居住的环礁上举行了一个特别聚会。那天有浸礼演讲举行,有五位吉尔伯特岛的居民在礁湖里受浸,借此象征他们献身给耶和华。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岛民起初表现的热心,后来却逐渐冷却了。

后来,一个名叫纳里基·考图的吉尔伯特岛居民负笈澳洲,攻读会计。他在澳洲跟见证人研读圣经,后来更受了浸。考图弟兄回忆说:“我在1978年携同家人返回吉尔伯特岛,开始打听基里巴斯有没有别的耶和华见证人。”他不久就发觉,耶和华见证人在他的家乡差不多没有人知道;他说:“我们找着一对年老夫妇,以及另一个男子和他的儿女,自认是见证人,但他们并没有经常举行聚会。社方也没有任何书刊译成吉尔伯特语。于是我们开始每个星期日聚集起来。我们祷告,诵读圣经。既然我是惟一懂英语的人,我负责将社方的资料解释给他们听。”

王国聚会所——不仅是一座建筑物而已

1982年,基里巴斯的小群传道员获得进一步的帮助。社方派保罗和玛丽娜·塔布尼高这对海外传道员夫妇到岛上工作。聚会在海外传道员之家举行,后来迁到一间课室里举行。但是,直到耶和华见证人在1991年兴建了自己的王国聚会所,他们才被视为一种“正当的宗教”。工程大部分由国际志愿工人完成。当地居民见到这些“外人”竟然自愿献出时间和金钱,协助建筑工程进行,都不禁大为惊讶。这幢王国聚会所是个具体证据,证明耶和华的子民的确是团结友爱的。

结果,许多人都受到真理所吸引。一位姊妹在建筑工程完成之后不久受浸,她说:“这群会众人数不多,竟然有外国的访者特地前来协助他们,实在令我大受感动。”这群人数“不多”的会众在1990年共有28名传道员,今日增至大约70人;这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增长得最迅速的会众之一。

社方的书刊深受重视

虽然社方出版了一些吉尔伯特语的单张和册子,但直到1994年《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一书出版,当地的人才有机会读到以他们自己的语文刊印的社方书本。与妻子一同忠心地服务的海外传道员埃迪·波萨马伊说:“以吉尔伯特语出版的书根本很少,无疑没有一本在质素方面能够及得上《永远生活》书。”

《永远生活》书现在已经以密克罗尼西亚的六种语文出版,吉尔伯特语的版本发挥了很大影响。这本书促使许多岛民研读圣经。有些岛民甚至在上教堂做礼拜时,也带着《永远生活》书。

基里巴斯的居民喜欢替岛上各种宗教起个别名。由于基督新教徒祷告时合上眼睛,他们把基督新教徒称为卡玛都,意思是“睡觉”。他们把安息日会的教徒称为伊提邦,意思是“七日”。他们把耶和华见证人称为什么呢?特科亚,意思就是“真理”。

马绍尔群岛:传道机会打开

关岛有了见证人十多年之后,终于有一对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夫妇把好消息带到坐落在关岛东南面3200公里的马绍尔群岛。鲍威尔·米克尔森和妻子尼奥玛本来打算到巴哈马群岛服务,因为他们认为该处的需要较大。由于有这样的打算,他们购置了一艘长10米的小帆船,起名为“忠诚号”。可是,他们还未启程,就有人聘请鲍威尔到马绍尔群岛工作,负责督导一间大型电力厂的建筑工程。守望台社鼓励他接受这份差事。当时,由于政府对外国人入境限制得很严,马绍尔群岛上没有任何见证人。

米克尔森弟兄在岛上照料兴建电力厂的职责,工余就跟妻子把握机会给予岛民属灵的帮助。他们在1960年抵达夸贾林环礁,后来在马朱罗环礁逗留了一段时间,当时他们已学会了说马绍尔语。他们向人作见证的时候,性情随和的岛民很少拒绝聆听;到1964年,鲍威尔和尼奥玛主持12个圣经研究,其中一个圣经学生是马朱罗岛的大酋长。

1965年,海外传道员朱利安·阿基和梅尔文·欧·尤抵达马绍尔群岛,跟米克尔森夫妇合力在当地推行传道工作。仅在几个月之内,这些热心的弟兄就学会了一点马绍尔语,能够对人作简短的传道演讲;他们也建造了一座A字型房屋,充作海外传道员之家。

为要有个地方举行聚会,他们竖起几条木柱,将“忠诚号”的主帆铺在上面。米克尔森弟兄说:“随着听众人数逐渐增加,我们只需加多一张帆就行了。跟着我们把后桅纵帆铺上;再过一段时候,我们把船首的三角帆也铺上。到我们不再有帆可用,建造一间‘正式’王国聚会所的时候就到了。”

新海外传道员赢得岛民好感

1966服务年度开始时,阿基和欧·尤两位弟兄认为自己应当对地区更为熟悉,于是登上一艘会在马绍尔群岛外围各环礁停留的货船。这次旅程共计24日,船上还有一对新婚的基督新教牧师夫妇;当时这个牧师在岛上工作已有三年。无线电广播通知每个环礁,牧师和他的太太不久就会抵达了。令岛民大感失望的是,牧师抵达时竟要有人替他传译。他根本没有花时间学讲马绍尔语。

牧师警告听者要避开船上的“两个假牧人”,但这反而引起了岛民的好奇心,想看看耶和华见证人的海外传道员究竟是怎样的。海外传道员用马绍尔语跟他们交谈,告诉他们来自圣经的奇妙应许。岛民再三恳求海外传道员说:“留在这里教我们圣经吧。不用担心生活,我们会照顾你们的。留到下一艘船来到才走吧!”

环务监督经历文化冲击

1968年,纳撒尼尔·米勒从夏威夷乘搭飞机前往密克罗尼西亚作第一次环务探访。他的第一个着陆地点是马朱罗岛。他回忆说:“我还记得初次看见马绍尔群岛的细小环礁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飞机第一次着陆不成功,于是再次升高,环绕机场飞行。我往下望,见到有人急忙把几只猪赶离跑道,好让飞机降落。另一个障碍是,有一辆汽车停在跑道上,一群人正合力把车抬起来搬走!”

对一个来自夏威夷的访客来说,这实在是个文化冲击。马朱罗机场有一个露天的“集散站”,是用椰子叶搭成的,跑道则用珊瑚筑成。米勒说:“飞机着陆时,我听见珊瑚石撞击机身的声音。我对这样的情形实在不习惯。”飞机着陆之后,米勒弟兄和行李被安置在一辆小货车的车尾上,沿着一条未经铺砌、崎岖不平的马路行了好一阵子,才抵达海外传道员之家。

岛上的王国聚会所四面通风,没有墙壁,屋顶铺着镀锡的铁皮,地板则是泥地。米勒回忆说:“在我第一次探访期间,我通过传译员向20个人发表演讲。后来有一只大肥猪闯进王国聚会所来,以致演讲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死者究竟在哪里?

马绍尔群岛的各教会提倡一些异乎寻常的奇怪见解。有一天,在一间基督新教会作执事的威廉·麦迪逊考问朱利安·阿基说:“保罗在腓立比书说,‘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我的问题是,‘在地底下的究竟指谁?’”(腓立比书2:10)阿基弟兄解释他们是会在将来复活的死者,威廉听了十分高兴。他觉得教堂的说法很难接受,因为教堂说“地底下的”就是所谓的“小人”;据马绍尔群岛的传说声称,这些“小人”只会在深夜才冒升到地面上来。

威廉立即安排让自己的家人跟阿基弟兄研读圣经。他和妻子阿尔美娜在1966年一起受浸。自1983年以来,威廉一直担任长老的职位,妻子则从事正规先驱工作,至今已有28年之久。阿尔美娜是密克罗尼西亚最资深的正规先驱。

马绍尔群岛的各教会也声称,地狱是天上的一个大铁锅,罪人会在锅中沸腾的热水里受折磨。像许多人一样,塞拉斯·安德烈基一度相信这个“在天上受苦”的主张。可是,见证人用圣经向他表明,死者只是归回尘土而已。(创世记3:19)塞拉斯接受了真理,在1969年受浸。后来他帮助弟兄购置土地,兴建新的王国聚会所,自己也成为第一位马绍尔语翻译员。1967年,一群会众在马朱罗岛成立。既然有威廉和塞拉斯等当地弟兄负起责任,朱利安·阿基和新近抵达的海外传道员唐纳德·伯吉斯就能够转移阵地,迁到马绍尔群岛之西的细小环礁埃贝耶岛去。

埃贝耶岛的面积只有四个城市街区那么大,居民起初只有几百个马绍尔人。后来,由于附近的夸贾林环礁上设立了美国军事基地,提供大量薪酬不俗的工作,结果居民暴增至8000人。每日有很多岛民乘渡轮前往夸贾林环礁的大型军事基地工作。

向马绍尔岛居民广播

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各地,见证人时常运用无线电广播作为传道工具,但成效最佳的是在马绍尔群岛。当地WSZO电台的广播称为“马绍尔黄金之声”,节目向听众提供的资料甚至比黄金更宝贵。自1970年以来,马朱罗会众的长老每星期用15分钟在电台用马绍尔语发表演讲,特别要将圣经信息传给外围环礁的居民听。海外传道员每逢听见其他教派的人士用口哨吹起电台介绍这个节目所用的乐曲:“我们是耶和华见证人!”,就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数目大增

在爱心和热心方面,马绍尔群岛的弟兄立下杰出的榜样。罗伯特·萨维奇在70年代后期曾以周游监督的身分探访马绍尔群岛,他还记得他和妻子在王国聚会所受到的热烈接待。他说:“超过一百位弟兄姊妹排队绕成一个大圈,每个人都上前跟我们握手,表示欢迎。他们唱王国诗歌的歌声实在太美妙了!弟兄姊妹不需用任何乐器伴奏,就能以和声唱出极为优美的旋律。”

克莱门特和尤妮斯·阿雷尼尔戈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已有28年。自1977年以来,他们一直在马绍尔群岛服务;他们很高兴目睹令人惊讶的增长。朱利安和洛兰·卡内默在1982年抵达马朱罗岛作海外传道员,当时岛上参加公众聚会的人数平均有85人左右。现在岛上有两群会众,参加聚会的平均人数大约是320人。为什么工作突飞猛进呢?卡内默弟兄解释说:“这些岛屿绝不是乐园。心脏病、梅毒和糖尿病十分常见,婴儿死亡率也很高。有些人已经染上爱滋病。一般人都对现实大感不满,于是纷纷向真理寻求慰藉。”

塞班:接受挑战

在塞班岛,真理也欣欣向荣,但情形却不是一向都这么顺利的。早期的海外传道员白天要躲避人用石头袭击,晚上则要住在一所“鬼屋”里。最后,凭着一场台风之助,王国信息才得以在这个艰难的地区传开去。

欧内斯特和凯·马尼恩在1962年抵达塞班岛,发觉岛上居民完全受天主教会所控制。天主教是当地居民所知的惟一宗教。为了保持现状,据报当地的首席教士曾将属下教友所拥有的几本圣经毁去。结果,当地一般人都不相信圣经,连有机会见过圣经的人也很少。

地区里的情形十分艰难。马尼恩夫妇在1966年离开塞班岛时,他们只找着一个人表现有点兴趣。罗伯特和莎伦·利文斯通接着抵达,继续推行马尼恩夫妇所开始的工作。

利文斯通弟兄回忆说:“我们来到一条街道传道时,时常发觉所有门窗都紧紧关闭。虽然我们花了整个早上上门探访人,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应门。有些年幼男孩从远处向我们掷石,甚至时常用下流的话和手势侮辱莎伦。有些人放狗出来咬我们,年老的妇女在我们经过时连忙划十字架,显然想保护自己免招晦气。”

海外传道员应当转移阵地吗?

在密克罗尼西亚各处,通灵术十分流行。塞班岛上的海外传道员之家是租来的,地点偏僻,而且晚上常会有些无法解释的怪事发生。后来海外传道员决定迁往别处。今日,海外传道员之家位于一个理想地点,接近海洋,而且距离主要公路不远。

好消息在塞班岛宣扬了五年之后,见证人公开放映社方的一出影片。当时只有一个外来人士出席。这个妇人在过去四年时断时续地跟见证人研读圣经,可是有时仍然躲开不愿跟传道员见面。海外传道员在当地工作了两年,却很少有机会跟任何人交谈。他们应当“把脚上的尘土抖掉”,转移阵地,离开塞班岛吗?——马太福音10:14

台风“吹醒”大众

海外传道员觉得,看来岛上没有任何人会聆听。就在这时候,1968年的一场猛烈台风“吹醒”了岛上的人,促使他们留意耶和华见证人的信息。台风琼恩风速高达每小时320公里,横扫全岛,把九成建筑物摧毁。上文提及的圣经学生说:“我以为哈米吉多顿来了。”

利文斯通弟兄说:“我清楚记得,当时我们躲在厨房的桌下。我们见到天花板和墙壁在风的强大压力下起伏不定,实在令我们提心吊胆。风声就像准备升空的喷射机和火车的隆隆声加起来一样。我祷告求耶和华保护我们。为了让莎伦听见我的祷告,我要对准她的耳朵高声喊叫才行。”

上帝有没有垂听他们的祷告呢?附近一间天主教学校和修院被夷为平地,见证人的海外传道员之家虽然是间陈旧的木屋,却依然屹立。台风在早上刚过去,见证人在当晚就举行每年一度的耶稣受难纪念。岛上到处一片混乱,但在海外传道员之家,四个人在煤油灯照射下平静地聚集起来。塞班岛上许多人开始纳罕,上帝是否刻意带来这场台风去惩罚他们。

坚毅带来奖赏

研读了四年的女子终于采取立场接受真理,在1970年7月4日受了浸。在同一天受浸的还有奥古斯丁和妙子·卡斯特罗。有一个时候,奥古斯丁攻读神学,打算成为天主教的教士;但是,妙子却决心寻求真理。她一旦找着,就立即参加聚会。

奥古斯丁是夏莫罗人,是关岛的原住民;他性格沉静、仪表出众。可是,他却迟迟不愿接受真理。他说:“每个星期天,妻子都鼓励我参加聚会,但我却因为害怕人而不肯去。我不想被人见到我出席见证人的聚会。我跟教士很熟,双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果我去聚会,他们会以为我疯了。”

奥古斯丁后来被派到夏威夷受训六个月,他以为自己的难题就此解决了。可是,有一天他见到一张便条放在他的门底下,请他跟当地一位先驱弟兄联络。原来塞班的海外传道员已写信通知夏威夷的朋友,请他们派人去找奥古斯丁。先驱弟兄自告奋勇跟他研读圣经,他却再三拒绝。可是,先驱弟兄锲而不舍;他告诉奥古斯丁,如果他没有时间一星期研读一小时,他们可以研读30分钟。

奥古斯丁回忆说:“我最后同意每周研读15分钟。但我其实并不想认识圣经,只是想找出见证人的错处,借故把研读终止。”他的计划并不成功。相反,他发觉研读十分有趣味;不久之后,他竟要求每周研读两次,每次一小时。

过去多年,卡斯特罗弟兄一直在塞班岛作长老。他的长子曾在布洛克林的伯特利服务了三年,他的长女在1990年从基列学校毕业,成为海外传道员。另一个儿子今日是长老,还有一个女儿则是先驱。

教会的伪善促使人接受真理

有好几个因素令塞班岛的情形有所改善。一个因素是耶和华见证人的坚忍不拔,赢得了岛民的赞赏。许多年前,托管区的一位官员评论说,见证人的传道工作在当地引起了哄动。他问一位弟兄,当地的会众有多少成员。弟兄说只有12个人,官员回应说:“十二个人!从塞班人的反应看来,我以为你们一定有一百个传道员!”

天主教会的伪善也使许多人转而留意王国信息。有一次,教士告诉属下的教友,“基督新教徒像魔鬼一样邪恶。”后来教士又告诉他们,耶和华见证人甚至“比基督新教徒更糟”。有些心地忠实的人不禁问道,“怎可能有任何东西比魔鬼更糟呢?”

人们对真理的态度已大为改变。今日,塞班岛上传道员和居民数目的比率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是最高的之一——1比276人。1991年,见证人兴建了一间有350个座位的王国聚会所,是用混凝土建成的。现在有两群人数众多的会众在那里举行聚会,一个是英语会众,另一个是他加禄语会众。

好消息在提尼安岛迅速扩展

好消息从塞班岛传到提尼安岛。提尼安这个小岛距离塞班岛不及八公里。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知道,1945年,美国B29型轰炸机从提尼安岛出发,把原子弹投掷在日本广岛上空。从1970年开始,塞班岛的见证人不时在周末前往提尼安岛分发《守望台》和《儆醒!》杂志。这些杂志表明,按照耶和华的旨意,时候已经来到,万国中爱好正义的人必须将刀打成犁头,不再学习战争。——以赛亚书2:4

1992年4月,曾在爱尔兰服务的罗伯特和莉·莫罗抵达提尼安岛。虽然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见证人住在提尼安岛,可是真理的种子已经撒下了。

市长的儿子约瑟夫·曼格罗纳来自一个在政治上很有势力的家族,其中几位成员是岛上立法局的议员。约瑟夫很赏识在《守望台》和《儆醒!》里读到的资料;他坚决认为已经找着了真理,就开始告诉别人。他的亲戚不想他受浸,于是提议给他一个薪酬丰厚的政治职位,使他能够维持妻子和两个儿女的生活,还绰绰有余。但约瑟夫回答说:“你的政府不久就要被耶和华上帝毁灭了。为什么我要加入呢?”自那时以来,他的勇敢立场已促使好几个亲属跟他一起事奉耶和华。

见证人锲而不舍地对感兴趣的人士提出帮助,两年之后就建立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会众,总共有24位传道员。今日提尼安岛上设有一个海外传道员之家,以及一间王国聚会所。

特鲁克:工作从一间匡西特活动房屋展开

继塞班岛之后,守望台社差派海外传道员到特鲁克来,使这群海岛也能从海外传道员的服务得益。1961年,默尔·洛马斯特曾经探访这群海岛一个短时期。1965年,保罗和莉莲·威廉斯在特鲁克定居下来。直到今日,前后曾有30多位海外传道员被派到岛上服务,他们都得学会适应岛上落后的生活环境。威廉斯夫妇是打头阵的人。

1965年,保罗和莉莲·威廉斯抵达主岛莫恩。由于当地的宗教表现不容异己的精神,他们很难找到住所。最后,有个商店经理愿意把半间匡西特活动房屋租给他们。这件事大大激怒了天主教教士,他们立即跑到村长那里,要村长把耶和华见证人逐离各岛。村长却回答说:“几年前,你们到这里来,告诉我们要彼此相爱,现在你们为什么要教我们去恨别人呢?”教士无词以对。结果海外传道员得以留下来。

保罗和莉莲·威廉斯很快就找到一些感兴趣的人。不多久,他们在各岛上建立了30个圣经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岛屿一度是日本的主要海军基地。美国轰炸机曾经在这里把日本的大部分舰队摧毁。今天,配备水下呼吸管和水肺的潜水员从世界各地纷纷前来,在特鲁克的礁湖勘探许多船只和飞机的水底坟墓。喜欢体味当地风土人情的人,却发现有其他引人入胜的特色。当地多姿多采的人名可能令他们忍俊不禁。他们可能碰到有的人叫“啤酒”,有的叫“耳语”、“挂锁”或者“白雪公主”。有个男子给三名儿子起名叫“沙丁鱼”、“金枪鱼”、“午餐肉”。

在特鲁克,首批跟威廉斯夫妇研读圣经的人包括商店经理的妻子白井净三;她是个虔诚的基督新教徒,又是基督教女青年会的高级职员。净三的丈夫不想她改变宗教信仰。结果,净三受浸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之后,她的丈夫就跟她分居。净三的浸礼成了岛民的话题,一个原因是她在海洋里受浸,人人都看得见。直到今天,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有些浸礼依然在海洋举行。

净三被丈夫抛弃后,迁到邻近的杜布隆岛去;杜布隆岛是属于特鲁克群岛的一个海岛。净三在杜布隆岛热心作见证,不久就把好消息传遍全岛,只剩下山上一所房子没有去探访。这所房子住着一名老妇,据说是个灵媒,所以净三传道的时候刻意避过这所房子。可是,后来有一天,净三觉得一定要探探这个老妇才行,于是爬上陡峭的斜坡。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个名叫阿美科·卡塔的老妇竟然乐意接受圣经的信息,后来还成为热心的先驱哩。

姊妹多,弟兄少

在特鲁克,见证人要应付特殊的困难。弟兄,尤其是独身的弟兄,极其罕有!当地只有两名受了浸的特鲁克弟兄,而且两人都已经结了婚。特鲁克是个母权制度的社会,男子大多喜欢豪饮打斗,拈花惹草。由于这个缘故,今天在莫恩、杜布隆、托尔三个岛上人数不多的会众里,只有五位海外传道员弟兄是长老。事实上,海外传道员抵达以前,莫恩的会众有一个时候是由23名女子组成的。

海外传道员戴维·帕菲斯特说:“对我们的姊妹来说,这实在是个很大的考验。女孩子长大,都渴望生儿育女,但是当时会众里根本没有男子可以嫁。有些姊妹深爱耶和华,她们尊重圣经的劝告,‘只可以在主里结婚’。(哥林多前书7:39)另一些却因为这缘故而不再事奉耶和华。”

萨尔瓦多·索里亚诺现在是关岛分社委员会的成员,他曾经在杜布隆做了14年海外传道员,是岛上惟一的弟兄。他说:“这件事使我想起诗篇68:11的话,传好信息的妇女成了大群。”

乘搭新奇交通工具前往聚会所

在密克罗尼西亚各地,海外传道员习以为常地用汽车或轻型货车接载人参加聚会。但是有一种交通工具,也许只有巴拉克·鲍曼才用过。一位姊妹年约70岁,身材臃肿,健康很差,所以无法走三公里路到王国聚会所参加聚会。巴拉克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协助她。巴拉克说:“我想来接你参加聚会,不过我只有一辆手推车。”出乎他意料,姊妹回答说:“好的,我不介意试试。”

你可以想像他们两人沿着小径前进的景象,也想想巴拉克要花多大气力。巴拉克要在早上七时推着空的手推车离家,载着姊妹来到聚会所的时候,刚好赶得及在9时30分开始的节目。

由于耶和华见证人热心传道,并且重视聚会的安排,他们获得了很好的成果。事实上,1995年特鲁克岛上出席受难纪念聚会的人数,相当于见证人数目的十倍!

波纳佩:培养属灵果实

波纳佩是中太平洋最大的海岛之一,威廉和雅德拉·雅普是岛上第一对海外传道员,却不是最早踏足波纳佩的见证人。1961年,默尔·洛马斯特曾经在波纳佩作过一点见证。1965年初,默尔·洛马斯特在波纳佩作了较长的探访,甚至租了一间空置的商店,打算用来做海外传道员之家。可是,到雅普夫妇抵达的时候,他们要用大砍刀砍出一条通路,才能走到房子去。威廉说:“我们花了好几天才把六年来长得十分茂密的杂草野树砍掉。由于没有人打扫料理房子,房子成了各种各类蛇虫鼠蚁的藏身之所。”

雅普夫妇精力充沛,很快就赢得了“敢作敢为、孜孜不倦的传道人”的美誉。他们甚至向岛上的施政官作见证。雅普夫妇送了一部《新世界译本》给施政官。施政官很赏识译本的译文清晰易明,却不喜欢译本的封面。他说,绿色的封面“不像圣经”。雅普夫妇于是把绿色封面的圣经换了一本黑色的皮面金字精装本给他。施政官非常喜欢他的新圣经,每逢有证人要起誓或者新人注册结婚,他都会用这本新圣经。

从“厨房教会”到王国聚会所

1966年,卡尔·丹尼斯(波纳佩一位前任立法委员)把自己的一半土地捐出来,让波纳佩的见证人有地方兴建第一间王国聚会所。卡尔聪敏过人,是个受人钦佩的领袖。他个子矮小,肤色微褐。他有一双深蓝色的眼睛,露出亲切友善的目光。卡尔的妻子里卡是莫基尔岛末代国王的女儿。这对波纳佩夫妇每星期在煤油灯照耀下研读圣经几次。他们进步神速,很快就达到受浸的地步。

王国聚会所建成以前,会众每个星期的五个聚会全都在丹尼斯的厨房里以英语举行。由于这个缘故,当地有些人把聚集起来的小群见证人叫做“厨房教会”。当时,聚会的出席人数不及十人。他们唱出翻成波纳佩语的诗歌“逐家逐户”,邻居就嘲笑说:“我们听见的歌声,不是蚂蚁的声音吗?”

后来市长允准海外传道员使用村上的棒球场,放映1958年在纽约市举行国际大会的影片。这使海外传道员对地区的发展潜能有了新的看法。放映前几个星期,电台不时作出宣布,向人宣传这出影片。到了放映那天,居民把细小的运动场挤得水泄不通。海外传道员把浆硬的被单张开来,挂在柱上做银幕,被单正反两面的居民都可以看见影片。有多少人出席?大约2000人——占岛上人口六分之一!

从这个时候起,“蚂蚁的声音”日益嘹亮。今天,每个星期日都有超过130人在舒适的王国聚会所里参加聚会。

贝劳:包括许多岛屿

1961年,默尔·洛马斯特所作的视察探访旅程也包括帕劳群岛(今天的贝劳共和国)。1967年,基列学校毕业生阿莫斯和杰莉·丹尼尔斯给派到帕劳做海外传道员。丹尼尔斯夫妇觉得自己仿佛给派到天涯海角去。阿莫斯回忆说:“飞机一抵达帕劳,就掉头飞回关岛了。看来没有什么地方比帕劳更远。”

丹尼尔斯夫妇发现贝劳包括大约300个悦目的海岛,其中有一个独特的岛群,叫做罗克岛,是个旅游胜地。这些岛屿长满枝叶茂密、上重下轻的热带树木,看起来好像大海中长出许多青绿的蘑菇。

村民加入逐户探访

丹尼尔斯夫妇一面努力学习帕劳语,一面展开逐家逐户的传道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好奇的村民一直跟在他们后面,听他们与邻人交谈。

他们最早的一个圣经学生是村长的儿子;这人住在恩吉瓦村,位于偏远的外岛。这人一有机会就到海外传道员所在的科罗尔岛来。他再三恳求海外传道员去探访他的乡村,向村民传道。丹尼尔斯夫妇却不愿动身。阿莫斯回忆说:“到那条村的惟一途径是驶过一片有鳄鱼出没的水域。后来在环务监督探访的时候,有一个圣经学生愿意为我们驾驶船只,我们终于成行。”他们逐家逐户向村民作见证;结果,举行公众演讲的时候,当地有114人出席。

女执事鼓勇宣讲耶和华的名

贝劳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有个虔诚的女执事,叫做奥巴桑·马德。她在1968年接触到见证人的海外传道员。奥巴桑虽然受到丈夫和教会领袖所反对,却很快就看清楚关于上帝的名字、三位一体、复活等问题的真相。

奥巴桑说:“有一天,我奉派在教堂里领祷。我虽然知道自己一定会受到基督复临派的信徒同工大肆批评,却依然向耶和华祷告。不久我就离开了教会,跟海外传道员一起传道。”

奥巴桑现在差不多70岁了。她虽然体弱多病,丈夫和两名孩子都先后去世,却继续从事先驱工作,至今已经21年。奥巴桑为人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她乐于予人属灵的支持,的确可说是会众的支柱。

乘船传道,惊险百出

阿莫斯和杰莉·丹尼尔斯想到邻近的巴伯尔图阿普岛传道,但由于岛上没有公路连接海滨的各乡村,他们只能从水路抵达这些村落。当地一位弟兄予以援手,为他们造了一只船,船上却没有发动机。这个时候,阿莫斯和杰莉到关岛参加在当地举行的大会。他们在会上碰见一位从美国来的弟兄,这位弟兄认识一间生产船上发动机的公司的董事长。不久,阿莫斯和杰莉就有了一台全新的舷外发动机。阿莫斯评论说:“耶和华总会给人开一条出路的。”

在密克罗尼西亚各地,乘船往外岛作见证要花整天的海程。弟兄们必须作出周详准备,事前算出潮汐涨退的时间。一位海外传道员说:“我们总是在潮涨之前两个钟头出发,等到在下次潮涨之后两个钟头(前后大约14个钟头)才回来,以免损坏船的推进器或者陷入浅滩而进退两难。”他们要预先打点粮食,带备充足的书刊和替换的衣服,装在塑料袋里。有些海岛没有码头,海外传道员必须涉水上船。他们就算没有全身湿透,船行期间也准会给海涛洒脸、浪花溅身。他们出发前总是作个祷告。有时遇上大浪,船上的人就可能再三默祷。

过去多年,在密克罗尼西亚工作的海外传道员学会了驾驶船只,在各种天气下在礁湖的水域穿梭往来。他们也学会了造船和修理舷外发动机。

安步当车,款待热诚

有些乡村是驾车 乘船都无法抵达的。这样,海外传道员就得沿着景色宜人、椰树环绕的森林小径走许多个钟头的路,才能够接触到当地生活简朴的村民。由于天气炎热潮湿,弟兄从事外勤服务的时候不结领带,脚上所穿的常是橡胶凉鞋。

哈里·丹尼在贝劳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已有21年,他说:“我们总是能够找到一些愿意聆听真理的人。有时,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很慷慨好客,亲自爬上椰树,摘下新鲜的椰子,用大砍刀劈去上端,即时给你奉上‘土产’饮品。”

哈里和妻子蕾妮跟珍妮特·塞纳斯和罗杰·康诺一起住在海外传道员之家。珍妮特·塞纳斯和罗杰·康诺两人都是独身的,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已有24年。这四名忠于职守的海外传道员合力帮助贝劳的会众增长,现在已有60名传道员。会众书籍研究班分别以帕劳语、他加禄语、英语等三种语言举行。

雅浦:在耶和华看顾下

在基列受过训练的海外传道员在贝劳展开工作之后,杰克和奥里莉亚·沃森抵达雅浦。第二年,另外有两位海外传道员抵达。雅浦(世人多半没有听过这个地方)虽然面积很小,耶和华却清楚这些海岛的情况,仁爱地关心岛上的居民。雅浦是由四个相距不远的海岛组成,彼此有桥梁相连,岛上的生活也由古代遗风紧密连系起来。雅浦居民所操的语言,世上其他地方的人都不会说。他们所用的钱,是从石头凿出来的。雅浦居民大都没有受过西方文化影响。即使今天,在雅浦的1万零500名居民当中,人还可以看见男子裹着色彩鲜艳的腰布,女子穿着草裙,有时甚至裸露上身。

1964年,默尔·洛马斯特曾经在雅浦作过一点见证。杰克和奥里莉亚·沃森希望能够在雅浦留下来。可是,他们发觉想学雅浦语绝不容易。当地惟一可以找到的书面资料是政府条例小册和天主教要理问答。沃森夫妇倾听居民说话,尝试模仿他们所听见的声音。到了第二年,一名雅浦青年对真理发生兴趣,而且愿意教海外传道员雅浦语。海外传道员在第一个月教这名青年明白他们所说的英语,好让青年能够告诉他们怎样说雅浦语。

在“银行”举行聚会

当地的天主教教士和信义宗牧师本来是死对头,现在却携手合作,分发一本抨击见证人的册子。教士还利用自己的势力,迫使房东把海外传道员所租的房子收回。另找新房子看来难于登天。教士警告岛上的房东不可把房子租给海外传道员,于是弟兄只好暂时把妻子安顿在旅馆里,自己住在一间地板塌陷、面积只有3.5米乘4米的细小棚屋里。

雅浦以古老的石钱、巨型的石灰石轮子著称;这种石轮子叫做“ ”,大小从直径0.6米到3.5米不等。虽然现在当地居民已经不再用石钱买地和还债,石钱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弟兄发现石钱还有别的利用价值。弟兄失去海外传道员之家后,有一段时期,聚会是在陈列石钱的大树下举行的。在这所乡村“银行”,由于石钱是垂直放置的,所以因利乘便,成了听众的靠背,而附近一个190公升大的鼓形桶就权充讲桌。

可是,海外传道员仍然无家可归。沃森回忆说:“工作看来不得不中止了。但耶和华给我们伸出援手。”就在海外传道员起程前往关岛参加大会前一天晚上,有个男子问海外传道员想不想租房子。这所房子也许是雅浦最理想的建筑物——一座防风的混凝土建筑物,面积宽敞,足够举行聚会和居住两用。

信心的明证

后来,另有两位海外传道员从夏威夷前来。1970年,普拉西多和玛莎·巴列斯特罗斯抵达雅浦。当时,岛上工作进展相当缓慢。普拉西多回忆说:“聚会时常只有我们四个海外传道员在场。聚会是在我们客厅举行的。”

随着当地的弟兄在灵性上继续进步,传道员人数渐渐增加。有一位弟兄,约翰·罗拉德,曾经面对艰难的情势。约翰开始研读圣经的时候,他的建筑公司正在兴建一座教堂。压力虽然从四面八方袭来,约翰却下定决心,他的良心不容许他完成教堂的建筑工程。今天,约翰是会众的一位长老。

尤·尼夫梅德也要作出重大的抉择。1970年,他首次接触到见证人,当时他有两名妻子。为了符合上帝的要求,尼夫梅德要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今天,尼夫梅德弟兄和他的惟一妻子快乐地一同事奉耶和华。尼夫梅德是会众的长老;他每逢参加聚会,都用自己的轻型货车接载15名亲属出席。

耶和华的子民无处不在

普拉西多有一次说:“从人的观点看来,雅浦不过是沧海一粟;跟地上的几十亿人口比较,住在这里的几千人实在微不足道。可是,耶和华关心这些人。我初次抵达雅浦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有雅浦语的《守望台》月刊出版,而且我们还能够逐家逐户向人分发雅浦语的书刊。”

一个饶有趣味的经验可以说明耶和华的名字怎样广为人知。一天,普拉西多碰到一名游客坐在河畔,那里距离最近的旅游点也有几英里,而且要走很远才到公路。普拉西多问这名男子是不是迷了路,男子回答说:“不是的,我只是想尽量走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可以让我安静地想想。”男子问弟兄他又为什么在那里,普拉西多解释自己是耶和华见证人的海外传道员。男子喊道:“我的天!我是从布洛克林来的,我家离你们的总部不远。要躲开你们可真不容易!”

库赛埃:耶和华的名字同样广为人知

1969年,夏威夷举行“地上的和平”国际大会。一个从波纳佩来的热心家庭参加过大会后,意识到他们可以成为最早在美丽的库赛埃岛传道的人;他们可以把握机会,向当地的人宣讲惟独上帝王国才能带来的和平。弗雷迪·埃德温受到大会感动,毅然把家人从580公里外迁到这个僻远的海岛来。在19世纪,这个港口以捕鲸著称。埃德温家庭这次迁居可说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弗雷迪的妻子莉莲是库赛埃国王的女儿,而弗雷迪能说的七种语言包括库赛埃语在内。

弗雷迪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以前,是基督新教委员会的成员,曾经把圣经翻译为波纳佩语。弗雷迪迁到库赛埃后,他利用自己的翻译才干,协助弟兄把守望台刊物翻译为库赛埃语。他的家人也忙于向人宣讲王国的信息。他的女儿德西娜放弃大学的奖学金,成为密克罗尼西亚的第一位特别先驱。另一名女儿梅德丽成为正规先驱。弗雷迪的妻子也经常做辅助先驱。

群策群力,兴建聚会所

泽卡赖亚斯·波利原本住在特鲁克岛,是第一个成为海外传道员的密克罗尼西亚人。他有分建立库赛埃的会众。1977年,泽卡赖亚斯还协助兴建库赛埃的王国聚会所和海外传道员之家。

王国聚会所并不是在一个周末建成的。原因是,每个星期日,这个受基督新教控制的海岛都变成一片死寂,因为有一条“安息日”法例禁止居民买卖、饮酒、捕鱼、做工,甚至游戏也不行。即使这样,王国聚会所兴建得相当迅速,令当地居民惊讶不已。弟兄利用当地可以获得的材料,尽量预先建造。其他材料在波纳佩采购,用船只运来。从波纳佩运来的最后一批材料,连同志愿工人,一抵达库赛埃,王国聚会所的雏形就迅速呈现了。今天,这个王国聚会所仍然屹立——不单用来举行每周的聚会,还用来举行大会。

遥远的会众赞美耶和华

1976年,库赛埃的会众成立。由于距离分社太远,会众每月的外勤服务报告,都是利用业余无线电的操作转达波纳佩的。商业航空服务直到1979年才展开。各岛间的船运邮递服务,有时要花六个月的时间。

今天,密克罗尼西亚的所有机场都有柏油跑道,可以让喷射机降落。可是在80年代早期,人飞往库赛埃要坐七座位的小飞机,时常惊险百出。阿瑟·怀特回忆说:“有一次,我和太太在飞往库赛埃的途中遇上风暴,飞机看来迷了路。驾驶员在海面大约30米的上空飞行,寻找库赛埃岛。坐在我们背后的女子大声祷告。我们知道,要是驾驶员找不到库赛埃岛,我们就很可能葬身大海了。幸好库赛埃岛终于在我们眼前出现,我们成功降落在一条权充跑道的狭窄砂砾路上。”

詹姆斯·塔穆拉在波纳佩和库赛埃从事海外传道工作已有17年。他总结许多人的心声说:“我很高兴看见工作在这些偏远的太平洋海岛上大有进展,使耶和华的名字在这些海岛上广为人知。”

罗塔:坚忍不拔的好榜样

在细小的罗塔岛(从关岛可以勉强望见),当局的宣布有时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发出。1970年,有一天市长的声音从扬声器响起,通知罗塔岛的居民耶和华见证人已经抵达,不久就要上门探访他们。市长宣告说:“请开门欢迎他们。”

当天有三位弟兄在罗塔传道,奥古斯丁·卡斯特罗是其中之一。他分发了几本书刊给罗塔的市长,这位市长是奥古斯丁在塞班任职政府部门的时候认识的。这也是市长向居民发出宣布的原因。不及两个钟头,上门探访的弟兄已经把书袋里的所有书刊分发精光。但是这同时引起了教士的反对。

教士干预传道工作

奥古斯丁叙述:“一定有人把我们的探访通知天主教教士。我们探访一个加油站,一名青年正打算接受《导至永生的真理》,可是他一抬头,看见教士就站在他前面。青年立时犹豫起来,紧张不安地告诉我们:‘我想先把书给教士看看有没有问题。’我们看着教士翻弄书页。这个教士跟我很熟,因为我曾经修读神学,本来打算做教士。最后,教士告诉青年:‘只要你不改变信仰,……接受这本书不成问题。’”

1981年,胡安和玛丽·泰塔诺给派到罗塔做特别先驱。他们展开工作之后,这个受天主教会控制的海岛就越发反对见证人。胡安回忆说:“当地的教士跟随我们逐户上门探访,告诉居民耶和华是撒但的别名。教士把标签贴在差不多每家的门口,上面写着:‘这是个天主教家庭,请尊重我们的信仰。’教士还差遣男孩出去,把我们分发给居民的一切书刊没收烧掉。”

住户又恨又惧

泰塔诺夫妇跟罗塔的居民一样,都是夏莫罗人。他们两人都能够说夏莫罗语;虽然这样,他们依然受人憎恨。

胡安说:“一次,有一个住户恐吓我说,他要‘用棒球棒把我身上每根骨头都打断’。第二天,这名男子遭遇汽车失事,断了两条腿和一条手臂。村民说因为他口吐凶言,所以天主惩罚他;这使村民都害怕见证人。”

成果虽少,仍保持积极

过去25年间,海外传道员花了无数小时向罗塔的居民传道。他们虽然尽了一切努力,当地的2500人口中,只有八个人是王国宣扬者;这个数目还包括一对特别先驱夫妇在内。即使这样,忠信的见证人依然努力不懈,坚忍不拔,一点也没有灰心。

海外传道员加里·安德森说:“在罗塔传道十分艰难,这是无可置疑的。不过,即使最恶劣的情势,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罗塔是会改变的。凭着耶和华的支持,凡事都可能。”

瑙鲁:寻得真正财富

瑙鲁共和国大约有7000人口,一度被视为世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虽然这样,当地的居民也需要王国的信息。人民的财富多半从露天开采磷酸盐得来,结果采矿破坏了这个小岛的大部分土地。这个海岛跟真正的乐园相去天渊。现在岛上也经历严重的经济难题。

起初,见证人在瑙鲁传讲王国信息并不受欢迎。1979年,一位海外传道员从马绍尔群岛到瑙鲁来撒播真理的种子,却给驱逐出境,被三位警察押解上飞机。

这位海外传道员给驱逐出境以前,曾经跟汉弗莱·塔特姆研读圣经。之后,汉弗莱自己继续研读。后来,纳特·米勒以周游监督的身分探访,在瑙鲁停留几天,汉弗莱请求受浸。米勒回忆说:“由于我们的工作在当地未获法律认可,所以我们要等到入黑才举行浸礼。我们一起走进太平洋,大约步行了30米远,然后汉弗莱就在那里受了浸,当地居民一无所知。”

1995年以前,逐家逐户的传道工作在瑙鲁是受禁止的。今天,从外地来的人仍然不许在瑙鲁逐户传道。不过,政府当局现已准许土生的瑙鲁人享有传道自由,因此当地小群受了浸的见证人能够公开向人谈论圣经。

汉弗莱弟兄在瑙鲁的细小会众里担任长老的职位,直到他在1995年去世为止。汉弗莱弟兄还担任翻译员的工作,为见证人同工把单张和受难纪念聚会的邀请信翻译为瑙鲁语。瑙鲁的耶和华见证人虽然寥寥可数,却努力向邻人指出属灵财富的价值,告诉人这种财富能够带来永远的生命。——箴言3:1,2,13-18

太平洋各岛有地上乐园的美誉,可是,在这个美丽的形象背后,残酷的现实是:不少密克罗尼西亚人正在挣扎求存。他们以往的简朴生活已经受到文明罪恶所污染;现在他们饱受各种有害事物所困扰,包括电视、罪行、吸毒、传染病等,实在不胜枚举。岛上的居民越来越意识到,耶和华见证人所传讲的王国信息才是解决与日俱增的难题的惟一救药。

关岛分社负责督导密克罗尼西亚的传道工作。跟守望台社辖下103个分社比较起来,关岛分社属下的传道员人数并不多,不过,这个分社所照管的地区,却是世上最大的之一。住在这些偏远海岛上的弟兄姊妹虽然隔着大片海洋,却依然感到跟耶和华的组织很接近。他们经常读到以自己的语文出版的圣经书刊,有大会定期举行,也有周游监督定期作属灵探访。这一切使他们深深意识到自己是国际弟兄团体的一分子。

在这些孤立地区服务的海外传道员也深深意识到,耶和华的子民当中弥漫着爱心。每年夏天,社方安排这些海外传道员到关岛参加区务大会,而大会时常跟带务监督的探访互相配合。罗德尼·阿吉米内做海外传道员已经超过20年,他也以周游监督的身分在密克罗尼西亚服务。有一次,他解释为什么每年到关岛出席大会十分重要,说:“这个安排把在不同海岛服务的海外传道员联系起来,帮助我们保持坚忍。”

在这些遥远的海岛,弟兄们还获得其他帮助。1993年,关岛分社在治理机构督导下成立了医院资讯服务部。从这个时候起,密克罗尼西亚各群岛都有自己的医院联络委员会设立起来。每年分社为从事全时工作的传道员举办先驱服务训练班,还有王国服事职务训练班不时举行,去训练各群会众的监督。另外,关岛分社在1994年设立了一个建筑部门,统筹密克罗尼西亚一切兴建王国聚会所和海外传道员之家的工作和计划。

过去四十年间,海外传道员和当地的传道员孜孜不倦,努力帮助了不少岛民认识并爱戴耶和华。现在有些岛民正在当地的会众里带头,辛勤工作,告诉人上帝的旨意是要使全个地球都成为乐园。

密克罗尼西亚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感谢耶和华的组织提供仁爱的保护和指引,叫以赛亚书51:5的预言能够实现:“海岛都要等候我[耶和华],倚赖我的膀臂。”

[第210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日本

密克罗尼西亚

塞班

罗塔

关岛

雅浦

贝劳

波纳佩

特鲁克群岛

库赛埃

瑙鲁

马绍尔群岛

基里巴斯

夏威夷

[第208页的整页图片]

[第213页的图片]

萨姆与弗吉尼亚·维格尔摄于关岛第一所王国聚会所前

[第215页的图片]

上图:海外传道员默尔和弗恩·洛马斯特

关岛分社委员会的首任统筹者纳撒尼尔·米勒(与他的妻子艾琳,现已去世)

[第216页的图片]

关岛分社办事处及分社委员会成员(从左至右:朱利安·阿基、萨尔瓦多·索里亚诺、阿瑟·怀特)

[第218页的图片]

1994年带务监督探访期间,海外传道员聚集起来

[第223页的图片]

1,2.位于基里巴斯的王国聚会所兼海外传道员之家,是通过国际合作建成的

3.纳里基·考图与妻子坦尼蒂

4.在基里巴斯主持圣经研究

[第227页的图片]

埃贝耶王国聚会所的传道员

[第228页的图片]

当地的热心长老奥古斯丁·卡斯特罗

[第229页的图片]

罗伯特与莎伦·利文斯通

[第234页的图片]

热烈欢迎新来的海外传道员

[第236页的图片]

乘船作见证,随时浑身湿透

[第237页的图片]

举行聚会的地方不再是厨房而是王国聚会所

[第237页的图片]

最早在波纳佩传道的见证人,卡尔和里卡·丹尼斯

[第238页的图片]

海外传道员尼尔·梅基兼任翻译员

[第241页的图片]

资深的先驱奥巴桑·马德准备出发传道

左图:乘坐轻型货车集体出发传道

[第243页的图片]

在雅浦作见证

右图:默尔·洛马斯特与雅浦岛石钱,摄于乡村“银行”

[第246页的图片]

在库赛埃,过桥必须步履稳健才行

[第246页的图片]

弗雷迪·埃德温(左)与妻子、儿女和孙儿合照

[第251页的图片]

要应付种种艰辛的罗塔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