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风中起舞的骏马良驹”

“风中起舞的骏马良驹”

“风中起舞的骏马良驹”

《警醒!》西班牙撰稿员来稿

“你扬起蹄来,踏着韵律;你英姿勃发,收放自如;你完美无瑕,身手矫健;看着你,怎能不叫人如醉如痴?”——西班牙诗人拉斐尔·阿尔贝蒂。

灯光熄灭,音乐响起,在竞技场的后方,一匹白马与骑手登场,在音乐的节拍中翩翩起舞。一队人马此时加入,马儿全体踏着弧步,左右回旋,潇洒优美的动作,配合得不差毫发,令观众看得入神,叹为观止。

在西班牙的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安达卢西亚皇家马术学校以训练马匹跳舞而举世闻名。马儿演绎的芭蕾舞姿,衍生自马术训练或传统的西班牙马术 *中的一种经典步法,衬上传统的西班牙音乐,以及骑手身上18世纪的服饰,令整个表演气派十足。

西班牙纯种马

出场表演的马都是西班牙的纯种马,也叫做安达卢西亚马。几千年前,这种马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山区徜徉,罗马人把它们训练成真“堪托死生”的战马。

安达卢西亚马雄骏矫健、动作敏捷,勇猛之余,又有其温顺的一面。毕竟刚中带柔,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正因为矫健和温顺,马儿才能够演出高难的步操和跳跃的动作。无论如何,把这种高视阔步的动物训练成舞林高手,是看来容易却艰辛的。

马儿上学去

1972年,阿尔瓦罗·多梅科创办了安达卢西亚皇家马术学校,这所学校为马儿提供强化肌肉的体操训练课程。经过训练之后,马儿在动作难度极高的演出之中,渐渐能收放有度,脚步齐一了。马儿都在两所著名的马术学校受训,除了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皇家马术学校之外,就是奥地利的维也纳西班牙马术学校了。名校出高材,游客来到这两个中心参观马儿献技,都莫不看得如痴如醉,大叹不枉此行,就连要求最严格的驯马师,也看得心悦诚服呢!

骑手和马儿能有这身绝活,是经过严格训练和时间浸淫的。一般来说,他们每天要练习7小时,每星期5天,为期4年。在驯马师的操练下,马儿首先学习按指示往前走。基本步法走得正确之后,就练习向后走,把身体重心后移。马儿能把力量集中于后半身,是完成花式骑术的先决条件。

马儿的动作,有出于自然的,也有从后天训练得来的。即使把马儿与生俱来的步姿如慢步、小跑和疾跑等稍加改善,仍属于自然的一类。至于马术学校训练的一套,是非自然的。马儿表演非自然的动作,讲求天衣无缝,因此体能消耗极大,也要求骑手和马儿之间养成默契,心意互通。(请参看“马术表演的基本步法”。)

皇家马术学校的表演主任若泽·科沃斯说:“骑手和马儿必须人马合一,才可以做出学校设计的高难动作。安达卢西亚马是马中之名马,在不少马儿与骑手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深厚的感情。但如果真的性格不合,就该转换伙伴了。”

关于马儿对音乐的反应,若泽·科沃斯解释,安达卢西亚马当然不知音乐为何物。虽然马儿没有欣赏音乐的能力,但在演出的时候,音乐是整体的一部分,马儿显然会对听惯的音乐作出反应,也似乎懂得回应观众的掌声。

在马术学校受训的马儿,也喜欢这里的待遇。在演出之前,会有专人替它们整饬仪容;由于马儿的皮肤比较娇嫩,需要特别护理,每天操练之后,也有人给它们洗澡、抹掉汗水,令它们感到神清气爽。

若泽·科沃斯还说:“西班牙有这样的一句俗语,跟马儿搭档,需要7年的磨合期。随后的7年,人马之间已配合得丝丝入扣,双方都沐浴在浓厚的友情之中。14年之后,马儿就不中用了。但本校的马儿不一定如此,我们其中一匹叫萨莫拉诺的马,已达22岁的高龄了,却仍未肯言休呢!”

马儿在学校里接受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它们神乎其技的舞姿表演于观众面前。观众能目睹马儿与骑手如何合作无间,在传统西班牙音乐旋律的衬托下,这种雄骏高雅动物的舞步如何融入音乐的节拍中。怪不得文章开头提及的诗人阿尔贝蒂在诗的结语说,这就是“风中起舞的骏马良驹”。

[脚注]

^ 5段 传统的西班牙马术主要指在西班牙牛场上的传统马术,这种马术源自马匹的劳动。

[第17页的附栏或图片]

马术表演的基本步法

马儿表演时的步姿,包括以下其中几类:

小跑:原地跑。

慢步跑:马儿小跑时高高提起前蹄,像在起舞。

人立:马儿把前腿提高,跟地面成45度,需要控制肌肉和保持平衡。

腾跃:用后腿腾跃,前肢不接触地面。

原地腾跃:马儿凌空跃起,在最高点时后腿踢出,前腿收进胸下。

重温坐马车的日子

另一种给马儿的训练是拉车。马儿的传统劳动是拉车,学校训练它们以一致步伐拉动车辆。骑手和马儿都穿着华衣美服,与观众一起重温昔日的光景。

[鸣谢]

小跑、慢步跑及原地腾跃: Fotografía cedida por la Real Escuela Andaluza; 腾跃、人立及马车: Fundación Real Escuela Andaluza del Arte Ecuestre

[第15页的图片鸣谢]

Fotografía cedida por la Real Escuela Andalu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