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累西腓——因糖而有的城市

累西腓——因糖而有的城市

累西腓——因糖而有的城市

《警醒!》巴西撰稿员来稿

欧洲的统治阶层开拓美洲殖民地,为的岂止是“黄金、荣耀和福音”,他们对那里的甘蔗也非常感兴趣。这种生长在大西洋群岛上的植物,味道甘甜,市场有价,自15世纪中叶以来,就为葡萄牙的国库带来源源不绝的收入。1516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终于决定,要在美洲新大陆的殖民地上建立蔗糖生产工场。

巴西第一个蔗糖工场建于该国南部。可是,后来执蔗糖业牛耳,成为巴西蔗糖文化中心的,却是当时位于东北部的伯南布哥省。 *伯南布哥省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山势平缓,土地肥沃,是种植甘蔗的理想地方。甘蔗种植园从山下扩展到山上,直到卡皮贝里比河三角洲一带的高原,沿海一带的热带森林,最后都成了一望无际的蔗海。

1537年,船员和渔民建立了一个细小的殖民地。这个殖民地位于当时伯南布哥首府奥林达往南延伸的一个地峡的顶部,地形狭窄。它西临卡皮贝里比河,东面有珊瑚礁形成的天然屏障,与大西洋相隔,是一个天然的港口,故被称为亚雷西费(珊瑚村),这就是后来的累西腓。从上游产地顺流而下运到的甘蔗,会先在这里贮存,一经装载,就输往欧洲。

伯南布哥繁荣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引来不速之客。先有法国海盗在1561年犯境;后来于1595年,又有英国商人詹姆斯·兰卡斯特。兰卡斯特有时也被冠以海盗之名,越洋来到累西腓掠夺。据说,兰卡斯特把战利品载满自己的船队还不够,更从法国和葡萄牙商人那里“借”来12艘船,大肆搜刮之后,才扬长而去。为了抵抗侵略者,人们就在累西腓和奥林达之间的地峡上筑起堡垒,但看来作用不大。

蔗糖争夺战

17世纪初,在西班牙国王统治葡萄牙时期,伯南布哥已十分繁荣,蔗糖产量位列全球之冠。累西腓因拥有121个制糖工场,在葡萄牙控制的美洲殖民地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繁忙的港口。

巴西出产的蔗糖主要在荷兰加工精制,欧洲人尝过由巴西蔗糖制成的甜品之后,就恋上了它的味道。1621年,荷兰与西班牙之间的停战协定终止,这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前景就因而笼上阴影。同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取得了与非洲和美洲的独家贸易权。西印度公司草拟了一个方案,文件的标题是“西印度公司该尽快从西班牙国王手中夺取巴西的理由”。这个标题足以反映荷兰的野心。随文件附上的还有一份“巴西出产的明细表”。一场蔗糖争夺战势将爆发!

1630年2月14日,一支打着荷兰西印度公司旗号的船队共65艘船舰,出现在伯南布哥的水平线上。不消两下工夫,舰上人员就已登陆,把旗帜插在巴西的土地上。这些荷兰入侵者认为,累西腓和当地的堡垒、周边的岛屿,以及附近的河流,可作防御之用,地理上应比较安全,而奥林达的山岭和空地却无险可守。于是在1631年11月25日,荷兰入侵者放火把奥林达夷为平地,并把公司总部迁到累西腓。在累西腓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转捩点。

由于累西腓缺少土地,迁入的人又越来越多,人们就把房子盖得更高,好容纳新来的居民。这些两三层的房子高高窄窄,用从奥林达废墟中收集得来的材料兴建,极富当时欧洲主要城市的建筑特色。到了1637年,累西腓基本上已无地可用了。就在那时,新任总督约翰·莫里斯伯爵来到。莫里斯伯爵是拿骚人,生于德国,他计划在南美洲建造一个最先进的大都会。

莫里斯所建之城

莫里斯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建成了这个大都会,并把城市命名为莫里斯亚。城市的设计规划尽显欧洲风格,街道都铺得很整齐,还有市场、宫殿、植物园和动物园。动物园里的许多动物,都从非洲和巴西运来。市内也有博物馆、医院和图书馆,更有美洲的第一个天文台。莫里斯建造的城市,位于一个名叫安东尼奥-瓦茨的岛上,距离累西腓大约两三百米。为了连接累西腓、莫里斯亚和内陆,他还命人建造了两座桥,这在当时称得上是工程杰作。请参看附栏“拿骚的莫里斯与飞牛”。

莫里斯虽然受命来到巴西,却与其他殖民地开拓者不同,他本身不是一个财迷心窍的人。他把自己的新家园称为“普天之下景色最美的巴西”。他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充分表现在弗兰斯·波斯特和艾伯特·埃克豪奥特的油画上。他们都是莫里斯从欧洲带来的文化界随员。在莫里斯的资助下,一个由46位艺术家、科学家和工匠组成的团体潜心工作,出版了不计其数的书籍、画作和地图册,向好奇的欧洲人展示伯南布哥风光如画的动人魅力。

在莫里斯领导的政府管治下,莫里斯亚和累西腓的经济渐入佳境。荷兰西印度公司还提供贷款,重建他们入侵时破坏了的蔗糖工场。累西腓一下子就繁荣起来,各地方的人包括英国的官员、瑞典的探险家、苏格兰的商船队、德国和法国的商人等接踵而至。商人重利,这里有的是奴隶买卖,以及各种有关蔗糖和苏木的生意,当然想来到分一杯羹。

莫里斯的政府对宗教采取宽松政策,这也吸引犹太投资者,以及欧洲和北非的流亡者来到巴西。有一个较短的时期,一个活跃的西班牙系和葡萄牙系犹太人团体,在美洲最早建成的两个犹太会堂里举行公开集会。犹太人在这里为数众多,有头有面,累西腓的商业中心因此也被称为犹太人街。

荷兰人被逐

虽然莫里斯管理才能卓绝,西印度公司管理层却对他有所不满,认为他不务正业,对巴西投入太多个人感情,影响了他对经济事务的判断能力,公司股东尤其不满在蔗糖业上的资金回报太低。莫里斯于是交还权力,在1644年5月离职返回荷兰。这不但叫当地人民感到惊讶,连葡萄牙人也觉得可惜。荷兰在巴西的影响力,自此逐步消减。其后,糖类作物歉收,糖价又在国际市场上暴跌,种植园主因欠下西印度公司沉重的债务,最后就部署行动,在1654年把荷兰人赶出巴西。 *

莫里斯建造的花园和市内设施,大部分已在战火中毁掉,有些则已改头换面。荷兰人对蔗糖有一份感情,于是把在伯南布哥的经济重心从奥林达转移到卡皮贝里比三角洲的群岛,这为新首府的建造作好准备。累西腓渐渐成为一个城市,也成为一个经济中心。

甜蜜的回忆

今天的累西腓,已是巴西一个很大的工业、金融和旅游中心,人口超过130万。你不容易看出它就是16世纪奥林达港口那个小小的渔港殖民地。卡皮贝里比沿岸的蔗糖工业所在地,也成了住民区,留下来的,只是从前的地名,以及少数甘蔗种植园主的旧居,为当地增添一点特色。由于过度追求现代化,加上不获重视,累西腓贸易中心(包括累西腓和安东尼奥-瓦茨的岛屿,以及内陆的博阿维斯塔地区)那些具有殖民地特色的建筑,已经所剩不多了。

但没有改变的,是这里的河流、岛屿和沙洲。这些吸引当日荷兰人的美景,仍是累西腓的显著特色。从累西腓的现代建筑中,我们还能找着制糖业鼎盛时期的影子。那个筑有四角的荷兰堡垒布鲁姆堡,原是为了保护港口才面海而建的,后来由于填海,这个古堡已经远离岸边,在现代建筑群中显得形单影只了。犹太人街依然保留着16世纪时的风貌,殖民时期那些色彩丰富的房屋仍然存留下来,没有受到城市发展所影响。

要是你想知道更多关于累西腓的历史,也有门径可寻。比如辛科蓬塔克斯堡就藏有荷兰地图和当时的大事资料,它是由荷兰西印度公司于1630年为图利而修建的。你也可以求助于作风纯朴的考古、历史和地理研究院。东北方人类博物院也展示制糖业由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同时让人一窥当日“糖业巨子手下牛马”的奴隶非人生涯。

人们对蔗糖利润的追求,已不如好几个世纪前那么狂热了。曾令海盗和西印度公司垂涎三尺的丰厚利润,已经变得微薄。以往种植甘蔗的系统,以及生产蔗糖的方法,留下了不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令人不敢恭维。尽管如此,甘蔗仍然是伯南布哥沿岸主要的农作物。距离累西腓城外不远,工人在广阔无垠的田间收割甘蔗,场景就跟五个世纪前的一样,这仿佛在提醒人,累西腓是因糖而有的城市。

[脚注]

^ 4段 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将巴西划分为15个省,并以世袭制任命省长管辖各省。

^ 18段 荷兰人虽在战争中失落了巴西,在蔗糖市场上的战争却没有失败。他们利用在巴西东北部积累的知识经验,转移到安的列斯建起了种植园。17世纪结束前,荷兰所产的西印度廉价蔗糖已雄霸欧洲市场,打破了葡萄牙的垄断地位。

[第25页的附栏或图片]

拿骚的莫里斯与飞牛

“起初,人们用小船摆渡过河,往返于莫里斯亚和累西腓之间,但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有人就建议筑桥,在全体居民的支持下,桥梁工程很快就竣工了。大桥的启用仪式在星期天举行,还特设了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节目——飞牛!

“当日下午,街道上乐韵悠扬,彩带飘飘,人群不断向大桥那边涌去。虽然大桥落成叫人兴奋,但人群最想一开眼界的,还是那个什么飞牛。有人问:‘会是什么样儿的呢?’一个老妇说:‘说一头牛可以飞上天像天使一样,简直是罪过。’

“就在那时,从码头一个房子的窗户里,人们看见一头黄牛的模样,还长着牛角和长长的尾巴。所有人都叫喊着,‘就在那里!’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奴隶,个个都伸着脖子朝上看。突然,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原来那头牛只是个充了热气的纸气球!

“拿骚的莫里斯王子开了个玩笑,不但娱乐了大家,还达成了一个目的。所有过桥看飞牛的人都要付一点钱,筹集到的资金为建造桥梁提供了一笔可观的费用。”

[鸣谢]

《伯南布哥的土地》,马里奥·塞特著。

拿骚的莫里斯:ACERVO FUNDAÇÃO JOAQUIM NABUCO-RECIFE

[第27页的附栏]

美洲的威尼斯

“累西腓像威尼斯一样,四面临水,城市影照在水中;就是在城市的深处,我们也感受到海洋的气息。”——若阿金·纳布科,巴西政治家。

从16世纪填海建堤开始,累西腓的建筑师就一直与海洋、沼泽和河流争夺土地。今天,这个伯南布哥的首府有66道运河和39座桥梁,纵横交错,左右穿梭。现代的累西腓包括由卡皮贝里比、贝贝里比、希基亚、特吉皮奥和雅博阿唐这些河流形成的三角洲。由于累西腓只有平均海拔2米的高度,潮水和大雨有时会淹盖主要街道。累西腓最初的所在地,由一条狭长的地峡与内陆相连。几个世纪以来,地峡历劫犹存,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它居然因为港口设施的扩建,而在1960年人为地被隔开了。

[第23页的图片]

上图:犹太人街

[第23页的图片]

下图:奥罗拉街

[第24页的图片]

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船队于1630年进攻奥林达(右)和累西腓(左)

[第24,25页的图片]

“累西腓像威尼斯一样,四面临水,城市影照在水中”

[第26页的图片]

布鲁姆堡和(下面的)辛科蓬塔克斯堡

[第23页的图片鸣谢]

上图:FOTO: NATANAEL GUEDES/P.C.R.; 下图:Bruno Veiga/Tyba/socialphotos.com; 地图: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24页的图片鸣谢]

船队:ACERVO FUNDAÇÃO JOAQUIM NABUCO–RECIFE; 下图:MUNDOimag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