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有些人享有好名声

有些人享有好名声

有些人享有好名声

大约三千年前,大卫逃避以色列扫罗王的追杀。大卫派人去见富有的拿八,求他给点食物和水。拿八拥有很多牛羊。大卫和他手下保护了拿八的牛羊,所以拿八可说是欠了他们一个人情。可是拿八不但没有表现好客的精神,还尖声辱骂大卫的使者。拿八的做法有如玩火,因为对于大卫,士可杀不可辱。(撒母耳记上25:5,8,10,11,14

拿八的做法,跟中东接待过客的传统背道而驰。拿八有怎样的声誉呢?圣经描述拿八“为人粗暴,作恶多端”,是个“无赖汉”。拿八确是“人如其名”,他名字的意思是“愚妄”。(撒母耳记上25:3,17,25)你想有这样的名声吗?你待人严厉、冷酷无情吗?当对方处于不利情势时,你严厉刻薄,还是宽厚、仁慈、体贴呢?

亚比该谨慎睿智

拿八对人苛刻不仁,结果惹上了麻烦。大卫带着四百名手下,都佩着剑,要来把拿八教训一顿。拿八的妻子亚比该听见这一切,知道大祸临头了。她该怎么办呢?她立即预备了大量食物,并出发去拦截大卫和他的手下。亚比该终于遇上他们,她请求大卫不要无故流血害命。大卫的心软化下来,听从了她的恳求,态度也舒缓了。不久,拿八死了。大卫钦佩亚比该机敏过人,把她娶了过来。(撒母耳记上25:14-42

亚比该为自己赢得了怎样的名声呢?圣经说她“贤良聪慧”。既然她贤良聪慧,也就必行事明智、实事求是了。的确,亚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争取主动。她忠贞地行事,保护了愚妄的丈夫和家人免遭祸患。她虽然与世长辞,却赢得了谨慎睿智的好名声。(撒母耳记上25:3

彼得留下怎样的名声?

来到公元1世纪,看看耶稣的十二使徒。毫无疑问,性情最直爽、做事最冲动的,要数彼得了。彼得又叫矶法,是加利利的一个渔夫。他活力过人,心直口快。有一次,耶稣为门徒洗脚。轮到彼得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呢?

彼得对耶稣说:“主啊,你要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事,你目前不明白,事后自然会明白。”彼得对他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看彼得的反应:语气强烈、快人快语!耶稣怎样回应他呢?

耶稣回答说:“我不洗你,你就跟我没有关系了。”西门·彼得就对耶稣说:“主啊,  那就不只洗我的脚,  连手和头也洗吧。”现在彼得走到另一个极端。但大家都知道,彼得是个直性人,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他绝不是个诡诈狡猾、口是心非的人。(约翰福音13:6-9

彼得也有人性软弱的一面。例如,耶稣被捕后,有人指出彼得是拿撒勒人耶稣的门徒,他竟然三次当众不认基督。后来彼得意识到自己的过失,禁不住痛哭起来。他并不害怕把自己的悲伤和忏悔表露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多亏彼得,福音书的执笔者才能把彼得不认主的经过记载下来,因为资料大有可能是他自己提供的!彼得为人谦卑, 敢于认错。 你也敢于认错吗?(马太福音26:69-75;马可福音14:66-72;路加福音22:54-62;约翰福音18:15-18,25-27

几周之后,到了五旬节,彼得被圣灵充满,放胆向一群犹太人传道。复活了的耶稣显然信任他。(使徒行传2:14-21

在另一件事上,彼得又失足了。使徒保罗透露,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弟兄还未抵达安提阿以前,彼得公然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可是,那些犹太弟兄一来到,彼得“因为怕那些仍然墨守割礼的人”,就跟外邦信徒分开。难怪保罗指责彼得有双重标准了!(加拉太书2:11-14

又有一次,情势看来门徒大都要舍耶稣而去了,在这个危急关头,是谁起来仗义执言呢?当时耶稣提出了一个新观念,说人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行。他说:“要是你们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犹太门徒大都因耶稣这句话失足了,他们说:“这样的话骇人听闻,谁听得进去呢?”结果怎样?“为了这一番话,他门徒中有很多人离开,耽于已经撇下的事,不再与他同行。”(约翰福音6:50-66

在这个紧要关头,耶稣向十二使徒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难道你们也想走吗?”彼得就仗义执言:“主啊,我们还归附谁呢?你有永生的话语啊。我们已经相信,也知道你是上帝的圣者。”(约翰福音6:67-69

人们对彼得有什么评价呢?人读过关于彼得的记载,都会对他的诚实坦率留下深刻印象,也会受到他那忠贞、敢于认错的品格所感动。彼得确实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好名声!

耶稣的名声如何?

耶稣只做了三年半的传道工作。门徒对他有什么看法?既然耶稣是完美无罪的,他是否孤芳自赏,不屑与凡人为伍呢?身为上帝的儿子,他会仗势欺人吗?耶稣有没有用威吓的手段强使门徒服从他呢?他不苟言笑、毫无幽默感吗?他是不是忙得没有时间理会体弱有病的人和儿童呢?耶稣有没有像当时一般人那样,轻看其他种族或女子呢?圣经记载怎样说?

耶稣古道热肠,十分关心人。记载透露,他多次医好跛子和有病的人,又不辞劳苦帮助贫困的人。他也关怀儿童,吩咐门徒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制止他们”。然后,“耶稣用臂膀搂着孩子,按手祝福他们。”你有没有拨出时间去关怀儿童呢?还是你忙得没有时间留意他们?(马可福音10:13-16;马太福音19:13-15

耶稣在世的时候,犹太人要遵守的宗教法令和条例比上帝的律法还要多,民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宗教领袖叫民众挑难挑的担子,自己却连一个指头也不去碰一下。(马太福音23:4;路加福音11:46)耶稣却截然不同!他说:“你们所有辛苦劳碌、担子沉重的人啊,到我这里来吧,我要叫你们安舒。”(马太福音11:28-30

民众跟耶稣相处感到安舒。耶稣从不威吓门徒,令他们噤若寒蝉。他会提出问题以了解门徒的感受。(马可福音8:27-29)基督徒监督最好问问自己:“我给信徒的印象是不是像耶稣那样?其他长老乐于把实情告诉我,还是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呢?”要是监督平易近人、乐意听别人说话、灵活变通,会叫人多么舒畅!横蛮无理、不近人情的态度只会妨碍开诚布公的沟通。

耶稣虽然是上帝的儿子,却从不滥用权势。他总是跟听众推理。例如有一次,法利赛派的人企图利用问题找耶稣的把柄,他们问:“纳人头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呢?”耶稣叫他们拿一枚钱币给他,然后对他们说:“这是谁的像,谁的名号?”他们说:“是凯撒的。”于是耶稣对他们说:“因此,凯撒之物要还给凯撒,上帝之物要还给上帝。”(马太福音22:15-21)简单的推理就行了!

耶稣有没有幽默感呢?有些人读到耶稣描述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王国还容易的一段记载时,觉得耶稣的话很风趣。(马太福音19:23,24)骆驼穿过针眼无疑是夸张说法。耶稣所用的另一个夸张说法,是人只顾留意弟兄眼中有刺,却不察看自己眼中有梁木。(路加福音6:41,42)耶稣绝不是个寡言少语、厉行纪律的人。他待人热诚友善。今天,基督徒要是处于非常时期,言辞幽默可以缓和紧张的情势。

耶稣同情妇女

妇女在耶稣跟前有什么感受呢?耶稣有不少忠心的女门徒,包括他的母亲马利亚。(路加福音8:1-3;23:55,56;24:9,10)妇女都愿意亲近耶稣。有一个女子,是“人所认识的罪人”,甚至用眼泪滴湿耶稣的脚,并抹上馨香油。(路加福音7:37,38)又有一个女子,患了血崩十二年,走到耶稣背后,摸他外衣的穗边,指望得到医治。耶稣称赞她有信心。(马太福音9:20-22)耶稣确实平易近人。

有一次,耶稣对一个在井旁的撒马利亚妇人说话。妇人十分惊讶,说:“你是犹太人,怎么向我这个撒马利亚妇人要水喝呢?”犹太人跟撒马利亚人是一向没有来往的。耶稣向她传讲奇妙的真理,透露有一个泉源“不断涌出水来,叫人得着永生”。耶稣在妇女跟前感到自在,从不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约翰福音4:7-15

耶稣宅心仁厚,显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世人中有很好的评价。他是爱的化身,是所有跟从他的人学习的好榜样。你处事待人跟耶稣有多相似呢?(哥林多前书13:4-8;彼得前书2:21

现代基督徒的名声又如何?

在现代,每年都有不少基督徒去世,有的年纪老迈,有的相当年轻。他们都留下好名声。有些像克里斯特尔一样终其天年,享有和蔼可亲、友爱合群的美誉。有些像德克那样英年早逝,却获得性情开朗、乐意助人的好名声。

还有些人像西班牙的若泽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政府禁止耶和华见证人在该国传道。当时已婚的若泽有三个女儿。他在巴赛罗那工作,收入固定。但由于西班牙南部需要基督徒长老,若泽就辞去安稳的工作,与妻儿迁往马拉加去。那时经济不景,他们一家时常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生活拮据。

众所周知,若泽在传道工作上信实可靠,教养女儿不辞劬劳,并且得到妻子卡梅拉的极力支持。每逢当地需要人手协助举办基督徒大会,若泽总会伸出援手。不幸的是,他只五十多岁就患病死去。人们对他有怎样的评价?一个勤奋可靠的长老、温和细心的丈夫、慈祥宽厚的父亲。

你的名声又怎样?假如你昨天死去,今天别人对你有什么评价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人人深思,也许这会推动我们检讨一下,在处事待人方面可以怎样进步。

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好名声呢?不妨多结圣灵的果实,努力显出其中种种特质,例如爱心、坚忍、仁慈、温和、自制等。(加拉太书5:22,23)的确,“美名胜过美好的膏油,死亡的日子胜过出生的日子。”(传道书7:1;马太福音7:12

[第5页的图片]

亚比该的机敏聪慧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

[第7页的图片]

彼得得到的评价,是性情冲动却为人诚实

[第8页的图片]

耶稣拨出时间去关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