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重游切尔诺贝利

重游切尔诺贝利

重游切尔诺贝利

《警醒!》乌克兰撰稿员来稿

20年前,切尔诺贝利的核电厂发生了一宗史无前例的意外。核电厂有四个核反应堆。1986年4月26日,其中一个核反应堆熔毁,造成了一场惊世的大灾难。不论天灾还是人祸,一般来说,灾难过后,只要做好善后的工作,大都可以重新建设。可是,这场核子灾劫所造成的损害却是长远的。

最近几年,每逢到了5月9日,那些曾住在核电厂附近城镇的居民,有时会跟亲友一起回到旧居缅怀一番。有些旧居民在别的时间回来出席丧礼。也有些科学家前来研究辐射所造成的影响。此外,乌克兰一些旅游公司最近举办了一天的旅行团,由导游率领参观这个地区。

2005年6月《纽约时报》头版报道,游客可以参加“由导游带领的短程旅行团”参观普里佩特,并声言到当地游览不会危害健康。 *普里佩特建于20世纪70年代,跟核反应堆距离约3公里,人口约有4万5000。可是这场核子灾祸发生后,普里佩特跟其他城镇一样荒废了。后来,由于受辐射影响,这一带地区被封锁起来。灾难发生时,维克托·鲁德尼克和妻子安娜已在普里佩特住了大约一年。 *

切尔诺贝利镇(跟核电厂名称一样)是个较小的市镇,距离核反应堆约15公里。以前住在这个镇的居民获准每年回来一次。鲁德尼克家庭的旧居就在切尔诺贝利镇,灾难发生后,他们也曾回到切尔诺贝利镇。现在让我说说,几年前我和妻子跟他们回去时所看见的情景。

黯然神伤的假期

我们离开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开车沿着一条两车道的公路往北驶去,途中经过几个小镇。在这些小镇里,房子都沿着路边排列成行,前院栽种郁金香,另外还有一些菜园。镇与镇之间是一望无际的田地,种满了玉米、小麦和向日葵。

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车越过了一条不露形迹的界线。这里没有路标或指示牌,但我们知道自己已在刹那间走进了无人之境。沿途经过的市镇都一片死寂。人去楼空,玻璃窗给打破了,门也上了挂锁。房子的前院长满野草,花园杂草丛生。

原来我们已经进入距离核反应堆约30公里的范围,一个不得随便进入的地区。安娜说:“这带地方的城镇由于受到高度辐射影响,约有15万人从多个城镇和村落被迁徙到前苏联的不同地方去。”

我们的车子继续往前走,很快到了另一个地区。一道高耸、有刺的铁丝网把这个地区和外界隔开。警卫在附近的一个木屋里站岗,指挥交通,检查来往的车辆。一个警卫查看我们的护照,登记车辆之后,就打开闸门。

于是,我们走进了禁区。公路两旁的树都长出了新叶,绿树成荫。森林里布满茂密的矮树丛。这个景象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因为我一直以为只会看见烧焦了的树和枯萎了的灌木。我们往前望,看见一道白砖砌成的墙,上面用蓝色字写着“切尔诺贝利镇”。

切尔诺贝利镇的边界有一家杂货店。维克托的妈妈曾在那里工作。店子的窗户铺满灰蒙蒙的尘垢,窗子上仍挂着一个字迹模糊、写了营业时间的牌子。这个镇的中央公园附近是文化大楼。这座建筑物使安娜想起过去的日子,她和其他居民一样,喜欢在工余到文化大楼观看表演,松弛身心。离文化大楼不远的是乌克兰电影院,这个清凉的电影院是孩子避暑和欣赏最新电影的地方。孩子的欢笑声已在这个漆黑的电影院里沉寂了好一段日子。安娜和维克托带我们到他们的旧居。我们从镇中心走不远就到了。院子里的树木由于无人照料,已经把前门堵住了,我们要一个一个地走,才能穿过杂乱的草丛,走到后门去。现在的后门,只是墙上的一个破洞而已!

房子里面毁坏不堪。一张发霉的床垫从生锈的床架上塌了下去。剥落的墙纸悬垂着,像一条条又长又脏的冰柱。安娜弯身从撒了一地的垃圾中捡回一张旧照片,然后黯然神伤地说:“我常常希望回到这里,看见所有东西都跟以前一样。”她语带哀伤地说:“现在看见房子变成一堆垃圾,值钱的东西都给偷光,实在让人伤心!”

我们离开了鲁德尼克一家的旧居,走到街上去。街角有一群人激动地交谈着。我们走了大约半公里,来到这条路的尽头,那里有一个公园。公园位于陡峭的断壁上,俯瞰一条平静的河。栗子树开了白花,在微风中摇曳。这里有一道旋梯通往码头。1986年,成千上万的人曾站在这道旋梯上,等候坐船撤离这个地区。

19年前,核反应堆出了事,鲁德尼克一家逃离普里佩特镇。他们去年才首次回旧居看看。

反思的时候

2006年4月是切尔诺贝利核子灾难的20周年,在这个月当地举行不同的纪念活动。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醒他们,人类的能力十分有限,因为无论人多么诚恳、多么努力,如果没有上帝的指引,人仍然无法好好照料地球的事务。(耶利米书10:23

去年9月,联合国委托有关方面发表了一份重估灾难的报告书。报告书说有56人因这场灾难丧生,并预测只有4000人最后会死于与辐射有关的疾病。可是初期有报告曾预测死亡人数一般约为1万5000到3万不等。《纽约时报》2005年9月8日的社论说,这份联合国报告“受到多个环保团体抨击,并指该报告隐瞒真相,企图粉饰核能所造成的危险”。

后来,维克托认识造物主耶和华上帝,灾难发生后他说:“现在我们不再悲伤了,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上帝的王国来到,这么可怕的意外就不会重演。我们期待这个日子早日来到,届时,我们在切尔诺贝利老家附近的郊野会恢复原貌,成为美丽乐园的一部分。”

圣经应许,人类原本的乐园会被重建,而且会继续扩展成为一个普世的乐园。自从切尔诺贝利的惨剧之后,世上已经有几百万人对这个圣经应许深信不疑。(创世记2:8,9;启示录21:3,4)过去20年,单在乌克兰一地就有超过十万人欣然接受圣经的信息!上帝应许所有竭力学习他旨意的人都享有美好的前途,愿你也受到激励,认真想想这个光明的希望。

[脚注]

^ 5段 有关方面虽然声称这些短程旅游是安全的,《警醒!》却不鼓励读者到这个地方旅游。

^ 5段 请参看《警醒!》1997年4月22日刊12-15页

[第16页的附栏或图片]

立碑表扬灾难的善后人员

人们树立了一个高4米的纪念碑,表扬一批切尔诺贝利灾场的善后人员。灾难发生之后,这批工作人员到场救火,并且用混凝土和钢铁造了个形似石棺的东西封住损坏了的反应堆,以免核子污染继续扩散。这批工作人员的数目多达数十万人。据估计,大约有4000人直接死于这次意外,而大部分死者都是负责善后工作的人员。

[第15页的图片]

写着“切尔诺贝利镇”的砖墙,切尔诺贝利镇的电影院

[第15页的图片]

鲁德尼克一家和他们在切尔诺贝利镇的旧居

[第16页的图片]

发生惨剧的核电厂,距离鲁德尼克一家在普里佩特的旧居大约三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