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巴西印第安人濒临灭族?

巴西印第安人濒临灭族?

巴西印第安人濒临灭族?

《警醒!》巴西撰稿员来稿

欣古国家公园坐落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占地约2万7000平方公里,面积几乎与比利时一样大。这里居住着大约3600个印第安人,他们分属14个部落。从卫星图片上看,郁郁葱葱的欣古国家公园好像“巨大的台球桌”上的绿色衬垫;而四周的森林不是被焚毁用以开辟公路,让人采伐贵重木材,就是被改为草场,让人放牧牛群。

20世纪60年代,巴西政府开始为印第安人设立保留地。这些保留地大多分布在亚马孙(亚马逊)地区,目前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百分之12。保留地的设立却促成了一项意料不到的转变:五百年来,巴西印第安人的人口第一次增长!一般认为,现时巴西有大约三十万印第安人。然而,这与公元1500年的人口比起来真是少之又少;据估计,那时印第安人的人口在二百万至六百万之间。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在过去五百年,“巴西印第安人的人口一直锐减,情况可悲,骇人听闻”。是什么导致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呢?近年来的增长,是否意味着巴西印第安人可以免于灭族之灾,从此高枕无忧?

巴西成为殖民地

公元1500年,葡萄牙宣布巴西为其领地,此后30年间,殖民地开拓者的兴趣主要在巴西苏木。这是一种阔叶树,从中可以提取红色染料,巴西这个名字就源于这种树木。在欧洲,巴西苏木价值不菲,但欧洲人却用廉价物品来交换这种名贵木材。

不久,人们发现巴西的气候非常适宜甘蔗生长。但问题是,种植甘蔗需要动用大量劳工,于是人们对奴隶的需求就与日俱增。在巴西安家落户的移民无需四处寻觅可用的劳工,近在眼前就有许多许多的印第安人。

如何沦为奴隶?

印第安人以自给生存式农业维生,换句话说,他们只种植足以供生活所需的农作物。男子以捕鱼和狩猎为主,也负起开垦林地的艰苦工作;女子则负责耕种、收割和做饭。印第安人似乎没有贪欲,也不看重钱财,他们这种态度备受欧洲的知识分子所称道。然而,很多移居巴西的欧洲人却认为,印第安人只是懒惰而已。

友善的印第安人听信人言,迁居到葡萄牙移民居住地附近,好保护他们,做他们的劳工。在这件事上,大力怂恿印第安人搬迁的往往是耶稣会和其他教派的人。然而,他们想不到,白人会给印第安人带来极大伤害。虽然名义上,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自由受到法律保护,但实际上,他们却被迫为欧洲移民做苦工,成了这些移民的奴隶。他们大多得不到任何工酬,主人也不让他们耕种自己的土地。

葡萄牙王室曾屡次试图禁止移民奴役印第安人,但都收效甚微。虽然王室定下反对奴隶制的法律,但移民却懂得怎样钻空子。移民一般认为,印第安人是他们的“敌人”,是打“正义之战”时俘虏回来的,因此奴役他们,贩卖他们是天经地义的。另外,有些印第安人被其他部落俘虏,因此购买或“赎回”他们,然后奴役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妥。

总的说来,是制糖业使巴西成为有利可图的殖民地,可是,昔日的制糖业却渗透着不少奴隶的血汗。于是,葡萄牙王室常常不得不埋没良心,只是为了国库收入源源不绝。

殖民强国对立——葡萄牙跟法、荷二国相争

殖民强国对立,主要受害的是印第安人。法国和荷兰想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巴西这片土地,于是跟葡萄牙发生冲突,要争取印第安人的支持。印第安人没有看出,自己的土地才是这些强国抢占的最终目标。他们反而觉得这是大好机会,可以报复自己的敌人(即其他印第安部落)。因此,他们主动卷入了殖民强国的冲突中。

且以法国和葡萄牙的一场争斗为例。1555年11月10日,法国贵族尼古拉斯·德维尔盖尼翁登陆瓜纳巴拉湾(近现今的里约热内卢)。他建了一个要塞,并和印第安人的塔莫约部落结盟。1560年3月,葡萄牙人和巴伊亚的图皮南巴部落联合起来,攻击这个看来固若金汤的要塞。法国人虽然败逃,仍继续跟塔莫约人做交易,并怂恿他们攻打葡萄牙人。于是,塔莫约人和葡萄牙人多次交战,最终被葡萄牙人击溃。据报仅在一次战役中,就有一万个塔莫约人被杀,还有二万人沦为奴隶。

欧洲的可怕恶疾

当葡萄牙人最初抵达巴西时,他们所碰见的印第安人都似乎非常壮健。早期的探险家相信,他们遇到的许多印第安老人已年逾百岁。但印第安人对来自欧洲和非洲的疾病都没有免疫能力,这很可能是使他们濒临灭族的主要原因。

葡萄牙的文字档案里记录了许多许多骇人的报道,是关于可怕的疫症怎样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的。1561年,葡萄牙爆发天花,这场瘟疫接着穿越大西洋,开始肆虐葡萄牙的殖民地,造成一场空前浩劫。1563年5月12日,耶稣会的莱昂纳多·多瓦莱写了一封信,描述巴西的恐怖瘟疫,他说:“这种天花或皮疹非常可怕,患者身上发出无比的臭味,令人难以忍受。因此,许多患者没人照顾,孤零零地死去。他们的尸体被在疮口生长的虫子慢慢蚕食,这些虫子数目之巨、体型之大令见者不寒而栗。”

种族混居震惊耶稣会

种族混居也导致了许多部落逐渐消失。《淘红金——巴西印第安人血泪史》(英语)一书说:“葡萄牙人和巴西原住民都不反对种族混居”。印第安人认为好客之道就是:把女子(通常是自己的女儿)献给陌生人。当第一批耶稣会的传教士于1549年到达巴西时,眼前的一切令他们大感震惊。传教士马诺埃尔·达诺布雷加很愤怒,他说:“他们[当地的教士]竟公然宣布,葡萄牙男子与印第安女子同居并不是罪。于是,移居巴西的葡萄牙人都要了他们所有的印第安人女奴来做妾。”有人通报葡萄牙国王说:“其中一个移民有许多孩子、孙子,甚至曾孙,他的后代不计其数,我都没勇气告诉陛下究竟总共有多少个。”

巴西的沿海平原本来住着许多印第安人,但到了17世纪中叶,他们要么惨遭杀害,要么因病而死,再不然,就是沦为奴隶,或因为种族混居而被同化。很快,亚马孙地区的印第安人部落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

葡萄牙人一到达了亚马孙地区,就好像进入“狩猎开放期”的猎人随意杀戮。结果,亚马孙河下游有许许多多的原住民都无辜丧命。马拉尼昂的代理主教马诺埃尔·特谢拉指出,仅仅几十年时间,葡萄牙人就在马拉尼昂州和帕拉州杀了二百万印第安人!这个数目很可能有些夸大。可是,印第安人受尽苦楚,惨遭杀害却是真确的。不久,亚马孙河上游的原住民也同样遭受屠杀。到18世纪中叶,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外,整个亚马孙地区的印第安人已几乎消灭净尽。

一些幸存的印第安人部落住在亚马孙的偏远地区,可是,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期间,随着许多偏远地区逐渐开发,白人再次接触到这些部落。1839年,查尔斯·古德伊尔发明了造硫化橡胶的方法;随后橡胶轮胎面世,从而引发了一场“采树胶热”。当时亚马孙地区是天然橡胶的唯一产地,许多商人蜂拥来到。这其间,印第安人被人利用,大受剥削,人口再度锐减。

20世纪对印第安人有什么影响?

1970年,巴西政府采纳了全国一体化的措施,决定兴建公路,连接亚马孙的偏远地区。许多公路穿越印第安人的土地,这样一来,印第安人不但被前来采矿的人攻击,而且惨遭恶疾蹂躏。

且看看帕纳拉斯人所遭受的厄运。在18世纪和19世纪,他们当中许多人不是死于战争,就是受人奴役,于是这个部落日渐衰微。少数幸存的人往西北逃跑,躲进了北马托格罗索的深山老林,满以为可以在这里安居。可是,后来建造的库亚巴-圣塔伦公路就正好穿越他们居住的地方。

白人使许多帕纳拉斯人的生命受到危害。到了1975年,这个一度人口众多的部落只剩下80人。政府把他们迁移到欣古国家公园,他们想在公园里找一块与老家环境相似的地方,却未能如愿以偿。于是,帕纳拉斯人决定重返回故土。1996年11月1日,巴西司法部长宣布,在帕纳拉斯人故土的49万5000公顷土地,“永远归属印第安人”。政府这个决定无疑救了帕纳拉斯人,使他们免遭灭族之灾。

未来会更好吗?

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设立能保护幸存的部落,免受灭族之灾吗?以目前来说,印第安人不大可能会濒临灭族。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他们的很多土地都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据计算,法定亚马孙地区埋藏着许多矿产,包括黄金、白金、钻石、铁和铅,价值高达约一万亿美元。法定亚马孙地区共有9个州,覆盖巴西北部和中部以西的地区,大概百分之98的印第安人的土地就在这个地区里。令人遗憾的是,有人已在一些印第安人的土地,进行非法采矿。

历史表明,印第安人与白人打交道,总是印第安人吃亏。印第安人给白人金子,只换得镜子,给白人巴西苏木,只换得廉价物品。为免受白人奴役,他们要逃命到偏远地区,躲进深山老林。历史还会重演吗?

许多印第安人已学会使用现代的高科技产品,比如驾驶飞机、操控摩托船、使用手机等等。然而,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印第安人能否应付21世纪为他们带来的种种挑战。

[第1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 欣古国家公园

□ 印第安人保留地

巴西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法属圭亚那

苏里南

圭亚那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巴拉圭

乌拉圭

[第15页的图片]

商人剥削印第安人,强迫他们在橡胶种植园里做奴隶

[鸣谢]

© Jacques Jangoux/Peter Arnold, Inc.

[第12页的图片鸣谢]

图案:From the book Brazil and the Brazilians,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