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10:1-42
脚注
注释
使徒 又译“被派出去的”。译作“使徒”的希腊语词a·poʹsto·los源自动词a·po·stelʹlo,这个动词的意思是“派出去”。(太10:5;路11:49;14:32)在约翰福音13:16,耶稣说的“被派的”就是译自a·poʹsto·los一词,由此可以清楚看出这个词的基本意思。
叫做彼得的西门 在圣经原文中,彼得有五个不同的名字:(1)“西满”(Symeon),用希腊字母拼写的希伯来语名字;(2)“西门”(Simon),希腊语名字(“西满”和“西门”都源自意思为“听”或“听见”的希伯来语动词);(3)“彼得”(Peter),希腊语名字,意思是“一块磐石”,圣经中只有他叫这个名字;(4)“矶法”(Cephas),跟“彼得”对应的闪米特名字,也许跟约伯记30:6及耶利米书4:29里的希伯来语词ke·phimʹ(意思是“岩石”)有关;(5)“西门·彼得”,由两个希腊语名字合并而成。(徒15:14;约1:42;太16:16)
收税人 很多犹太人为罗马政府做收税的工作。这些犹太人被民众憎恨,因为他们不但为人民讨厌的外族政权工作,还肆意征收超过政府规定税率的税金。犹太人通常会避开收税人,认为他们跟罪人和娼妓是同一类人。(太11:19;21:32)
利未 平行记载马太福音9:9说,这个门徒名叫马太。马可和路加在记载关于他的事时,如果谈到他曾经是个收税人,就用利未这个名字来称呼他(路5:27,29),但如果谈到他是十二使徒之一,则用马太这个名字(可3:18;路6:15;徒1:13)。圣经没有说利未是不是在成为耶稣的门徒之前就叫马太。在福音书的执笔者中,只有马可提到利未(又名马太)是亚勒腓的儿子。(另见可3:18的注释)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这个雅各显然跟马可福音15:40提到的“小雅各”是同一个人。一般认为,本节经文的亚勒腓就是约翰福音19:25提到的克罗巴。如果是这样,他可能就是“另一个马利亚”的丈夫。(太27:56;28:1;可15:40;16:1;路24:10)这个亚勒腓跟马可福音2:14提到的利未的父亲亚勒腓,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巴多罗买 意思是“多尔买的儿子”。一般认为,他就是拿但业。(约1:45,46)比较一下四福音书就会留意到,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里,巴多罗买和腓力的名字是一起出现的,而约翰福音也把拿但业和腓力联系在一起。(太10:3;路6:14)
收税人 马太曾是个收税人,他在写福音书的时候就常常提到具体的数字、金钱和价值。(太17:27;26:15;27:3)跟其他福音书的执笔者相比,马太更懂得善用数字。例如,他把耶稣的族谱分成3组,每组14代。(太1:1-17)此外,他在主祷文里列出7项祈求(太6:9-13),在马太福音第13章里列出7个比喻,也在马太福音23:13-36里列出耶稣7次谴责人“有祸了”。关于“收税人”一词,另见太5:46的注释。
马太 也叫利未。(另见可2:14和路5:27的注释)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见可3:18的注释。
达太 在路加福音6:16以及使徒行传1:13的使徒名单中,都没有“达太”这个名字,却提到了一个称为“雅各的儿子犹大”的人。由此可以推断出,“达太”就是“雅各的儿子犹大”,而这个犹大就是约翰提到的使徒“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约14:22)也许是为了避免跟叛徒加略人犹大混淆,这个犹大有时会被称为“达太”。
热心人 使徒西门的外号,用来区别他和使徒西门·彼得。(可3:18)在这里,译作“热心人”的希腊语词看来源自一个希伯来语词或阿拉米语词,意思是“激进派”或“热心的人”。路加谈到西门的这个外号时,用的是另一个希腊语词ze·lo·tesʹ,意思也是“激进派”或“热心的人”。(路6:15;徒1:13)西门有这个外号,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属于激进派(一个反抗罗马政府的犹太党派),也可能是因为他十分热心、充满热诚。
加略人 意思可能是“来自加略的人”。犹大的父亲西门也称为“加略人”。(约6:71)一般认为,这个称呼表明西门和犹大来自犹地亚的城镇加略希斯伦。(书15:25)如果是这样,犹大就是十二使徒中唯一的犹地亚人,其他使徒都是加利利人。
传道 希腊语原文的基本意思是“以公众使者的身份宣告”。这个词强调宣告的方式,通常是指公开地向大众宣讲,而不是向特定的一群人布道。
天上的王国近了 这是耶稣传道的主题,内容跟一个统治世界的新政府有关。(太10:7;可1:15)大约在耶稣受浸前半年,施浸者约翰已经开始宣讲一个类似的信息。(太3:1,2)但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耶稣可以说王国“近了”,因为他以上帝挑选的未来君王的身份来到世人当中了。没有记录显示,耶稣的门徒在他去世后继续传讲说,天上的王国“近了”。
要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个地方 耶稣在这里告诉使徒,他们到了一个城镇后,哪一家愿意款待他们,他们就该住在哪一家。后来,耶稣给了70个门徒同样的指示,吩咐他们“不要从一家到另一家搬来搬去”。(路10:1-7)如果他们不追求更舒适的环境或更多的物质享受,不因此而搬来搬去,就能表明跟他们的传道使命相比,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
住在那里 见可6:10的注释。
平安 又译“安宁”。(另见词语解释“安宁”)
抖落脚上的尘土 门徒做出这个举动是要表示,当那个地方受上帝惩罚时,他们不承担任何责任。马可福音6:11和路加福音9:5也有类似的说法,而且都补充了一句话:“表明他们已经受到警告”。保罗和巴拿巴在皮西迪亚的安提阿就按照这个指示做了。(徒13:51)保罗在哥林多也做出类似的举动,他“抖抖衣服”,接着解释说:“你们如果灭亡,就要自己承担血债,我是清白的。”(徒18:6)这些举动对门徒来说可能并不陌生。那时候,恪守宗教信仰的犹太人觉得外族人地区的尘土都是不洁的,所以当他们从这些地区回到犹太人的地区前,会先抖落脚上的尘土。不过,耶稣给门徒这些指示时,想要表达的显然是不同的意思。
实在 希腊语词a·menʹ(阿们)是希伯来语词ʹa·menʹ的转写,意思是“诚心希望如此”或“确实如此”。在圣经原文里,耶稣经常会先说出这个词,然后才陈述事情、许下承诺或说出预言,借此强调他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学者说,耶稣使用“实在”(阿们)这个词的方式,在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约翰福音的原文中,耶稣总是把a·menʹ这个词重复说两次,中文译作“实实在在”。(另见约1:51的注释)
连……遭受的惩罚,也比……遭受的轻 耶稣在这里显然用了夸张的说法,他的原意应该不是要人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他的话。(耶稣在其他场合也用过夸张的说法,参看太5:18;路16:17;21:33。)耶稣说:“在那一日[指审判日],连所多玛遭受的惩罚,也比那座城遭受的轻呢。”(太10:15;11:22,24;路10:14)不过,他的意思不是说,“所多玛”的居民一定会在审判日出现。(参看犹7)他可能只是要说明,有些城镇跟哥拉逊、伯赛大和迦百农一样,其中大部分居民对真理的反应都极其冷淡,实在该受谴责。(路10:13-15)值得留意的是,古代所多玛的遭遇早已成了众所周知的事,人们在谈到上帝的愤怒和审判时常常会提到这个例子。(申29:23;赛1:9;哀4:6)
看哪! 希腊语是i·douʹ,这个词常被用来提醒读者注意接下来发生的事,鼓励读者想象当时的场景或留意叙述中提到的细节,也被用来强调或介绍一些新的或令人惊讶的事物。这个词除了译作“看哪”,也会按照语境翻作其他词语,有时则会省略不译。在《希腊语经卷》,这个词经常出现在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启示录里。跟这个词对应的希伯来语词也经常出现在《希伯来语经卷》中。
好像鸽子 耶稣受浸时,“上帝的神圣力量”降在他身上,情形看来就像鸽子拍动着翅膀降落一样。鸽子既有神圣的用途,也有象征意义。鸽子可以用来献祭(可11:15;约2:14-16),也象征清白无邪(太10:16)。挪亚放出去的鸽子把一片橄榄叶带回方舟,既表明洪水退去了(创8:11),也表明一段安舒的日子即将来到(创5:29)。因此,在耶稣受浸时,耶和华可能是借着鸽子来让人留意,他的儿子耶稣身为弥赛亚所肩负的使命:清白无罪的耶稣将为人类牺牲生命,借此奠下基础,让人类能在他的统治下进入一段安舒的时期。
看哪! 见太1:23的注释。
要像蛇一样谨慎 在这里,谨慎的意思是慎重、精明、机智。动物学家留意到,大多数蛇都非常警惕,遇到危险时通常会逃走而不是主动出击。因此,耶稣这样说是想提醒门徒,在传道时要谨慎地面对反对者,也要避开可能遇到的危险。
像鸽子一样清白无邪 耶稣提醒门徒既要谨慎又要清白无邪,这两方面是互相补足的。(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要像蛇一样谨慎)译作“清白无邪”的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混合的”,也就是“没有受到玷污的”或“纯净的”。这个词也出现在罗马书16:19(“在恶事上却清白无邪”)以及腓立比书2:15(“你们就能无可指责,清白无邪”)。在马太福音10:16这里,“清白无邪”的意思看来包括真心真意、诚实无伪、毫无诡计、动机纯正。在希伯来语的诗歌和比喻中,鸽子有时用来象征这一类品格。(歌2:14;5:2;参看太3:16的注释)耶稣强调的要点是,“绵羊”般的门徒在“狼群”般的迫害者当中,必须既像蛇一样谨慎、机智,又像鸽子一样清白无邪、心地纯洁、无可指责。(路10:3)
最高法庭 指公议会。这个具有审判权力的机构位于耶路撒冷,由大祭司以及70个长老和抄经士组成。犹太人把公议会的判决看作是最终的判决。(另见词语解释“公议会”)
公议会 指位于耶路撒冷的犹太最高法庭。译作“公议会”的希腊语词是sy·neʹdri·on,字面意思是“一同坐下”。虽然这个词泛指集会或会议,但在以色列可以指宗教方面的司法机构或法庭。(另见太5:22的注释;词语解释;附录B12,其中标示了公议会大厅的可能位置)
地方法庭 译作“地方法庭”的希腊语词是sy·neʹdri·on的复数形式。在《希腊语经卷》中,sy·neʹdri·on最常用来指公议会,也就是位于耶路撒冷的犹太最高法庭。(另见词语解释“公议会”以及太5:22;26:59的注释)不过,这个词也泛指公众集会或聚会。本节经文里的“地方法庭”是指在各地会堂里运作的法庭,有权对人施行鞭打的刑罚,也可以把人逐出会堂。(太23:34;可13:9;路21:12;约9:22;12:42;16:2)
为了我的名 在圣经中,“名”这个词有时代表拥有这个名字的个体、他的名声以及他代表的一切。(另见太6:9的注释)至于耶稣的名,则还代表天父赐给他的权力和地位。(太28:18;腓2:9,10;来1:3,4及脚注)耶稣在这里表明,人们会憎恨他的门徒是因为他的名代表的一切,包括他是上帝任命的统治者,是万王之王,是所有想要得到生命的人都必须臣服的那一位。(另见约15:21的注释)
忍耐 译作“忍耐”的希腊语动词(hy·po·meʹno)的字面意思是“留在[某种情况]之下”。这个词表达的意思通常是“留下而不是逃走”“站稳立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太10:22;罗12:12;来10:32;雅5:11)在本节经文里,这个词指的是基督的门徒在反对和考验下继续坚守信仰。(太24:9-12)
人子 又译“人的儿子”。这个称呼在福音书里出现约80次。耶稣自称“人子”,显然是为了强调他是一个由女子所生、有血有肉的人,也强调他跟亚当完全对等,因此能救赎人类摆脱罪和死。(罗5:12,14-15)此外,这个称呼能让人看出耶稣就是弥赛亚,也就是基督。(但7:13,14;另见词语解释)
人子 见太8:20的注释。
尚且……何况…… 耶稣经常用这样的推理方式,从简单的事实推论出重要的结论。他首先会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或人们熟知的道理,然后根据提到的事实作出一个更加无可反驳的结论。(太10:25;12:12;路11:13;12:28)
尚且……何况…… 见太7:11的注释。
别西卜 在原文里,“别西卜”(Beelzebub)可能是“巴力西卜”(Baal-zebub)的另一种拼法。“巴力西卜”是以革伦的非利士人崇拜的巴力神(王下1:3),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苍蝇的主人”。有些希腊语抄本所用的拼法稍有不同,包括Beelzeboul和Beezeboul,意思也许是“高处居所的主人”。但如果这两个拼法是特意要跟希伯来语词zeʹvel(意即粪便,这个词没有在圣经出现)相似,那么意思也许是“粪便的主人”。马太福音12:24显示,“别西卜”指的是邪灵的首领撒但。
在明处说出来 意思是在公众面前、公开地说出来。
在房顶上广传开去 这个说法的意思是“向公众宣告”。圣经时代的房屋都有平顶,人们可以在房顶上宣告消息,也可以在房顶上进行其他活动,引起公众注意。(撒下16:22)
生命 指将来通过复活而得到的生命。译作“生命”的希腊语词psy·kheʹ(普绪克)及其对应的希伯来语词neʹphesh(尼发希)(有些中文译本把这两个词译作“灵魂”),基本上是指:(1)人;(2)动物;(3)人或动物的生命。(创1:20;2:7;民31:28;彼前3:20)希腊语词psy·kheʹ用来指“人的生命”的例子还包括:马太福音6:25;10:39;16:25,26;马可福音8:35-37;路加福音12:20;约翰福音10:11,15;12:25;13:37,38;15:13;使徒行传20:10。这样的经文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能把生命和身体都毁灭……的 只有上帝能够毁灭一个人的“生命”(这里指重获生命的机会),也只有他能够使人复活,让人得享永远的生命。本节经文是一个例子,表明psy·kheʹ(普绪克,有些中文译本译作“灵魂”)是会死的,是能够被毁灭的。其他例子还包括:马可福音3:4;路加福音17:33;约翰福音12:25;使徒行传3:23。
麻雀 希腊语词strou·thiʹon是一个指小形式的词,可以指任何小鸟,不过通常指麻雀。在售卖给人作食物的鸟类中,麻雀是最便宜的。
一个小钱 直译“一枚阿沙利安”。这是当时一个人工作45分钟的工资。(另见附录B14)在这个场合,耶稣是第三次在加利利进行传道之旅,他说“两只”麻雀的售价是一枚阿沙利安。在另一个场合,看来是一年后,耶稣在犹地亚传道期间说,两枚阿沙利安可以买到五只麻雀。(路12:6)比较这两个记载就能看出,麻雀对商人来说没什么价值,第五只可以免费赠送。
就连你们的头发也全都数过了 据估计,一般人平均有超过10万根头发。耶和华非常了解我们,连这么微小的细节他都一清二楚。由此我们可以确信,他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一个跟从基督的人。
和平 又译“安宁”。(另见词语解释“安宁”)
愿意背负 意思是,做耶稣的门徒就要愿意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和后果。
苦刑柱 又译“行刑柱”。这里是希腊语词stau·rosʹ(斯陶罗斯)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古典希腊语中,这个词主要是指一根直立的木柱或桩子。这个词有时也比喻跟随耶稣的人会经历的苦难、羞辱、折磨甚至死亡。(另见词语解释)
生命 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奉……的名为他们施浸 又译“让他们奉……的名受浸”。译作“名”的希腊语词是oʹno·ma,不仅限于指名字本身。在这里,“奉……的名”意味着承认天父和他儿子的权威和地位,也承认神圣力量的角色。受浸的人承认这几点,他跟上帝的关系就会翻开崭新的一页。(参看太10:41的注释)
多媒体资料


在以色列,狼这种掠食动物主要在夜间出没。(哈1:8)狼凶猛好斗、贪婪成性,攻击羊群时会咬死很多羊,数目往往超过自己能吃下或拖走的。圣经常用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和习性,来象征或好或坏的品格特征。例如,在雅各的临终预言里,便雅悯部族被形容为骁勇善战的狼(学名:Canis lupus)。(创49:27)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狼被用来描述一些不好的特质,例如凶残、贪婪、恶毒、狡猾。在圣经中被比作狼的有假先知(太7:15)、猛烈反对基督徒的传道工作的人(太10:16;路10:3),以及那些危害基督徒会众的假导师(徒20:29,30)。牧人会密切留意狼对羊群构成的威胁。耶稣说,“雇工……看到狼来了,就会撇下绵羊逃走”。跟“不关心绵羊”的雇工不同,耶稣是“好牧人”,他“为绵羊牺牲生命”。(约10:11-13)

图中的鞭子是最残酷的一种鞭刑工具,由一个手柄和几条固定在手柄上的绳索或皮条组成。这种鞭子上有尖突的骨头或金属,用来加重鞭打的痛苦。

在圣经时代,人们常常在住宅的房顶进行各种活动。做父亲的可能会把家人聚集在房顶,在那里教导他们有关耶和华的事。在住棚节期间,人们会在房顶上搭建棚子。(利23:41,42;申16:13-15)人们也会在那里做一些杂务,例如晾晒麻秆。(书2:6)有时人们会在房顶睡觉。(撒上9:25,26)房顶上进行的任何活动都很容易被人看到。(撒下16:22)在房顶上宣告的消息很容易让邻居和路过的人听到。

欣嫩谷是位于古耶路撒冷南面和西南面的山谷。在耶稣的时代,欣嫩谷是焚烧垃圾的地方,正好用来象征彻底的毁灭。

在售卖给人作食物的鸟类中,麻雀是最便宜的。在圣经时代,一个人工作45分钟的收入就可以买到两只麻雀。译作“麻雀”的希腊语词可以指各种小鸟,包括家麻雀(学名:Passer domesticus biblicus)和黑胸麻雀(学名:Passer hispaniolensis)。这两种麻雀在以色列仍然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