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深淵大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棲息處,但也是環境最惡劣的棲息處之一……。可是,海洋卻到處都充滿生物,有時甚至多得出奇。」——英國《新科學家》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聯邦法院的一位法官,為最近的一宗判例案件作出以下的裁決:「公立學校的教師在科學課堂上講授[萬物源自精心設計],讓學生可以選擇接受進化論以外的其他解釋,這是違反憲法的。」——美國《紐約時報》

傳媒在2005年做的一個民意測驗顯示,「百分之51的美國人都不相信進化論」。——美國《紐約時報》

一隻重150公斤,名叫哈麗雅特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大龜,在2006年6月死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一個動物園裡。哈麗雅特有175歲,「被認為是世上最長壽的動物」。——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瑞士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某些玉米怎樣抵禦玉米根蟲的侵襲。這些玉米品種能在泥土裡釋放一種氣味,吸引非常小的線蟲前來,把根蟲的幼蟲殺掉。——德國《世界報》

巨魷難得初入鏡

在日本南部的博寧群島附近,科學家首次在深海中拍攝到一隻活生生的巨型魷魚。他們用小魷魚、蝦漿做餌,並在釣鉤之上懸掛著照相機。等著、等著,在900米深的海水中,一隻如假包換的大魷魚上鏡了,估計牠約有8米長。

恐龍吃草有實據

據美聯社報導,科學家發現「恐龍會吃草,因而大感驚訝」。他們分析過在印度找到的蜥腳類動物糞便化石之後,才有這項發現。為什麼新發現使科學家大感驚訝呢?有關報導說,以往人們相信,「在恐龍絕種之後許多年,地球上才有青草生長」。此外,人們一直以為,蜥腳類動物「沒有可以碾碎粗糙草葉的特種牙齒」。研究小組現在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古植物學家卡羅琳·斯特倫貝里負責領導這個小組,她說:「大部分人都不曾想過,[蜥腳類動物]是會吃草的。」

肥蜂怎樣飛得起

有人打趣地說,工程師已證實了蜜蜂是不能飛的。蜜蜂的身體看來「很重」,而翅膀則相對很短,拍動翅膀時,按理來說不能產生足夠的上升動力。《新科學家》週刊報導,為揭開蜜蜂能飛之謎,工程師「用每秒6000片格的速度,拍攝在空中盤旋的蜜蜂。關於蜜蜂的飛行技術,他們形容為「不尋常」。研究小組的一位成員解釋:「蜜蜂翅膀往後劃,掠過90度的弧線,然後掉轉,再往前撥,每秒撲打230次……就像一部螺旋推進器的槳葉旋轉一樣。」這個發現對工程師不無啟發,他們也許能把推進器重新設計,和製造更容易操縱的飛機。

老鼠也是歌唱家

《新科學家》週刊報導:「老鼠懂得一展歌喉……牠們求偶時獻唱的歌兒,比得上鳥兒的那麼複雜。老鼠唱得一手好歌卻不為人知,因為牠們的高頻音調屬超聲波,是人耳聽不見的。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研究員發現,老鼠先生引吭高歌時,「有板有眼,有樂節、有主調,符合『歌』的定義」。老鼠憑著唱功好,躋身歌壇。除了老鼠之外,已知會唱歌的哺乳動物有鯨魚、海豚、部分的蝙蝠,當然還有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