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全世界最主要的煙草客戶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報導,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香煙製造商兼香煙客戶。中國人口有十二億,其中三億男性和二千萬女性都是煙民」。來自北京中華預防醫學研究院和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的醫生,聯同西方醫生公布了一個全國的調查報告,接受調查的人逾十二萬。他們獲得什麼結論?中國正鬧「早期香煙流行症,現時活著的煙民至少會有五千萬不能盡享天年就要死去」。自1984年以來,初嘗抽煙滋味的中國人平均年齡提早了三年,從28歲變成25歲。只有少數煙民意識到抽煙可引致肺癌和心臟病。

父母關心,兒女開心

《多倫多星報》報導:「現在科學家說,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在於家長關心他的學業,同時把這種關注表達出來。」自1994年以來,加拿大統計處及加拿大人力資源發展局合作,研究2萬3000名年齡介於4至11歲加拿大兒童的成長和健康狀況。很明顯,加拿大絕大部分父母都十分關注兒女的學業,尤以兒女就學最初幾年為然。報告說,「九成半10至11歲的兒童說,父母時常或時刻都鼓勵他們要勤力讀書」,百分之87的家長「在兒女讀一至三年級時,每天和兒女一起讀書」。多倫多區學校委員會的養育子女計劃主管瑪麗·戈登說:「現在我們看出,人無須家財豐厚、學識豐富才能做個好家長,只要你肯跟兒女在一起,密切留意他們,對他們表現關注就行了。」她又說:「幫助兒童智力成長的就是這種哺育關係,一切最先在家裡開始。」

青少年與電話

誰都知道青少年愛打電話聊天。波蘭的《女朋友》週刊說:「他們為了找開心,或覺得無聊就拿起聽筒來。」然而,許多青少年卻沒有想過自己聊了多久,也沒有理會要付多少電話費。有什麼應付方法?這份雜誌建議要年輕人至少支付部分電話費。它也建議要提醒青少年「電話人人有分,其他人不時也要用電話的」。

甲蟲槍手

倫敦《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利用高速拍攝的照片觀察到放屁甲蟲的噴射結構機制。這種機制使牠百發百中地射出昆蟲世界最厲害的武器。」原來甲蟲腹部末端有一對盾狀的導向裝置,利用這個裝置,甲蟲能瞄準來敵,射出一種熾熱的酸性液體;瞬息間,「敵人」已憋得透不過氣來。甲蟲本身不怕這種酸液,牠還可以噴些酸液在自己身上某些重要部位,包括背部,以保護自己。這樣,每逢有成群小昆蟲(例如螞蟻)來襲擊牠時,牠也不用害怕。紐約伊薩卡市科內爾大學,那些用高速拍攝方法捕捉到甲蟲上述舉動的科學家說:「雖然大家已經知道放屁甲蟲轉動腹部末端就能瞄向目標發射,我們現在才知道牠是百發百中的槍手。」

廚房怒火

倫敦《獨立報》報導:「越來越複雜的高科技家用電器正觸發一場『廚房怒火』。」泄氣的用戶「發現,要是沒花上許多小時詳讀說明書,就不懂得怎樣使用微波爐煮一碗湯,無法使用洗衣機洗一對襪,也無法使用攪拌器」。心理學家指出,現代科技使一種電器能有多種用途,並舉出錄像放映機作為這類過度複雜設計的例子。曼徹斯特大學心理系教授卡里·庫珀說:「人們在工作和其他地方都要應付最新科技,他們回到自己家裡就想過一種可以忘卻工作的簡單生活。」

生吃豆芽危害健康

《FDA消費者》雜誌報導,在接到食物引致的疾病上升的報告後,美國糧食與藥物管理局籲請所有想減少因食物致病的人,應避免吃未經煮熟的豆芽。許多人喜歡吃生苜蓿、紅花草、豆芽。可是,《紐約時報》報導,在許多國家,這類豆芽與細菌感染有很密切的關係。年幼的孩童、年老的人,以及那些免疫系統衰弱的人特別容易受到感染。研究人員嘗試不同消滅細菌的方法,包括把豆芽浸在氯或酒精溶液裡,但兩種方法都無法徹底消除細菌。該報說:「發芽過程所需的潮濕、暖和的氣溫是微生物滋生繁殖最理想不過的環境。」

倫敦的語言

英國倫敦《泰晤士報》報導,倫敦學童說至少307種語言。現時倫敦語言初步調查報告的作者之一,菲利普·貝克對這麼多不同語言感到詫異。他說:「目前倫敦語言的數目甚至比紐約還要多,我們可以肯定倫敦是世上語言最多的城市。」307種語言還沒有把數以百計方言計算在內,因此307這個數字也許是低估了。倫敦市85萬學童當中,只有三分之二家裡是說英語的。最大的外語群來自印度次大陸。倫敦人所說的非洲語言至少有一百種。僅在一個學校,學生就說58種語言了。

真菌突襲!

《明鏡》週刊報導,腳癬正迅速地在德國蔓延。腳癬是一種痛苦的真菌感染,感染部位包括腳趾和腳掌。五個德國人當中就有一個患上這種病。在歐洲其他國家,感染率甚至更高。那些赤足在某些空間有限的地方(例如桑拿浴室、游泳池、某些教堂)行走的人,受感染的可能性會較高。真菌孢子的生命力頑強,使用腳部消毒噴霧機或在消毒滌槽裡沖洗也沒有多大效用。因為腳部只跟消毒劑接觸很短時間,這樣行不但未能預防這種腳患,反而會助長它的傳播。你可以怎樣保護自己的腳呢?真菌專家漢斯于爾根·蒂茨醫生建議,在其他人走動的地方要穿拖鞋。最重要的是把腳完全抹乾,尤其在腳趾之間,要保持腳部乾爽,就可以避免真菌滋生和繁殖了。

除去海水的鹽分

《澳大利亞人報》報導,南澳大利亞的一個離島上的海水淡化廠把海水變成食水。這個報導說,雖然海水淡化不是新事,但這裡「所用的科技卻可說是海水淡化的突破,因為這個淡化過程沒有使用任何化學劑」。為了供應食水給坎加魯島彭納肖區400名居民,他們「用高壓把海洋的水迫過一塊薄膜,將鹽分除去。然後把極鹹的水再次倒回海裡」。該報說,雖然大家希望能更廣泛地使用這個新系統,但費用仍十分昂貴,它只比傳統淨化水的方法稍便宜而已。

「他在開會」

《華爾街日報》報導,有人向148名大公司行政主管的秘書作了一個調查。這些秘書當中有百分之47說,她們的老闆曾偶然要她們說謊。一個秘書是得克薩斯州的市場助理,她說為了保住這份工作30年,她要告訴那些找老闆的人,「他在開會」,雖然當時他只是一個人在辦公室裡。有些謊話尤其惹人光火,例如告訴老闆的妻子,你不知道她丈夫在哪裡。一個秘書只因如實告訴來電的人,公司還沒有寄出一張到期的支票,就被老闆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