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医生工作压力大

医生工作压力大

医生工作压力大

“年轻的父母带着新生儿来到诊所,希望我能治好孩子的病。我给孩子作检查时,心情很沉重。他的疾病无药可治。当我告诉这对初为父母的年轻人,他们的孩子会永远看不到东西,你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我打发他们离开后,简直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一会儿,下一个病人进来了,我还要笑脸相迎!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疲惫。”——南美一个眼科医生

病人找医生看病,只想着自己的病情,希望得到治疗,哪里会想到医生也有医生的烦恼。结果,很少人意识到医生每天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当然,不只医生有压力,每个人都有压力。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跟医生打交道。既然如此,那就应当了解一下医生每天所面对的压力,以及在压力之下的医生怎么生活。

医生从进入医学院开始,就要学习如何在压力下生活。可是医学训练和实习对情感的打击,毕生难忘。从这里开始,往后的日子可能改变医科学生的感情和性格。

令人震撼的医学训练

医科学生入学第一周也许就要进解剖室,这样的经历令人十分难受。许多学生在此之前可能从没见过尸体。看见一具裸露的尸体,一次又一次地被解剖分析,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不得不想个方法,应付波动的情绪。他们通常用幽默的手法自娱,就是给每具尸体取个好笑的绰号。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有点冷酷无情,对死者缺乏尊重。可是医科学生一定得这么做,才不致老是猜想着这具尸体生前曾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背景等等。

接下来就要到医院的病房实习了。大多数人到了中年才开始感到人的一生十分短促。但是医科学生年纪轻轻就要面对不治之症和死亡。有个学生这样形容第一次到医院实习的经历:“真是恶心死了!”无论国家贫富,病人常常因没钱而求医无门,医科学生第一次看到世事这么不公平,情绪上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刚取得行医资格的医生如何应付这样的压力呢?医护人员只能客观地对待病人,避免感情用事,免得自己的情绪受影响。护士可能说,“医生,2号床有个断腿的”,而不是说有个人需要帮助。如果你不了解个中原因,这样的话乍听之下可能很令人反感。

同情心疲乏

医生所接受的本来只是单纯跟科学有关的训练,但是对很多医生来说,工作大部分时间却要跟病人对话,有些医生在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上,缺乏适当的心理准备。就像前言说的那样,告诉病人坏消息,是医生最难做的一件事。有些医生每天都要做这样的事。病人在危急关头,通常都会向医生发泄心里的苦闷。应付焦虑不安、惊慌失措的病人,让医生感到身心俱疲,时下称之为“同情心疲乏”。

加拿大的一位家庭医生回忆起行医的头几年,这样写道:“工作的压力几乎将我击垮。需要帮助的人占据我的时间;抑郁的人希望卸下包袱;病人等我看病;有些人工于心计,拉拉扯扯,纠缠不清;有人到我这里来;有人要我到他们家去;有人把电话打到家里,甚至打到卧室。这人、那人、到处都是人。我也希望帮助别人,但是这种情形太过分了,叫人受不了。”(《一个医生的窘境》,约翰·霍兰著)

岁数越大,压力越小吗?通常资历越高,责任越大。也许在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往往要在瞬间作出生死攸关的决定。一个英国的医生解释说:“年轻的时候,我不担心。就像少年人开车不顾后果一样。但现在年纪大了,把生命看得更宝贵。要决定用哪种疗法,比以前更叫我伤脑筋。”

这些压力对医生有什么影响呢?为使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就得习惯和病人保持距离。可是这种习惯也可能影响到自己跟家人的关系。要抗拒这种影响也许很难。有些医生非常有同情心,全情投入帮助病人。但他们能坚持多久而不受同情心疲乏之苦呢?这就是医生进退两难的窘境。

应付难缠的病人

问起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带来的压力,医生通常都会说难缠的病人如何如何。以下的几种情况,也许你并不陌生。

第一种情况:病人浪费医生的时间。跟医生闲聊,半天进不了主题。第二种情况:病人强人所难。不是急病,却在三更半夜或在周末打电话给医生;要求医生采取某种他不太赞同的疗法。第三种情况:不信任医生。一些病人也许上网自行搜寻有关病情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利用上网搜寻资料可能令病人不信任主治医生。医生可能没时间跟病人讨论资料上所说的每一方面的利弊。病人不信任医生,不听医生的嘱咐,会叫医生很不高兴。第四种情况:病人半途而废。治疗尚未见效,病人就放弃治疗,或转院另请高明。

然而,在一些国家,医生的主要压力不是来自病人,而是来自律师。

防御式医疗

许多国家报道,起诉医生失职的案件急剧上升。一些律师无理地提出赔偿诉讼,借此发财。美国医学协会的主席解释说:“他们使得医疗责任险急剧上升。这些诉讼案件也带来其他痛苦。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不公正的诉讼意味着巨大的伤害——尴尬、浪费时间……压力、焦虑。”有些医生甚至被逼得自杀。

因此,许多医生不得不采取“防御式医疗”,决定某种医疗方案时,考虑的是如何在法庭上自卫,而非病人的利益。《医生新闻摘要》说:“医生在法律层面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医生的压力有增无减,他们很多人看不到希望。许多病人也同样担心未来,因为尽管医学昌明,疾病仍令人类大受痛苦。下篇文章会向医生和病人提出一个真实、光明的前景。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与医生通力合作

1.不要浪费时间,先讲重点,简洁而全面地向医生解释你的情况。

2.除非情况紧急,不要在下班时间打电话给医生。

3.要有耐心。适当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时间。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行医满足多

马尔科·比列加斯医生在玻利维亚的亚马逊区一个偏僻小镇执业,他这样说:“在亚马逊这个荒僻的小镇上行医,跟在发达的地区行医差别很大。在我们的国家,人有一技之长就较容易脱离贫困,所以有不少人学医。但是,国内医生供过于求,所以医生的薪资很低。没几个人请得起私人家庭医生。我在一家破旧的医院工作,屋顶漏水,设备简陋。在我们的地区有1万4000人,就只有我们两个医生、五个护士。

“有时候,病人会怪我没有给他们做详细的检查,但是如果后面还有25个病人正在等着看病,你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详细检查呢!不过,给人看病还是让我感到很满足,哪怕是芝麻绿豆般的小病例。例如,经常有母亲带着营养不良的、消瘦干瘪、腹泻的孩子来看病,孩子两眼暗淡无神,神情焦虑不安。我只需要吩咐做母亲的,怎样使用生理盐水、杀寄生虫药、抗生素。一旦这些方法奏效,孩子就开始吃东西。过了一周,孩子看起来就像另一个人,两眼有神、满脸笑容、活蹦乱跳。想到这样的情景,我就很开心,就觉得还是当医生好。

“小时候,我就梦想给人治病。但是没想到医学生涯改变了我。我看到有的人就因为缺少一点点钱,没钱看病,命就没了。而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惨剧发生。当我从圣经里看到苦难的原因,才知道上帝非常怜悯人类的遭遇,这敲醒了我的同情心。这个时候我才又哭得出来。”

[图片]

在玻利维亚的亚马逊区一个荒僻小镇执业的马尔科·比列加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