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我为你们立下模范”

“我为你们立下模范”

“我为你们立下模范”

从时间来看,你们本该做导师了。——希伯来书5:12

1.为什么基督徒读完希伯来书5:12,心里多多少少有点不安呢?

你读完主题经文,心里是不是有点不安呢?其实,感到不安的不止你一个。身为基督徒,我们知道必须教导人遵守基督的吩咐。(马太福音28:19,20)我们明白时势紧急,必须掌握教导技巧,做称职的导师。我们也知道自己的教导关系到学生的生死存亡!(提摩太前书4:16)因此,我们应当问问自己:“我真的是称职的导师吗?我可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导技巧呢?”

2,3.(甲)一位教师指出,好的教导是以什么为本的?(乙)耶稣在教导方面为我们立下什么模范?

2 就算心里有点不安,也不用泄气。如果我们只从教导技巧着眼,就会觉得力不能胜,把做导师视为畏途。其实,好的教导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一种可贵的特质。在一本关于教学的书里,一位资深教师有以下的评论:“教学的成效,不是取决于技巧、方法、方针。……教学是以爱为本的。”这位教师所谈的,是他从事世俗教育工作的心得。可是,他的话对基督徒的教导工作也很适用。为什么呢?

3 耶稣基督教导有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告诉门徒:“我为你们立下模范”。(约翰福音13:15)当时耶稣以身作则,教导门徒学习谦卑。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专心一意地教导人认识上帝王国的好消息。在这件重要的工作上,他也为我们立下模范。(路加福音4:43)假如你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耶稣的传道工作,想必会选“爱”这个词,对吗?(歌罗西书1:15;约翰一书4:8)耶稣最爱的是天父耶和华。(约翰福音14:31)但他身为导师,也在另外两方面显出爱心。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也爱他所教的人。让我们仔细看看,耶稣在这两方面所立的模范。

耶稣对真理的爱历久不变

4.耶稣对耶和华的教导,怎样养成喜爱之心?

4 教师对课目的看法,能大大影响授课的素质。教师对所教的科目缺乏兴趣,学生不但看得出,还会受感染,提不起劲来学习。耶稣满腔热诚地教导人学习宝贵的真理,认识耶和华和他的王国。耶稣深爱他所教的真理。事实上,他跟天父学习的时候,已经对这些真理养成喜爱之心。上帝的独生儿子降世之前,在天上的悠长岁月里,一直热中于学习真理。以赛亚书50:4,5对耶稣的描述十分贴切:“至高主宰耶和华赐我口才,使我的舌头像受过教导的人一样,懂得用良言回答疲乏的人。他每天早晨都唤醒我,唤醒我的耳朵,使我像受过教导的人一样,晓得怎样聆听。至高主宰耶和华开通了我的耳朵,我并没有反叛,也没有背道而驰。”

5,6.(甲)耶稣受浸的时候,有什么经历?对他有什么影响?(乙)耶稣和撒但都引用圣经,但他们的态度怎样截然不同?

5 后来耶稣降世为人。他从小就喜爱上帝的智慧。(路加福音2:52)他受浸的时候,有独特的经历。路加福音3:21说:“天就开了”。看来,耶稣从此记起降世以前在天上的生活。他受浸之后,在旷野禁食了40天。耶稣不断沉思耶和华先前在天上给他的许多训诲,乐在其中。但没过多久,考验就来了。耶稣要表明自己真的喜爱上帝的真理。

6 那时耶稣又累又饿,撒但趁机引诱他。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子,两者相比,却判若云泥!他们俩都引用《希伯来语经卷》,态度却截然不同。撒但为了达到自私的目的,不惜妄用上帝的话语,歪曲经文的意思。这个叛徒根本不把上帝的真理放在眼里。耶稣恰恰相反,每次回答撒但,都正确地引用经文,对上帝话语的敬爱之情溢于言表。在上帝用圣灵启示人写成圣经之前,耶稣早已存在。尽管这样,他却深深尊重圣经,因为圣经所记载的,都是天父赐的宝贵真理!耶稣告诉撒但,耶和华的话语比食物更重要。(马太福音4:1-11)耶稣热爱耶和华所教的一切真理。耶稣教导人的时候,怎样显露对真理的爱呢?

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

7.为什么耶稣不愿提倡自己的见解?

7 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这是显而易见的。老实说,耶稣知识广博,聪慧过人,随时可以提倡自己的见解。(歌罗西书2:3)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再三提醒听众,他所教的不是他自己的道理,而是出于天父的。(约翰福音7:16;8:28;12:49;14:10)耶稣酷爱上帝的真理,绝不会用自己的主张取而代之。

8.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怎样为门徒立下模范,以圣经为依据教导人?

8 耶稣一开始传道,就为门徒立下模范。请想想他当初怎样向上帝的子民表明自己是应许的弥赛亚。耶稣只是站在民众面前,宣布自己是基督,然后施行惊人的神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吗?不是。他进了会堂,就是上帝子民惯常朗读圣经的地方。他在那里宣读以赛亚书61:1,2的预言,并且说明预言怎样应验在他身上。(路加福音4:16-22)为了表明耶和华支持他,耶稣行了很多神迹。虽然这样,他教导人总是以圣经为依据。

9.耶稣对待法利赛派的方式,怎样表明他忠于上帝的话语?

9 遇到宗教领袖提出质疑,耶稣并没有跟他们斗智。要智胜他们,固然易如反掌,耶稣却让上帝的话语折服他们。请看看以下的例子。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走过麦田,摘了些麦穗来吃。法利赛派于是指控他们违犯安息日的规定。耶稣回答说:“有一次大卫和跟随他的人饿了,当时他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马太福音12:1-5)这些自以为义的人,想必念过撒母耳记上21:1-6的记载。这段经文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可惜法利赛派一点也没有领悟。耶稣跟他们判然有别。他不仅细心阅读这段经文,还沉思其中的含意,把要旨铭记在心。耶和华通过这段记载,教导人认识律法背后的原则。耶稣喜爱这些原则,所以引用这段记载和摩西律法的例子,说明上帝的律法是合情合理的。同样,耶稣也本着忠贞之爱,挺身维护上帝的话语,因为宗教领袖但求达到目的,不惜歪曲经文的意思,甚至拿自己的传统来抵消上帝的话语。

10.耶稣教导的素质怎样跟预言的描述一致?

10 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因此从不要求人死记硬背。耶稣的教导绝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上帝所启示的预言表明,弥赛亚的口“洋溢动人的话”,“发出优雅的话语”。(诗篇45:2;创世记49:21)耶稣应验了这些预言。他教导人认识他所爱的真理,说话“中听”,内容新颖生动,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路加福音4:22)毫无疑问,耶稣说话有声有色,热情洋溢,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他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听耶稣讲道,必然是赏心乐事。耶稣为我们立下多么杰出的模范!我们向人传讲学到的真理,务要效法他。

11.耶稣教导有方,但从没有因此骄傲自大,为什么呢?

11 耶稣对真理有透彻的了解,说话动人心弦。他有没有因此骄傲自大呢?世俗的教师往往会这样。但别忘记,耶稣有敬虔的智慧。这种智慧绝不会令人心高气傲,因为“谦逊的人”才“有智慧”。(箴言11:2)耶稣没有恃才傲物,还有别的原因。

耶稣爱他所教的人

12.耶稣怎样表明他不想门徒惧怕他?

12 从耶稣的教导,我们总能看出他深爱民众。他从不盛气凌人,跟世俗的高傲教师大相径庭。(传道书8:9)有一次,彼得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大感惊讶,随即伏在耶稣膝下。耶稣不想门徒惧怕他,于是亲切地说“不要怕”,然后告诉彼得他将要参与一件令人振奋的工作,就是教导人成为基督徒。(路加福音5:8-10)耶稣教导门徒认识有关上帝的宝贵真理,希望他们本着爱真理的心,教导人成为基督徒,而不是出于惧怕导师才这样做。

13,14.耶稣怎样体恤别人?

13 耶稣不仅教导民众,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可见耶稣的确深爱他们。“他看见群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被人剥削,四处流离,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马太福音9:36耶稣体恤群众的苦况,很想帮他们一把。

14 请留意耶稣在另一个场合怎样流露体恤之情。一个患了血崩的妇人听见耶稣的事,就夹杂在人群中,从后面上前来摸耶稣外衣的穗边,结果神奇地痊愈了。耶稣察觉有力量从身上出去了,却看不见是谁得了医治。他坚持要找出摸他外衣的妇人。为什么?耶稣无意斥责妇人。妇人本来担心受到责备,因为她违犯了律法,也没有遵守法利赛派和抄经士的规条。耶稣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她说:“女儿,你的信心使你痊愈了。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健康,摆脱你的恶疾。”(马可福音5:25-34)请留意耶稣的话充满体恤之情。他不是单单说“痊愈吧”就算了,而是对妇人说:“愿你健康,摆脱你的恶疾。”译做“恶疾”的希腊词语,照字面解释,也可以指“鞭打”。从马可所用的词语可以看出,耶稣明白妇人因病吃尽苦头,身心俱损。他很同情妇人的处境。

15,16.耶稣传道期间,有什么事表明他着重留意别人的优点?

15 耶稣总是留意别人的优点,他的爱心显露无遗。请想想他遇见拿但业的情景。拿但业后来成为使徒。“耶稣看见拿但业向他走过来,就论到他说:‘看,这是个真真正正的以色列人,他心里没有诡诈。’”令人惊叹的是,耶稣竟能洞悉拿但业的心, 了解他的为人。拿但业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缺点和过失,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先前他听见耶稣的事,竟毫不客气地说:“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吗?”(约翰福音1:45-51)耶稣本可以把拿但业批评一顿,却没有这样做,反而留意拿但业的优点,就是为人诚实。

16 另一次,一个外邦军官来见耶稣,求他医治患病的奴隶。军官可能是罗马人。耶稣深知这人有不少缺点。在那个年代,罗马的军官也许经常动武,杀人流血,并且崇拜假神。可是,耶稣着重留意军官的优点:他对耶稣有无比的信心。(马太福音8:5-13)耶稣死前,跟身旁一个悬在柱上的罪犯说话。耶稣并没有数说罪犯的恶行,反而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有希望进入乐园。(路加福音23:43)耶稣清楚知道,对人诸多不满、吹毛求疵,只会使人灰心丧气。毫无疑问,由于耶稣着重留意别人的优点,许多人受到感动,决心做得更好。

甘心乐意为别人服务

17,18.耶稣甘愿来到地上执行任务,这件事怎样表明他乐意为别人服务?

17 耶稣甘心乐意地为别人服务,有力地表明他爱自己所教的人。上帝的儿子降世为人之前,一直深爱世人。(箴言8:30,31)身为耶和华的“话语”或代言人,他有很多机会跟世人接触,并且乐在其中。(约翰福音1:1上帝的儿子甘愿放弃天上的崇高地位,“彻底舍了自己,取了奴隶的形态”,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亲自教导世人。(腓立比书2:7;哥林多后书8:9)耶稣在地上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别人服事他。相反,他说:“人子来到,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献出生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耶稣的确言行一致。

18 耶稣为人谦卑,乐于照顾民众的需要,甘愿献出自己为他们服务。他在应许之地往返奔波,走了好几百里路,逐城逐村向人传道,好让更多人听到王国的好消息。耶稣跟高傲的法利赛派和抄经士天差地远,他一直保持谦卑,待人和蔼。无论是权贵、军兵、律师,还是妇孺、穷人、病人,甚至被社会排斥的人,都乐意亲近耶稣,因为他们在耶稣面前感到自在。耶稣虽然完美无瑕,但完美的人也是人,难免会感到疲累、饥饿。可是,耶稣即使累了,很想歇一歇或静静地独自祷告,也会为别人着想,先照顾别人的需要。(马可福音1:35-39

19.耶稣怎样以谦卑、耐心和仁慈的态度对待门徒,为他们立下模范?

19 耶稣也同样乐意为门徒服务。他心平气和、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有些重要的道理,虽然经过多番教导,门徒还是不明白,但耶稣并没有怒斥他们,也没有放弃。他继续想方设法,使门徒明白过来。请想想,门徒为谁最大的问题争论了多少次。耶稣直到牺牲之前的晚上,仍要想尽办法教导门徒以谦卑相待。无论是保持谦卑,还是其他方面,耶稣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为你们立下模范”。(约翰福音13:5-15;马太福音20:25;马可福音9:34-37

20.耶稣的教导方法跟法利赛派的有什么分别?他的方法为什么有效?

20 请留意,耶稣不是单单吩咐 门徒怎样做,而是以身作则,“立下模范”。耶稣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门徒说话,仿佛凌驾于门徒之上,不屑做他吩咐门徒做的事。法利赛派却是这样的。耶稣提到法利赛派说:“他们只会说不会做。”(马太福音23:3)耶稣为人谦卑,言传身教。门徒看见他的榜样,对他的教导就一目了然了。他劝门徒要过简朴的生活,摆脱物质主义。门徒一听就明白,用不着猜测,因为他们看出耶稣的话是千真万确的:“狐狸有洞,天上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20)耶稣甘愿为门徒服务,谦卑地为他们立下模范。

21.下一篇文章会探讨什么问题?

21 毫无疑问,耶稣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导师!诚实正直的人看见听见耶稣的教导,无不看出耶稣爱他所教的真理,爱他所教的人。今天,我们研究耶稣所立的模范,也看出这个事实。可是,我们怎样才能效法耶稣的完美榜样呢?下一篇文章会探讨这个问题。

你会怎样回答?

• 好的教导以什么为本?在这方面,谁是最杰出的模范?

• 耶稣怎样爱他所教的真理?

• 耶稣怎样爱他所教的人?

• 什么事例表明,耶稣为人谦卑,乐意为别人服务?

[研读问题]

[第12页的图片]

耶稣怎样表明他喜爱圣经蕴含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