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比埃及的財寶更貴重

比埃及的財寶更貴重

比埃及的財寶更貴重

在歷代偉人中,摩西的確卓爾不群。聖經用了差不多四卷書的篇幅,從出埃及記到申命記,詳述上帝怎樣對待摩西所領導的以色列人。摩西率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成了律法之約的居間人,最後把以色列人帶到應許之地的邊緣。摩西雖然在法老家裡長大,卻蒙上帝授權做他子民的首領。摩西既是先知又是審判官,也是聖經的執筆者。儘管肩負重任,他「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民數記12:3

關於摩西的生平,聖經所記述的主要是他在世最後40年的事跡,也就是從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苦役,到他在120歲去世這段時期所發生的事。摩西由40到80歲,一直在米甸牧羊。據說,「在摩西的一生中,最讓人感興趣但又最鮮為人知的階段」就是頭40年,即從他出生到逃離埃及的那段日子。關於摩西早年的生活,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父母的教養對摩西日後的為人有多大影響?成長環境對他又有什麼影響?他要面對什麼考驗?這一切對我們有什麼教育意義?

在埃及為奴

出埃及記敘述,以色列人移居埃及之後,繁衍興旺,叫法老惶恐不安。為免以色列人多起來,法老用苛暴的手段奴役他們,滿以為這個「巧計」一定成功。在監工無情的鞭撻下,以色列人不但要負重擔、和泥製磚,而且天天都要完成規定數量的磚塊。——出埃及記1:8-14;5:6-18

摩西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關於當時的埃及,聖經的記載跟出土文物所顯示的完全相符。古代的紙莎草紙文獻提到奴隸製造泥磚這件事。在古墓的壁畫中,至少有一幅描繪奴隸和泥製磚的情景。這些古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前2000年期間或更早的年代。負責供應磚塊的官員,把數以百計的奴隸分成一個個工組。每組都有工頭或組長,組員由6到18人不等。要製造磚塊,就得採掘製磚的黏土,也要把草運送到製磚場。不同族裔的工人分工合作,有的打水,有的用鋤把黏土、草和水混和在一起。他們把混合料倒進成行成列的長方形模子裡,曬成磚塊。工人挑擔把曬乾的磚塊送往建築工地,有時要爬上斜坡才能到達。埃及監工手持棍棒,監督工人勞動。他們時而坐下來,時而在工地上來回巡視。

古代一份賬單登記了以下的項目:602個工人製造了3萬9118塊磚,每個當班工人平均製造65塊。公元前13世紀的一份文獻說:「工人……天天完成規定數量的磚塊。」這一切不禁使人聯想起,以色列人在埃及所服的勞役,就像出埃及記所描述的一樣。

希伯來人儘管飽受壓迫,但人數一點也沒減少。恰恰相反,「壓迫越大,他們就人數越增,分布越廣。埃及人惶恐不安,非常害怕以色列人」。(出埃及記1:10,12)法老於是命令希伯來接生婦,把初生的以色列男孩通通殺死。後來,法老又向全體人民頒布同一的命令。就在這麼可怕的環境下,暗蘭和約基別生了一個非常俊美的男孩,名叫摩西。——出埃及記1:15-22;6:20;使徒行傳7:20

絕處逢生

摩西的父母不理法老的命令,把孩子藏起來。法老打發人四出巡查,又派人到處搜尋初生的男孩。摩西的父母是否不顧危險,繼續保全孩子的性命呢?我們無法確知實情。不管怎樣,摩西的父母把孩子藏了三個月,就再也藏不住了。他母親急忙拿了一個用紙莎草做的箱子,塗上瀝青柏油,把孩子放進裡面,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叢中。既然法老頒令,凡初生的希伯來男孩,都要扔進尼羅河裡,約基別這樣做雖然違背了法令的精神,卻可以說遵守了法令的字面條文。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就在附近站著,要看看有什麼事發生。——出埃及記1:22-2:4

約基別是不是有意讓法老的女兒遇見摩西,我們無從知曉,但事情果然是這樣。公主在尼羅河裡沐浴的時候,發現了箱子。她看出箱子裡的孩子是希伯來人。她打算怎樣做呢?會不會服從父王的命令把孩子殺死?公主並沒有這樣做。就像大多數婦女一樣,她顯出母性,對孩子動了惻隱之心。

米利暗很快就走到公主身旁。她對公主說:「要我去給你特地找個希伯來婦人做乳母,替你乳養這個孩子嗎?」有些人認為,米利暗膽敢向公主提出這樣的建議,真是一大諷刺。法老跟他的策士密謀「用巧計對付」希伯來人,摩西的姐姐卻公然違背法老的意旨。不用說,米利暗的建議必須得到公主的同意,摩西才能活下來。法老的女兒回答說:「好,你去吧。」米利暗立刻去叫自己的母親來。這樣,約基別就受雇做親生孩子的乳母,還得到埃及王室的保護,真是求之不得。——出埃及記2:5-9

公主宅心仁厚,父王殘酷無情,兩人的確形成強烈的對比。公主並沒有受騙,她清楚知道孩子是希伯來人。她有一副熱心腸,見孩子這麼可憐就收養他。不但這樣,她還雇用一個希伯來婦人做乳母。由此可見,公主跟父王可不一樣,對希伯來人沒有偏見。

成長與教育

約基別「把孩子抱去,乳養他。孩子長大了,[約基別]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他就做了法老女兒的兒子」。(出埃及記2:9,10)聖經並沒有說,摩西跟親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久。有些人認為,摩西在父母家裡至少住上兩三年,直到斷奶的日子,或者更長的時間。出埃及記只說「孩子長大了」。當時摩西歲數多大,我們實在無法確定。不管怎樣,暗蘭和約基別必定抓緊時機,讓兒子明白自己的身世,教他認識耶和華。他們悉心教導兒子信賴上帝、喜愛正義。摩西有沒有把父母的諄諄教誨銘記在心,日後就見分曉。

摩西做了法老女兒的兒子之後,「就學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使徒行傳7:22)摩西所受的訓練,使他能夠擔任官職。在埃及,摩西涉獵的知識十分廣博,包括數學、幾何學、建築學、建造術和其他文理學科。此外,王室還可能要摩西接受埃及的宗教教育。

摩西也許跟其他公子王孫一起接受第一流的教育。這種精英教育也惠及「外國君主的兒女。他們不是奉派,就是被擄到埃及去接受『文明教育』,然後回國做藩王」,效忠法老。(《圖特摩斯四世的統治》,貝琦·布賴恩著)王宮附設的少年宮,培養有為的少年出任朝廷官員。 *有些銘刻可以上溯到古埃及的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這些銘刻顯示,朝廷有些侍衛和高級官員儘管過了青春年華,但仍然保留「少年宮之子」這個稱號。

在宮廷裡,摩西經受各種各樣的考驗。金銀財寶、奢侈享受、權勢地位,垂手可得。宮廷的道德風氣非常墮落。摩西處身在這麼腐敗的環境中,會怎樣應付呢?他究竟忠於誰?他衷心敬拜耶和華嗎?關心受欺壓的同胞嗎?還是嚮往埃及的異教信仰、宮廷的榮華富貴?

重大決定

摩西40歲的時候,「到弟兄們那裡去,要看他們所負的重擔」。其實,經過這麼多年,他本可以被埃及人同化。摩西後來採取的行動卻表明,他真切關心自己的弟兄,很想幫他們一把。摩西不是出於好奇,才隨便看看他們。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一個希伯來人,就挺身維護自己的同胞,把那個埃及人殺了。由此可知,摩西十分關心弟兄們的處境。死者也許是個官員,在履行職務期間被殺。在埃及人看來,摩西理當忠於法老。摩西卻主持正義,挺身維護自己的弟兄。第二天所發生的事,進一步表明摩西喜愛正義。他告誡一個希伯來人,勸對方不要欺負自己的同胞。摩西很想拯救希伯來人脫離苦役。可是,法老聽見摩西變了節,就想法子殺他。為了躲避法老,摩西逃到米甸地去居住。——出埃及記2:11-15;使徒行傳7:23-29 *

摩西渴望拯救上帝的子民,但他選擇的時機跟耶和華所定的時間不相配合。不過,他的行動卻表明他有信心。希伯來書11:24-26說:「摩西因有信心,長大後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寧願選擇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也不願享受暫時的罪中之樂。」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看來,受膏者所受的羞辱,比埃及的財寶更貴重。他定睛注視的,是將來所得的獎賞。」聖經把摩西稱為「受膏者」,只此一次。這樣做是恰當的,因為耶和華後來直接把特別的任務委派給他。

想想看,摩西所受的教育,是專為埃及貴族提供的。身為法老女兒的兒子,摩西不但前途無量,還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他不惜放棄這一切。摩西深愛耶和華,喜愛正義,所以跟苛暴的法老格格不入,不願過宮廷生活。他常常思念上帝對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作的應許,一心想取悅上帝。結果,摩西有幸蒙耶和華重用去成就他的旨意。

我們人人都要自行決定,哪些事對我們至為重要。像摩西一樣,你也許面對艱難的抉擇。你應該不惜任何代價戒除某些惡習,或放棄某些利益嗎?如果你面對這樣的抉擇,請謹記摩西的榜樣。在他看來,耶和華的友誼比埃及的一切財寶更貴重。摩西絕沒有感到遺憾。

[腳注]

^ 17段 少年宮提供的培訓課程,類似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在巴比倫擔任官職之前所接受的。(但以理書1:3-7)請參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第3章

^ 20段 摩西流亡米甸期間,看見一些牧羊姑娘被牧人欺負,就挺身幫助她們。可見,摩西的確喜愛正義。——出埃及記2:16,17

[第11頁的附欄]

雇用乳母的合同

在古代,母親通常親自哺養嬰兒。可是,學者布雷瓦德·蔡爾茲在《聖經著作雜誌》裡說,「有事例表明,中東的貴族人家曾雇用乳母去餵養孩子。要是母親不能給孩子餵奶,或者母親身份不明,慣常的做法就是找其他婦人做乳母。乳母不但要教養孩子,還要在合同規定的時期內給孩子哺乳」。在中東的古物中,有些雇用乳母的紙莎草紙合同存留下來。這些文件表明,從蘇美爾文明時期到希臘化時代的後期,雇用乳母的做法一直在埃及盛行。合同的條款大同小異,內容包括立約雙方的名字、有效期、工作條件、孩子必須吸收的營養、違約罰款、工資,以及怎樣支付工資。蔡爾茲指出,一般來說,「合同為期兩三年。乳母在自己家裡乳養孩子,但也要不時把孩子帶到親生父母那裡,讓他們看看孩子的情況」。

[第9頁的圖片]

以下的古畫顯示,在摩西時代埃及人製磚的情況,跟現代相比,並沒有多大改變

[鳴謝]

上圖: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下圖:Erich Lessing/Art Resource,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