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捍衛上帝之名

捍衛上帝之名

捍衛上帝之名

阿納尼亞·泰拉迪安是公元2世紀的猶太學者,他以舉行公開集會,講解猶太律法《托拉》(包含聖經首五卷書)為人所知。泰拉迪安也因使用上帝的名和把這名教導人而名傳於世。上帝的名字在聖經頭五卷書就出現了一千八百多次,既然如此,泰拉迪安又怎能在教導《托拉》時不提及上帝的名字呢?

在泰拉迪安的日子,猶太學者處境危險。猶太歷史家指出,無論自己信奉還是教導別人信奉猶太教,都會被羅馬皇帝判處死刑。最後,泰拉迪安被羅馬政府逮捕,被捕時身上還有一份《托拉》手抄本。他直言不諱地向指控他的人指出,他教導人認識聖經,只是遵行上帝的吩咐而已。可是,他仍難逃極刑厄運。

泰拉迪安行刑那天,身上就綁著被捕時手上拿著的聖經,被掛在柱上活活燒死。《猶太百科全書》記述:「為了加增泰拉迪安死前的痛苦,他們特意把一團蘸了水的羊毛纏在他的胸口上,令他不那麼快死去。」被判死刑的不只泰拉迪安本人,還有他的妻子,而他的女兒就被賣到妓院去。

羅馬人處決泰拉迪安的方式,極盡殘忍之能事。儘管他們要為此負上責任,《塔木德》 *卻直言不諱:「泰拉迪安被綁在柱上燒死,是由於他把上帝的名字讀出來。」對猶太人來說,人竟敢讀出上帝的名字,實在罪大惡極。

第三條誡命

對於使用上帝的名字,證據顯示,一個迷信的觀念於公元1和2世紀在猶太人當中漸漸形成。《密西拿》(猶太教的口傳律法,是《塔木德》的主要部分)指出,「誰讀出上帝的名字,誰就沒份兒進入上帝應許的地上樂園」。

這個限制是怎樣開始的?有人聲稱,猶太人認為人是不完美的,所以不配讀出上帝的名字。後來,他們甚至忌諱寫出這名字。據一部百科全書說,所有用文字寫下來的東西,都避開使用上帝的名字,以免因褻瀆神聖而被扔掉。

《猶太百科全書》指出,「忌讀上帝的名字是由於對十誡中第三條誡命的誤解所致」。上帝頒布十誡給以色列人,其中第三條說:「不可濫用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為濫用他名的人,耶和華必定懲罰。」(出埃及記20:7)由此,上帝禁止人誤用他名字的這項法令受到扭曲,成為一個迷信的禁忌。

今天,當然不會再有人認為,上帝會把那些讀出他名字的人,綁在柱上活活燒死。然而,對上帝名字的迷信,猶太人的態度到今天依舊不變。許多人還相信,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語字母是「不許宣讀的神名」和「不可能正確表達的名字」。有些人就連跟上帝名字有關字詞的讀音,都刻意用另一個讀音代替,避免跟傳統觀念衝突。舉個例,他們會把耶和華的簡稱Jah或Yah讀成Kah,而哈利路亞(Hallelujah)會讀成哈利路卡(Hallelukah)。有人更避開寫英語“God”(上帝)這個字,轉而寫作“G-d”。

把上帝「隱姓埋名」

並非只有猶太教才迴避上帝的名字,天主教也步其後塵。請看看哲羅姆的事例,他是個天主教教士,也是教宗達馬蘇斯一世的秘書。他把整本聖經翻譯成拉丁語,這部譯本在公元405年完成,稱為拉丁語《通俗譯本》。哲羅姆沒有在他的譯本裡譯出上帝的名字,相反,他按當時的習慣,以「主」和「上帝」取代耶和華的名字。拉丁語《通俗譯本》是天主教首部指定聖經譯本,後來在幾種語言中,成為許多聖經譯本的翻譯藍本。

另一個例子是《杜埃譯本》,它是天主教在1610年發行的,根據拉丁語《通俗譯本》來翻譯。不難想像,《杜埃譯本》也不會有耶和華這名字。不過,《杜埃譯本》可算是一部舉足輕重的聖經譯本,由出版到20世紀40年代,它是天主教惟一認可的聖經英語譯本。沒錯,幾百年來,無數虔誠的天主教教徒從沒有在聖經裡讀到上帝的名字!

看看《英王欽定本》,這是英王詹姆士一世在1604年指派一批學者翻譯的聖經英譯本。七年多後,這部譯本就出版了。

《英王欽定本》也同樣迴避上帝的名字,只在幾個地方把上帝的名字譯出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以「」或「上帝」代替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語字母。這部譯本也成為無數說英語人士的權威譯本。據《世界圖書百科全書》指出,自《英王欽定本》出版後二百多年,沒有另一部英語譯本能望其項背。其間,《英王欽定本》是英語世界裡最廣泛使用的一部譯本。

過去數百年,省略或輕視上帝名字的譯本比比皆是,上述三部譯本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難怪今天許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都不大願意讀出上帝的名字,又甚或從未聽過上帝的名字。值得高興的是,以往還是有些聖經譯者願意把上帝的名字譯出來。不過,這些近代出版的譯本,始終改變不了人們對上帝名字的固有態度。

跟上帝旨意相悖的行為

大多數人不使用上帝的名字,不是因為聖經提出這個主張,而是在於固守人為的傳統。特雷西·里奇是猶太裔研究員,也是互聯網上「101猶太教網站」的作家,他說:「《托拉》(律法書)並沒有禁止人讀出上帝的名字,相反,聖經顯示上帝的名字經常被人宣讀出來。」事實上,在聖經時代,崇拜上帝的人都會使用上帝的名字。

像聖經時代的上帝敬拜者一樣,人知道並使用上帝的名字,就更能以上帝嘉許的方式崇拜他。這是跟造物主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比僅是知道上帝的名字意義大得多。事實上,耶和華上帝邀請我們跟他建立親密的關係。在聖經裡,上帝親切地邀請我們:「你們要親近上帝,上帝就會親近你們。」(雅各書4:8)但是,你可能會問,不完美的人又怎能跟全能的上帝享有親密的關係呢?下一篇文章會探討這個問題。

[腳注]

^ 5段 《塔木德》是猶太教一部重要的傳統文獻,影響力極大,很多猶太人都視之為神聖典籍。

[第22頁的附欄]

哈利路亞

當你聽到「哈利路亞」這個詞的時候,你會想起什麼?可能是18世紀作曲家韓德爾的著名歌劇《彌賽亞》,這個作品在合唱「哈利路亞」那一段時,非常雄壯悅耳。你或者又會聯想到一首著名的美國愛國歌曲,《共和國之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又稱《榮哉!哈利路亞》(Glory,Hallelujah)。不錯,你總會聽過「哈利路亞」,或甚至不自覺地經常使用這個詞!但你明白「哈利路亞」的意思嗎?

哈利路亞(Hallelujah)這個詞音譯自希伯來語,是「讚美耶和華」或「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的意思。

哈利路亞的「亞」(jah)是耶和華這個名字在聖經詩歌體裁裡的縮寫式,在原文裡出現過五十多次。

[第23頁的附欄]

聖經人名在原文的含義

許多在聖經裡出現的人名,到今天依然被人採用。其中某些名字,在希伯來原文裡的意思,其實包含了上帝的名字在內。以下舉出幾個聖經人名和名字所含的意思,或許其中一個就是你所起的名字。

約亞拿——「耶和華大有恩典」

約珥——「耶和華是上帝」

約翰——「耶和華大有恩惠」

約拿單——「蒙耶和華所賜」

約瑟——「願耶和華加給他」

約書亞——「耶和華是拯救」

[第24頁的附欄]

聖經裡用來稱呼上帝的詞語

在聖經希伯來原文裡,用來稱呼上帝的詞語有很多,如全能者、創造主、父親和主。然而,以他的名字來稱呼他的次數,卻遠遠超過他的所有頭銜的總和。這明顯反映出上帝希望我們使用他的名字。《希伯來語經卷》的原文曾用以下的詞語稱呼上帝: *

耶和華——6973次

上帝——2605次

全能者——48次

主——40次

造物主——25次

創造主——7次

父親——7次

萬古常在者——3次

偉大導師——2次

[腳注]

^ 38段 這裡列舉的數字只是約數,根據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聖經新世界譯本》(英語版)統計。

[第25頁的附欄]

上帝是偉大的成事者

學者對耶和華這名字的含義,看法還不一致。不過,經過一番深入的查考,很多學者都同意,上帝的名字源自希伯來語動詞哈華(意思是「成為」)的未完成式,所以上帝名字的意思是「成事者」。

因此,出埃及記3:14在《聖經新世界譯本》 *是這樣翻的:「上帝對摩西說:『我要做什麼,都必能成事。』」(當時摩西剛向上帝請教,他叫什麼名字。)上帝又說:「你要告訴以色列人:『那必能成事的』差我到你們這裡來。」

《聖經新世界譯本》這個翻譯十分恰當,因為上帝有能力做他想要做的任何事,沒有任何人能阻礙上帝實現自己的旨意。上帝的旨意一定會成就,他的應許一定會實現。毫無疑問,上帝證明自己就是創造主,以無限的能力創造一切。他創造了這個宇宙,也造了眾多的天使。不錯,上帝是偉大的成事者!

[腳注]

^ 53段 由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21頁的圖片]

一個描述阿納尼亞·泰拉迪安被行刑的浮雕作品

[第24,25頁的圖片]

上帝的名字在下列各處清楚展示出來:

1.丹麥林博教堂,建於17世紀

2.瑞士伯彌爾大教堂的彩繪玻璃窗

3.以色列公元30-50年的死海古卷,以古希伯來語寫成

[鳴謝]

Shrine of the Book,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4.瑞典1600年的瑞典銀幣

[鳴謝]

Kungl. Myntkabinettet, Sveriges Ekonomiska Museum

5.德國1770年的祈禱書

[鳴謝]

From the book Die Lust der Heiligen an Jehova. Oder: Gebaet-Buch, 1770

6.德國巴伐利亞的銘刻

7.法國巴黎公元前830年的摩押石

[鳴謝]

Musée du Louvre, Paris

8.瑞士奧爾藤教堂圓頂的壁畫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聖經顯示上帝的名字經常被人宣讀出來。」——猶太裔研究員特雷西·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