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我們究竟在吃些什麼?

我們究竟在吃些什麼?

我們究竟在吃些什麼?

改造食物其實並非新事。長久以來,人類早已掌握改造食物的技術,世代相傳。例如,透過精良的育種方法,許多農作物和牲畜牛羊都有了新品種。美國糧食和藥物管理局發言人說得一點不假:「你能買到的食物,幾乎全都是經過傳統的育種方法改造而成的。」

當然,育種不是改造食物的惟一方法。食品業還發展出各種食品處理和加工的程序,為的是增進產品的味道和色澤,劃一質量,或者為了防腐。因此,經過加工改造的食品對一般消費者來說,並不陌生。

然而,越來越多消費者卻對現代的加工食品感到憂心。為什麼呢?有人擔心,現代高科技可能使食物變質,對人有害無益。那麼,這是杞人憂天嗎?且讓我們先來看看惹人關注的三大課題。 *

激素和抗生素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已採用含少量抗生素的飼料,去餵飼牲畜家禽,目的是要減低動物染病的風險。如果養殖場環境擁擠,這個方法尤其奏效。此外,也有人把激素(荷爾蒙)放進飼料中去,使動物發育更快。據稱,激素和抗生素均能保護動物免受疫病感染,令集約農業的利潤更豐厚,最終因為產品價格較低廉,也令消費者受惠。

說到這裡,問題還不大。但是,用這些有添加物的飼料餵飼牲口,在人食用以後會否有損健康呢?據歐洲共同體轄下的經濟及社會委員會一份報告指出,鮮肉中如果有細菌殘留,是抗生素還沒殺掉的,人類吃肉後仍有機會受細菌感染。報告也發現:「沙門氏菌和彎曲菌屬就是這類殘留細菌之一,它們有可能通過食物鏈,成為嚴重疾病的病原體。」再說,如果食物鏈中殘留的不單是細菌,還有抗生素的話,那又怎樣呢?有人擔心,這些細菌一旦在人體內,就能逐漸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日後更難以殲滅。

至於注射過激素的肉類又安全嗎?德國慕尼黑一位教授,海因里希·卡格博士評論說:「各界專家一致認為,只要食物加工的過程是依照指定程序進行的,含激素的肉類不會損害人體健康。」可是,德國的《週報》就肉類含激素是否安全的問題報導:「在過去15年間,研究人員的意見依然莫衷一是,言人人殊。」在法國,公眾對於這類肉食的反應十分清晰,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我們不吃注射過激素的肉!」由此可見,有關問題仍然甚囂塵上,難有定論。

輻照食品

自1916年,輻照食品在瑞典進行實驗以來,全球至少已有39個國家批准生產商,以小劑量的輻射來處理食物,包括馬鈴薯、玉米、水果和各種肉類等。為什麼要用輻射線來處理食物呢?據稱,這種方法能把食物中大部分細菌、昆蟲和寄生蟲殺掉,從而減低人類因食物染病的機會。另一方面,輻照食品的保存期也相對較長。

毫無疑問,專家一致公認:新鮮、衛生的食物是最理想的選擇。但值得留意的是,在這個時代,誰還願意費時費力烹煮新鮮的食物呢?據《試驗》雜誌報導,一般人平均花在三餐的時間如下:「早餐10分鐘吃完,午餐和晚餐各佔15分鐘。」毋怪許多消費者都寧願購買可以即時食用,而且貯存期較長的食品。那末,輻照食物安全嗎?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出版了一份由環球專家合編的調查報告。據報告指出:輻照食品「不但不損健康,而且營養豐富」。支持者更把輻照食品比作以輻射線消毒的繃帶,以及把行李放進機場的電子掃瞄器一樣安全。可是,另一邊廂,反對的聲音則堅稱輻射線令食物的天然養分流失,並可能引發一些未為人知的危機。

基因改造食物

在過去好一段日子,遺傳學家早已懂得把生物遺傳密碼的基因移植到同類生物上去。可是,嶄新的科技要先進多了。例如,科學家能夠從魚身上取出基因,導入草莓和番茄裡去,使這些蔬果更耐寒。

對於基因改造食物 *,支持和反對雙方的論據我們也聽過不少。支持者認為,就以植物配種方法為例,生物工程的新科技比傳統方法要來得可靠,容易掌握以及預計成效,並能增加作物產量,有助解決糧荒。問題是,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呢?

2000年7月,來自英國、美國、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各大研究院的科學家,曾就基因改造食物發表報告,部分內容如下:「現時,全球種植基因改造食物的試驗農場面積逾3000萬公頃;到目前為止,卻未發現任何人因為進食基因改造食物或加工產品,出現健康問題。」在一些國家裡,基因改造食物被人視為跟傳統食品同樣安全。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些角落,公眾對基因改造食物仍心存疑懼。例如,在奧地利、英國和法國,許多人對這種食品頗有戒心。有關基因改造食物,荷蘭一個政客說:「我們就是不喜歡這類食品。」此外,批評的聲音提出警告,基因改造食物,勢將掀起不少道德倫理方面的爭議,甚至生態環境也受到破壞。

此外,有科學家認為,基因改造食物的歷史尚淺,究竟對人類是禍是福,有待進一步的實驗證明,才知分曉。舉個例,英國醫學協會認為基因工程學將大大造福國民,但同時指出基因改造食物可能造成過敏症,值得關注。言下之意,就是有關方面「必須作進一步研究」才行。

作明智選擇

在一些國家裡,八成食物都是經過加工處理的。食物添加劑除了用來調色調味,使產品質量保持劃一,還能夠延長食物的保存期。事實上,正如一本參考書所說:「現時流行什麼低熱量小食,什麼即食便當,如果沒有食物添加劑,根本就不可能製造出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這類食品最有可能含基因改造的成分。

多年來,全球農業生產採用的部分技術也是為人詬病的。使用有毒的農藥就是一例。此外,食品業使用添加劑可能令人產生過敏反應也是眾所周知的。那末,最新的食品加工技術是否對人類健康構成更大威脅呢?關於這個問題,就連專家的意見也不一致。事實上,由於正反雙方都各有大堆言之鑿鑿、擲地有聲的科學研究報告加以支持,令問題更趨兩極化。

今天,許多人明白,反正高科技食品是避不了的,而且有更迫切的問題需要先解決,所以乾脆既來之,則安之就算了。然而,另一些人對食物安全的憂慮卻揮之不去。如果你和家人擔心食物經過重重加工程序而變質的話,你又能夠做些什麼呢?接下來的文章會探討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以供參考。然而,我們必須對這個問題抱平衡合理的看法。

食物安全跟身體健康一樣。目前,世界上根本沒有盡如人意、萬無一失這回事的。據德國《自然與世界》雜誌指出,儘管你選購、烹煮食物都一絲不苟,你吃後能吸收多少營養,其實是難以確知的。對一個人有益的食物,對另一個人也許有害。因此,明智的做法就是觀點要平衡,做事不走極端。

誠然,聖經沒有教我們在現代高科技食品中如何取捨。可是,聖經卻教導我們培養一種重要的特質。腓立比書4:5說:「當讓所有人知道你們通情達理。」通情達理的人既懂得作平衡合理的抉擇,不走極端,也不會堅持別人該吃什麼,不吃什麼。合理的人也不會跟看法不同的人辯論,糾纏不休,以致大傷和氣。

話說回頭,吃東西也不能完全沒有風險,所謂「禍從口入」,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風險包括什麼呢?我們可以採取什麼預防措施?

[腳注]

^ 4段 我們選擇吃些什麼主要是個人的喜好。無論某類食品是用哪種科學方法處理過的,《儆醒!》雜誌也無意品評它們孰優孰劣。這系列的文章旨在向讀者綜述一些已知的事實。

[第4頁的圖片]

肉牛若以混進激素和抗生素的飼料來餵飼,吃牛肉的人會因此生病嗎?

[第6頁的圖片]

明智的消費者應該細讀食物標籤上的說明

[第7頁的圖片]

定時選購新鮮食品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