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霉菌——是友也是敵!

霉菌——是友也是敵!

霉菌——是友也是敵!

《警醒!》瑞典撰稿員來稿

有些霉菌可以救活人,有些卻是致命的。有些能使奶酪和葡萄酒更美味,有些卻使食物變成有毒。霉菌可以長在木上,也可以在浴室和書本滋生。其實,霉菌無處不在,也許你讀這句話的時候,已吸入一些霉菌孢子了。

我們四周圍都有霉菌。你不相信的話,就拿一片麵包來試試看,無論你放在哪裡,就算放在冰箱也好,不用多久,麵包就會長出一層毛絨絨的東西——這就是霉菌了。

霉菌是什麼?

霉菌是真菌界的一員;真菌的種類超過10萬種,包括霉菌、蘑菇、鏽菌和酵母。據悉,只有約莫100種真菌會使人類和動物染病;很多其他種類的真菌卻在食物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分解死了的有機物,讓植物可以吸收其中有用的元素。有些真菌與植物互惠共存,幫助植物吸收泥土中的養分。另外,一些真菌就只寄生在植物上而已。

霉菌孢子起初非常細小,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到。孢子隨風飄蕩,遇到潮濕、溫暖和有食物的地方就會「著陸」,在那裡滋長,生出絲狀體,叫做菌絲。菌絲互賴共存,纏結成一大團,叫作菌絲體。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霉菌了。有些霉菌,例如在浴室瓷磚縫中生長的霉菌,看起來就好像是個污點似的。

霉菌繁殖的速度驚人。使麵包發霉的真菌叫做根霉,麵包上的黑點都是由許多個孢子囊組成的。僅是一個黑點就有超過5萬個孢子,每個孢子只要幾天就能繁殖出數以億計新的孢子。只要環境適合,霉菌不但會在林裡的樹木上生長,也會在書籍、靴子或牆紙上生長。

霉菌怎麼「進食」呢?人和動物都是先吃下食物,通過消化而吸收養分,霉菌往往不是這樣;有機物的分子要是太大或太複雜的話,霉菌就會分泌一種消化酶,把分子先行分解,然後才「吃」。還有,霉菌不能四出覓食,只能在自己的食物上生長。

霉菌會產生一種有毒的物質,叫做毒枝菌素,有時會使人和動物產生異常的反應。人可以吸入霉菌、吞下霉菌,也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到。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有害的,某些霉菌其實也含有一些有用的特性。

是朋友

1928年,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偶然發現了綠色的霉菌具有殺菌的能力。後來,人們把這種霉菌稱為青霉菌。由於這種霉菌可以殺死細菌,卻不會對人和動物有害,所以經過一番研究後就被製成青霉素,青霉素被譽為「拯救了最多生命的現代藥品」。1945年,弗萊明、跟他一起做研究工作的霍華德·弗洛賴和恩斯特·謝安,一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從那時起,霉菌也被用來製造其他藥物,治療瘀血、偏頭痛和帕金森氏病等。

另外,霉菌也能增添食物的美味,叫人口福不淺。就拿奶酪來說吧,鹹味乾酪、卡孟培爾乾酪、丹麥青紋乾酪、戈貢佐拉乾酪、洛克福乾酪,還有斯蒂爾頓乾酪,它們之所以有獨特的風味,都要歸功於某些青霉菌。還有,在製造意大利蒜味香腸、醬油和啤酒的過程中,青霉菌的功勞也不少啊!

葡萄酒也不例外。某些品種的葡萄要是長了適量的真菌,並在合宜的時候採摘,就可以用來釀製香醇甘美的餐後甜酒。一種叫貝茲特斯·奇內尼亞的霉菌可以使葡萄的甜味大增,酒味更香醇。在地窖的酒桶內,一種叫克杜斯波裡烏·塞拉亞的霉菌會使正在釀製中的酒產生更濃郁的香味。難怪在匈牙利,那些釀酒的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好菌釀出好酒來」。

是敵人

很早以前,人們已經知道某些霉菌是有毒的。公元前6世紀,亞述人把麥角菌放進敵人的井裡,使井水變成有毒。這可說是古代的一場細菌戰。麥角菌有時會長在黑麥上,在中世紀曾使許多人渾身痙攣,身體出現壞疽,也使人灼痛難奈,甚至產生幻覺來。這種病現稱為麥角中毒,但以前叫做聖安東尼熱,因為許多患病的人到法國的聖安東尼教堂朝聖,為的是希望得到神奇的醫治。

據悉,最可怕的致癌物質叫做黃曲黴毒素,是由霉菌產生的。在一個亞洲國家,每年有2萬人的死因是跟黃曲黴毒素有關的。這種致命的霉菌已被用作現代的生化武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普通霉菌是不會危害生命的,充其量只為人帶來許多煩惱。《加州大學健康通訊》說:「大多數的霉菌,即使是你聞得到的,也對人無害。」不過,有些人卻會對霉菌產生較強烈的反應:肺部較弱,例如患有哮喘的人;對化學品敏感或患有過敏症,免疫力較弱的人;較常接觸到大量霉菌的農場工人。老年人和幼兒也比較容易對霉菌產生過敏的反應。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衛生部說,霉菌可以導致以下症狀:呼吸系統出現問題,如氣喘、氣促和呼吸困難;鼻腔和鼻竇不通氣;眼部不適(疼痛、發紅或流眼淚);頻頻乾咳;鼻子或喉嚨發炎;皮膚發炎或出現紅疹。

霉菌與建築物

我們不時聽聞有些地方的學校、房子或辦公室都要關起來,因為要處理霉菌所造成的問題。2002年初,由於霉菌引致的問題,瑞典斯德哥爾摩現代藝術展覽館開幕後不久就不得不關門,清除霉菌的費用約五百萬美元!霉菌為患日趨常見,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由於兩大因素:建材和建築設計。近幾十年來所用的一些建築材料容易讓霉菌滋生。一個例子就是牆壁板,也叫做石膏灰泥板(灰膠紙柏板)。板的內層,即板芯,是凝固石膏,外面則由好幾層的硬皮紙包封著。如果濕氣滲入板芯,難以消散,霉菌孢子就會滋長起來,繼而侵蝕表面的硬紙層。

一向以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建築都甚少採用隔熱和密封式的設計。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就不同了,為要節省能源,很多建築物都設計成密封式的,冬天可以減少室內暖氣流失,夏天則可防止室外熱空氣流入。不過,這樣的設計卻會使到室內的濕氣難以消散而導致霉菌滋生。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解決呢?

防止或減少霉菌滋長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室內經常都保持清潔及乾爽。一見到室內有積水,就要馬上抹乾,並找出問題所在,進行維修。例如,屋頂和排水槽要保持乾淨,經常維修。屋外的地面要鋪成稍微傾斜,讓水流走,避免在牆腳積水。要是有空調裝置,要保持機身下面的盛水盤乾淨,排水管也沒有阻塞。

一位專家指出:「控制濕度就是控制霉菌的關鍵所在。」簡單的方法可以使你的家免遭霉菌侵襲。霉菌就好像火一樣,可以對人有害,也可以非常有用,問題是我們怎樣運用和控制霉菌。關於霉菌,我們不知道的事還多著呢。不過,能夠認識上帝奇妙的創造物,真的使我們得益不淺!

[第14,15頁的附欄或圖片]

聖經曾提到霉菌嗎?

聖經提到「痲瘋一類的災病降在……房子上」,指的是房子出現了「災病」。(利未記14:34-48)有人認為,這種又稱為「惡性痲瘋」的災病,是由一種霉菌造成的現象;但我們不能確定是否屬實。不管怎樣,上帝的律法表明,房子的主人應該把出現災病的石頭挖出來,又要刮淨房子裡面各處,把石頭和刮下來的灰泥丟到城外「不潔淨的地方」。如果房子再次出現災病,就要宣布這個房子是不潔的,拆掉房子,把所有東西扔在城外不潔淨的地方。耶和華給予他子民詳細的指示,反映出他深愛他們,也十分關注他們的健康。

[第13頁的圖片]

從霉菌研製的藥物拯救了許多生命

[第15頁的圖片]

牆壁板和塑料會吸收濕氣,霉菌容易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