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保护皮肤!

保护皮肤!

保护皮肤!

“人们没有意识到,猛烈的阳光可能会破坏皮肤组织的基因。……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皮肤癌,如同定时炸弹爆发。”——皮肤癌专家马克·伯奇-梅钦医生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普通男子的皮肤平均面积为1.8平方米,女子为1.6平方米。皮肤含有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疼痛、触摸、冷暖。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抵御严寒酷暑、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同时抵挡毒素、化学品、污染物的侵害。皮肤还能保持身体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然而,皮肤本身也有潜在的敌人,那就是阳光。我们不禁要问,阳光不是生命所必需的吗?

不错,生命需要阳光。我们赖以生存的植物,要有阳光才能生长。另外,适量地 晒晒太阳能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帮助人体更易于吸收钙质,使骨骼更强壮。可这不是说,适量的阳光有益健康,那就多多益善。太阳产生紫外线辐射(UV),一旦伤害皮肤,后果将无法挽回。其中一种后果就是提前衰老。

《保护皮肤》(英语)这本书发出警告,指出更大的危险:“紫外线破坏皮肤细胞的遗传特性[主导细胞活动,如细胞分裂],使免疫力受损,还可能激活体内化学物质,继而引发癌症。”人人谈“癌”色变。皮肤癌究竟有多普遍呢?这样紧张有根据吗?

皮肤癌——现代瘟疫

《默克诊疗手册》指出,皮肤癌是世上最常见的癌症。在美国,每6至7人中就有一个患上某种类型的皮肤癌。这个比例还在上升。威廉·莱恩医生在他的著作《皮肤癌解答》一书中指出,“据现时估计,年介65岁的人有一半会患上某种类型的皮肤癌”。美国皮肤学院指出,美国每年死于恶性黑瘤的人数大约7500,而且患者数目还在上升。皮肤颜色较深的人得皮肤癌的机会率较低,但也有风险。

为什么皮肤癌这么普遍呢?导致皮肤癌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海拔、纬度、云层厚薄、臭氧层的状况等,但最主要的因素也许是在烈日下无遮掩地久晒。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在室内工作的人,放假时更渴望到海边玩玩,登登山、滑滑雪。这些户外活动越来越普遍。人们的衣着也跟以前不一样。过去人们衣着端庄,男男女女都穿保守游泳装。可是现在的游泳装成了裸露装,皮肤大多暴露在外,得皮肤癌的机会也相应增加了。居住在沙漠的贝都因人,穿着宽松的长袍,裹着头巾,看来他们比我们更有先见之明,是不是呢?

皮肤癌——足以致命的恶疾

最常见的三种皮肤癌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起先在皮肤表层生长,一般只有1毫米厚。这两种皮肤癌跟黑瘤不同,看来是因为长期 晒太阳造成的,例如在户外工作的人,身体部分大多裸露在外,如脸和手。 *癌症初期,患者的皮肤大多会出现小肿块,或一个很易出血、不能愈合的小溃疡。后来,溃疡可能扩散,侵袭周边的皮肤组织。大约百分之75的皮肤癌都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虽不那么常见,但更容易转移或扩散,从最初的部位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地方。上述两种非恶性黑瘤皮肤癌的治愈率最高,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及早诊治非常重要。

在皮肤癌中,恶性黑瘤只占百分之5,开始于皮肤表层。黑瘤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短期曝晒,如室内工作的人在放假时在烈日下久晒。大约一半的恶性黑瘤从黑痣发展而来,特别是在上背部和小腿。

恶性黑瘤是最致命的一种皮肤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侵入血管和淋巴所在的真皮。从那里就会很快转移。肿瘤学家拉里·内桑森医生说:“如果治疗及时,黑瘤的治愈率很高。另一方面,一旦病灶转移就会产生抗药性或抗拒放射治疗。恶性黑瘤的病情发展就是这么矛盾。”事实上,黑瘤病灶转移的患者只有百分之2至3的人能活上5年。(参看第7页附栏:恶性黑瘤的早期征兆。)

哪些人容易得皮肤癌呢?除了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或短期曝晒的人群,肤色、头发、眼睛颜色较浅的人,长黑痣、雀斑的人,家庭有这种病史的人特别容易得皮肤癌。肤色较深的人群得皮肤癌的机会少得多。但这是不是说,如果你把皮肤晒黑,就不太可能得皮肤癌呢?不是的。虽然晒黑皮肤是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辐射晒伤的反应,但在晒黑过程中皮肤已经受到伤害,经常受伤会增加得皮肤癌的风险。

治疗皮肤癌

皮肤癌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外科切除,刮削,电针刀手术,冷冻手术(低温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到底应该采用哪种疗法,要看是哪种瘤,生在什么部位,有多大和患者接受过什么治疗。要切除全部癌细胞,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一种称为莫氏手术的疗法,借显微镜之助调控切除的精确度,根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很有效(治愈率达百分之95至99)。这种疗法既能保留最多的健康皮肤组织,同时伤痕又不大显眼。无论采用哪种疗法,患者可能都要做皮肤组织再生手术。

美国国立老人学研究所说:“所有皮肤癌如果及时发现,在扩散前就及早延医诊治,都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及早检查是关键。但是,如何预防皮肤癌呢?

防晒有道

从小就学会防晒十分重要。根据美国防止皮肤癌基金会指出,大部分人“一生中晒太阳的时间,百分之80是在18岁之前。小孩在太阳底下晒出一个水泡,长大后长黑瘤的风险就增加一倍”。因为皮肤癌的潜伏期可能超过20年。(参看第8页附栏:慎防晒伤的建议。)

澳大利亚皮肤癌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恶性黑瘤。 *因为这个国家的人主要是肤色较浅的北欧移民,又聚居在阳光明媚的沿海地区。针对这些移民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到澳大利亚的年纪越小,得黑瘤的风险就越大,这就说明需要从小就学会防晒。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行运动,教育国民晒太阳的危险,使用“穿、戴、抹”的标语。意思是“穿上衬衫,戴上帽子,涂抹防晒液”。这些生活方式的适当调整,减低了这个国家年轻人得黑瘤的机会率。

在选择防晒液方面,应当选用兼具阻隔太阳紫外线辐射(UVA和UVB)的产品。即使在阴天,百分之85的紫外线也能穿透云层伤害皮肤。紫外线也能渗透到水里。一些专家建议,防晒液的防晒系数(SPF)应当至少15。要知道SPF15有多强的防晒能力,以你一般在阳光下多久就会被灼伤的分钟数目乘以15就行。要至少每两小时涂一次防晒液,但这不表示防晒时间会加倍。

另外,《皮肤癌解答》警告,人不应该只因涂抹了防晒液,就以为万无一失。没有任何一种防晒液是十足防晒,或完全预防皮肤癌的。事实上,假如以为涂抹了防晒液,就不愁长时间曝晒,那么使用防晒液也许反倒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这本书说:“任何东西都不如良好的防晒习惯。穿戴防晒衣物,太阳最烈的时段呆在室内,是防皮肤癌的‘有效’武器。”

那么在室内的“晒黑沙龙”利用太阳灯照晒皮肤,又有没有问题呢?据估计,在“晒黑沙龙”待上20分钟,就相当于在阳光下4小时。室内晒黑曾被认为是安全的,因为使用的主要是紫外线辐射(UVA),这种射线看来不会灼伤皮肤。但是《皮肤癌解答》指出:“现在人们发现紫外线辐射UVA比UVB更能渗入皮肤,导致皮肤癌,还会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迈阿密先驱报》国际版的一篇研究报道说,每月光顾“晒黑沙龙”一次或多次的女性,“患黑瘤的机会增加百分之55”。

故此,对于防晒切不可掉以轻心。假如20年后或更久远的将来,你不幸得了皮肤癌,别忘记,这也许是你今天曝晒之故。患了皮肤癌的人该怎样应付呢?什么能帮助他们应付呢?

[脚注]

^ 10段 紫外线辐射也会破坏表皮层的郎格尔汉斯细胞。郎格尔汉斯细胞发挥重要的免疫功能。《皮肤癌解答》说:“一些科学家认为,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是造成皮肤癌的主要原因。”

^ 19段 根据新南威尔士癌症协会,“两个澳大利亚人当中,就有一个患上某类型的皮肤癌”。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1998年黑瘤的发病率是15比1。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恶性黑瘤的早期征兆

1.两边不对称 早期的黑瘤大多数两边不对称。普通的黑痣呈圆形并对称。

2.边缘不规则 早期的黑瘤边缘通常参差不齐,可能呈扇形或凹凸。普通的黑痣表面平滑,边缘较规则。

3.颜色深浅不一 患部若呈棕色、褐色或黑色等不同的颜色,通常都是黑瘤的最初征兆。随着黑瘤越长越大,可能出现红色、白色和蓝色。普通黑痣通常只呈棕色。

4.直径 早期的黑瘤要比普通的黑痣大,而且会逐渐扩大,直径可超过6毫米。

[鸣谢]

资料来源:美国防止皮肤癌基金会。

皮肤样本:Images courtesy of the Skin Cancer Foundation, New York, NY, www.skincancer.org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慎防晒伤的建议

1.避免过度晒太阳,特别是早上10点至下午4点,太阳紫外线最强的时段。

2.至少每三个月从头到脚检查皮肤一遍。

3.出外时,涂抹防晒系数(SPF)至少15的防晒液。出门前30分钟涂抹,然后每两小时涂一次。(六个月以下的婴孩不该涂抹防晒液。)

4.教导孩子从小学会防晒,因为小时候晒伤可能导致长大后得皮肤癌。

5.穿戴防晒衣物,如长裤、长袖衬衫、宽边帽及防紫外线的太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