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血腥的世纪

血腥的世纪

血腥的世纪

诺贝尔认为,只要拥有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世界和平就得以维系。任何侵略者一旦发动攻击,其他国家就会随即联手把敌人消灭。他说:“侵略者既有这么大的顾忌,也就没有人敢发动战争了。”诺贝尔认为,没有国家会如此不智,不惜发动战争而令自己走上灭亡之路。可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显示了什么?

诺贝尔死后不足二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大战所用的都是杀伤力巨大的新型武器,例如机关枪、毒气、喷火器、坦克车、战机和潜艇。约有1000万个士兵战死沙场,受伤的比战死的还高出一倍。惨烈的世界大战叫人重新关注世界和平的问题,国际联盟应运而生。美国总统威尔逊由于大力支持建立国际联盟,因而在1919年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粉碎了世人对和平的希望。从多方面说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大战更血腥、更可怖。二战期间,希特勒把诺贝尔在克鲁默尔的炸药厂扩建,雇用了9000个工人,成为德国最大兵工厂之一。大战结束时,盟军投下了千多枚炸弹,把整座工厂夷为平地。颇讽刺地,人是利用了诺贝尔所发明的炸药来制造炸弹的。

诺贝尔死后,随后的世纪经历了两场世界大战外,还有多不胜数的武装冲突。新型武器有如雨后春笋,成了草菅人命的新工具。诺贝尔死后,数十年来,新型武器层出不穷,且让我们看看其中几种:

轻武器 这包括手枪、来福枪、手榴弹、机关枪、迫击炮和其他轻便装置。轻武器价钱低廉、维修方便而且操作容易。

轻武器自面世以来,一直威胁着平民百姓的生命。战争可就停止了吗?绝没有!迈克尔·克莱雷在《原子科学家公报》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大多数战争”都是以轻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事实上,在最近发生的战争中,轻武器造成了百分之90的伤亡。单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四百多万人丧生于轻武器之下。很多时候,使用轻武器的都是十来岁的少年。他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就肆无忌惮,滥杀无辜,遑论良心不安了。

地雷 到了20世纪末,每天 平均约有七十人不幸踩着地雷,有的一命呜呼,有的终身伤残。受害者大多不是士兵,他们十有八九是老百姓。很多时候,地雷有特定的用途,目的不在于杀人,而在于伤人,使他们惶恐不安。

诚然,近年来很多组织、人士都为扫除地雷不遗余力。可是,有报道说,每清除一个地雷,就有二十个给埋入地下,全球大约埋下了6000万个地雷。地雷给埋入地下,不管是士兵还是在野外玩耍的小孩,一旦误触地雷就难逃厄运。地雷制造商不理别人死活,继续做他们的生意,人还是用地雷继续残害无辜。

核武器 自从有了核武器之后,人类有史以来可以不用敌我对峙,就能立时把整个城市摧毁。请想想以下的例子。1945年,广岛和长崎几乎给原子弹夷为平地,令人惨不忍睹。许许多多的人给原子弹酷烈的强光刺盲。因辐射以致健康严重受损的,不计其数。有的葬身于火海,有的死于原子弹炽热高温下。据估计,广岛和长崎一共有差不多30万人无辜丧生。

不过,有些人会说,如果广岛和长崎要不是给原子弹所毁,大战还会继续下去,必有更多人无辜牺牲。尽管如此,眼见战争夺去无数人的性命,有些人遂游说各国官员,管制全球核武器。事实上,有些人甚至很忧虑,人已经有能力自我毁灭了。

人已有能力制造出核武器,我们更容易实现和平吗?有些人认为和平已在望了。他们说,毕竟人已没有使用核武器超过半个世纪了。尽管如此,世上的情况并不如诺贝尔所说,只要拥有威力巨大的武器,战争就会终止。今天,战争还是持续下去,人只是利用常规武器作战罢了。除此之外,据核政策委员会指出,数以千计 的核武器正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现今,恐怖活动已令人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担心,一旦恐怖分子得到制造核武器的原料,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就是在那些“公认”可以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里(其实谁也无权拥有核武器),谁也不敢保证意外不会发生。一次意外足以令整个世界陷入核子大祸患中。核武器带来的祸害,实在跟诺贝尔所预见的和平南辕北辙。

生化武器 细菌战就是利用微生物把敌人置诸死地。不管是细菌如炭疽菌,还是病毒如天花,都可以致命。天花病毒容易传播,人一旦染上,就生命难保。除此之外,化学武器如毒气也威胁人类的安全。数十年前,使用毒气已是违法。但到现在,人还是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毒气来残杀无辜。

生化武器自面世以来,一直威胁着平民百姓的生命。情形是否一如诺贝尔所料,人“因为极其害怕而不敢发动战争”呢?刚相反,许多人愈来愈恐惧,恐惧有一天,就是平民百姓也会懂得使用生化武器来杀害别人。十多年前,美国武器管制及裁军组织的主管指出:“人只要有点高中水平的化学知识,也不难在家里制造出化学武器来。”

20世纪的战争比任何时期的战争都来得血腥、来得恐怖。这是毋庸置疑的。踏入21世纪,尤其是经过911事件之后(当时,纽约市和首都华盛顿受到恐怖分子袭击),和平的前景就更黯淡了。史蒂文·利维在《新闻周刊》撰写文章说,“科技已偏离了正轨,非但没有制止罪恶,反倒令罪恶更猖獗吗?从没有人敢正视这个问题”。利维又说:“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呢?人类一向后知后觉,只懂追求所谓的科技进步。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希望巨大的祸患不会发生。这样做无疑是自掘坟墓。”

历史稽稽可考,威力无比的炸药、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也不能带来和平。人只是在和平的路上越走越远罢了。那么,世界和平只是空想吗?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把硝化甘油固体化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制成了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弱点是容易爆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油性液体。在一次研究中,索布雷罗给硝化甘油严重炸伤,玻璃碎片把他的脸割得皮破血流。最后,他不得不放弃研究工作。此外,硝化甘油还有另一个弱点,是索布雷罗未能解决的:如果把硝化甘油倒出来,用锤子击打,只有受撞击的部分才会发生爆炸。

诺贝尔发明了引爆装置,就是利用少量的火药来引爆大量的炸药。就这样,索布雷罗所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到了1865年,诺贝尔进一步发明了雷管来引爆炸药。雷管是一个密封的小容器,里面装有雷酸汞。诺贝尔把雷管放进装有硝化甘油的容器里,利用导火索做引子,把硝化甘油引爆。

可是,处理硝化甘油仍然是一件异常危险的工作。例如1864年,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附近开设的工厂,发生了爆炸,有五个人罹难,连他最小的弟弟埃米尔也不能幸免。在德国克鲁默尔,诺贝尔的工厂也发生过两次巨大爆炸。另外,人胡乱使用硝化甘油,也造成很多严重意外。有的把它用来点灯,有的用来擦皮鞋,也有的用来做马车轮子的润滑油。在开山凿石时,人们用硝化甘油也很危险,因为残余的液体会渗进石缝,引致意外发生。

1867年,诺贝尔把硝化甘油转化成固体状。方法是把硅藻土加进硝化甘油里。硅藻土是一种惰性物质,易于吸收流体。硝化甘油被硅藻土吸附后就变成了固体。诺贝尔把它称为达纳炸药,是源自希腊语词“威力”的意思。在随后的日子,纵然诺贝尔研制了其他更先进的炸药,达纳炸药还是他数一数二的重要发明。

然而,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却有其他和平的用途。多亏这种发明,不少建设得以完成。例如,圣哥达隧道的落成(1872-1882年)、纽约伊斯特河地下石壁的爆破工程(1876年,1885年),以及希腊科林斯运河的挖掘工程(1881-1893年)。炸药纵使贡献良多,面世后却瞬间跟毁灭、死亡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

哥伦比亚的一所警察局给炸弹摧毁

[鸣谢]

© Reuters NewMedia Inc./CORBIS

[第4页的图片]

诺贝尔死后不足二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所用的都是杀伤力巨大的新型武器

[鸣谢]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第6页的图片]

在柬埔寨、伊拉克和阿塞拜疆,平民不幸给地雷炸伤,终身残障

[鸣谢]

UN/DPI Photo 186410C by P.S. Sudhakaran

UN/DPI Photo 158314C by J. Isaac

UN/DPI Photo by Armineh Johannes

[第6页的图片]

据核政策委员会指出,数以千计的核武器正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鸣谢]

UNITED NATIONS/PHOTO BY SYGMA

[第7页的图片]

1995年,东京地铁站发生了沙林毒气事件,化学武器的杀伤力受到各方的关注

[鸣谢]

Asahi Shimbun/Sipa Press

[第5页的图片鸣谢]

UN/DPI Photo 158198C by J. 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