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6:1-34
脚注
注释
实在 希腊语词a·menʹ(阿们)是希伯来语词ʹa·menʹ的转写,意思是“诚心希望如此”或“确实如此”。在圣经原文里,耶稣经常会先说出这个词,然后才陈述事情、许下承诺或说出预言,借此强调他说的话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学者说,耶稣使用“实在”(阿们)这个词的方式,在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约翰福音的原文中,耶稣总是把a·menʹ这个词重复说两次,中文译作“实实在在”。(另见约1:51的注释)
接济穷人 指在物质上援助穷人,例如给他们钱或食物。译作“接济穷人”的希腊语词是e·le·e·mo·syʹne,这个词跟意思是“怜悯”的希腊语词有关。
吹响号筒 这样做会引起人的注意。这里说的显然不是指实际上吹响号筒。经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不应该到处宣扬自己的慷慨行为。
虚伪的人 希腊语是hy·po·kri·tesʹ,原本指古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的戏剧演员。这些演员演出时会戴着有助于扩音的大面具。这个词后来被用来比喻那些虚伪装假、隐藏自己真正动机或性格的人。耶稣在这里把犹太宗教领袖称为“虚伪的人”。(太6:5,16)
实在 见太5:18的注释。
他们已经得到全部的奖赏了 译作“得到全部”的希腊语词是a·peʹkho。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商业收据上,表示“已全部付清”。虚伪的人为了引人注目而接济穷人。当他们的善举被人看到并得到称赞时,他们就已经得到全部的奖赏了。他们不该再期待从上帝那里得到什么。
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意思是要十分谨慎或保密。跟随耶稣的人不该刻意把自己的善举告诉任何人,即便是像左手和右手那样亲密的朋友也不例外。
不要……一遍又一遍地说同样的话 又译“不要唠唠叨叨”或“不要重复说没有意义的话”。耶稣的意思不是说,反复提出同一个请求是不对的。(太26:36-45)不对的是仿效“外族人”那种千篇一律的祷告方式,也就是盲目地把背下来的话“一遍又一遍地”说出来。耶稣在这里是要提醒门徒,祷告时不要不假思索。
你们的父亲 少数古抄本写的是“上帝你们的父亲”,但大多数抄本写的是“你们的父亲”,较为简短。
天父 直译“天上的父亲”。在福音书的原文里,耶稣称耶和华上帝为“父亲”超过160次,这是第一次。耶稣使用“父亲”这个称呼,表明听他说话的人都知道他指的是上帝,因为在《希伯来语经卷》中上帝也被称为“父亲”。(申32:6;诗89:26;赛63:16)在耶稣之前,上帝的仆人用过很多尊贵的头衔来称呼耶和华,包括“全能的上帝”“至高者”和“伟大的创造主”,但耶稣常常用“父亲”这个既简单又普通的词语来称呼上帝,这显示上帝跟崇拜他的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父亲和儿女那样亲密。(创28:3;申32:8;传12:1)
你们 通过这个称呼,耶稣把听他讲话的人跟之前提到的那些虚伪的人区分开来。(太6:5)
要这样祷告 有些人祷告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同样的话”,但耶稣教导人用另一种方式祷告。(太6:7)
我们……的父亲 祷告的人用“我们”这个代词,表示他承认其他人也跟上帝有紧密的关系,也是崇拜上帝的大家庭的成员。(另见太5:16的注释)
名 指的是上帝的名字,这个名字是由四个希伯来字母יהוה代表的(相当于英语的YHWH),中文通常译作“耶和华”。在中文的《新世界译本》中,上帝的名字在《希伯来语经卷》出现了7029次(其中50次在原文里是缩写),在《希腊语经卷》出现了241次(其中4次在原文里是缩写)。(关于《希腊语经卷》中上帝的名字,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请看附录A5以及附录C)在圣经中,“名”这个词有时代表拥有这个名字的个体、他的名声以及他所透露的关于自己的任何事。(参看出34:5,6;启3:4及脚注)
彰显为圣 又译“被奉为神圣”或“被尊为圣”。愿上帝的名彰显为圣的意思是,希望所有受造物,包括人类和天使,都把上帝的名奉为神圣。这个祈求也表明,尽管从人类的始祖在伊甸园反叛以来,上帝的名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羞辱,但上帝会恢复自己的名声,使自己的名彰显为圣。
愿你的王国来临 上帝的王国是为了体现上帝对地球的至高统治权而建立的政府。这样祈求的意思是,希望上帝采取行动,使这个由君王弥赛亚和14万4000人一起统治的王国,成为地上唯一的政府。耶稣在路加福音19:11-27说的比喻表明,上帝的王国“来临”时,王国政府会执行判决,毁灭所有敌人并奖赏对王国有信心的人。(见太24:42,44)这个王国会铲除目前的邪恶制度,包括世上的所有政府,也会带来一个正义的新世界。(但2:44;彼后3:13;启16:14-16;19:11-21)
愿你的旨意……实现 这句话主要不是祈求人人遵行上帝的旨意,而是祈求上帝采取行动实现他对地球和人类的旨意。换句话说,这里祈求的是上帝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成就他所宣告的旨意。祷告的人也借此表明,自己更重视的是上帝的旨意,并且愿意服从。(参看太26:39)译作“在地上实现,像在天上一样”的原文可以有两个理解:可以指祈求上帝那已经在天上实现的旨意也在地上实现;也可以指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天上和地上都完全实现。
今天需要的食物 耶稣指出,敬奉上帝的人可以满怀信心地祈求上帝供应他们每天需要的食物,而不是祈求上帝供应超出他们需要的分量。这个祈求让人想到,上帝施行奇迹赐下吗哪时,也曾吩咐以色列人去捡“当天要吃的分量”。(出16:4)
宽恕 在希腊语原文里,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放过”,但也可以有“取消债务”的意思,就像马太福音18:27,32的译法一样。
罪 直译“债”。我们得罪了别人,就好像欠了对方一笔债,必须寻求对方宽恕才能还清这笔债。我们想要得到上帝的宽恕,就要“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或者说宽恕“欠我们债的人”。(太6:14,15;18:35;路11:4及脚注)
不要让我们陷入引诱 又译“不要让我们屈服于引诱”,直译“不要把我们带进引诱”。有时候,圣经会说某件事是上帝造成的,但其实上帝只是容许那件事发生而已。(得1:20,21)因此,耶稣不是说,上帝会引诱人犯罪。(雅1:13)其实,他是鼓励门徒要向上帝祷告,求上帝帮助他们避开引诱,或在引诱下忍耐得住。(林前10:13)
过错 译作“过错”的希腊语词也可以译作“失足”(加6:1),描述的情况跟按照上帝的正义标准行走正道截然不同。
禁食 指停止进食一段时间。(另见词语解释。)耶稣从没有吩咐门徒要禁食,但也没有说不可以禁食。在摩西法典下,怀有正确动机的犹太人在寻求耶和华的帮助和为自己的罪悔改时,都会禁食。(撒上7:6;代下20:3)
把脸弄得难看 又译“不整理仪容”。有些人在禁食的时候不但不会梳洗打扮,还会把灰撒在或抹在自己的头上。
要用油抹头,也要洗脸 人通常不会在禁食的时候整理仪容。在这里,耶稣是吩咐门徒要避免在禁食的时候引人注意。
虫 希腊语原文指一种会吃布的飞蛾。
眼睛是身体的灯 在这里,“眼睛”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弗1:18)对身体来说,视力正常的眼睛好比一盏在暗处点着的灯。眼睛能使人看清并察觉周围发生的事。
目光专注 又译“眼睛焦点清晰”或“眼睛健康”。译作“专注”的希腊语词是ha·plousʹ,基本意思是“单一”或“简单”。这个词也有专心致志或专注于一个目标的意思。眼睛要发挥正常的功能,就必须能够把目光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人的目光如果只“专注”于一个正确的目标(太6:33),就会对他的品行产生良好的影响。
目光专注 又译“眼睛焦点清晰”或“眼睛健康”。译作“专注”的希腊语词是ha·plousʹ,基本意思是“单一”或“简单”。这个词也有专心致志或专注于一个目标的意思。眼睛要发挥正常的功能,就必须能够把目光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人的目光如果只“专注”于一个正确的目标(太6:33),就会对他的品行产生良好的影响。
目光显出贪欲 直译“眼睛不好”或“眼睛邪恶”。视力不好的眼睛无法看得清楚。类似地,人的目光要是显出贪欲,就不能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太6:33)目光显出贪欲的人不知足、贪婪、诡诈,也容易分心,结果对事情有错误的判断,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另见太6:22的注释)
奴隶 一个奴隶通常只属于一个主人。耶稣在这里是要说明,一个基督徒如果热衷于追求财富,就不可能同时专一爱戴上帝,给上帝配得的崇拜。
财富 又译“金钱”。希腊语是ma·mo·nasʹ(源自一种闪米特语),传统上译作“玛门”。这里是用拟人法把“财富”说成是主人或某个假神,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原文中的这个词是任何神明的名字。
不要再……忧虑 又译“不要再……担心”。在这句话中,希腊语动词的时态表示停止正在做的事。译作“忧虑”的希腊语词可以指因为担心而分了心,不能集中精神,结果失去喜乐。这个词也出现在马太福音6:27,28,31,34。
生命 希腊语是psy·kheʹ(普绪克)。本节经文同时提到“生命”和“身体”,意思是指整个人。
叫寿命延长一点 译作“一点”的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1肘尺”(即从手肘到指尖的距离),长度约为44.5厘米。耶稣使用这个跟距离有关的词,看来是把人的生命比作一段旅程。他指出,没有人能靠着忧虑使自己的生命延长一点。(另见词语解释“肘尺”以及附录B14)
仔细观察 希腊语原文是一个动词,又译“深入学习”。
野地里的百合花 有人认为这种花是银莲花,但耶稣说的也可能是其他种类的花,例如郁金香、风信子、鸢尾花或剑兰。也有人认为耶稣说的只是当地的各种野花,所以一些译本把这个词组译作“野地里的花朵”。这个理解看来是对的,因为在经文的下文,跟这个词组对应的是“野地里的花草”。(太6:30;路12:27,28)
信心不足的人 耶稣把门徒称为“信心不足的人”,意思是他们的信心不够强。(太8:26;14:31;16:8;路12:28)他的话显示,门徒不是完全没有信心,而是没有足够的信心。
花草……火炉 在以色列的夏季,花草在炎热的天气里不到两天就会枯萎。干枯的花梗和杂草会被收集起来作为烤炉的燃料。
多媒体资料

这幅图重现了古代犹太会堂的样貌。图中的会堂包含了在迦姆拉(加马拉)发现的1世纪犹太会堂的一些建筑特色。迦姆拉位于加利利海东北方约10公里的地方。

耶稣鼓励门徒要“仔细观察野地里的百合花,看看花朵怎样生长”。在圣经里通常译作“百合花”的词语,在原文里可能指很多不同种类的花,例如郁金香、银莲花、风信子、鸢尾花或剑兰。有些学者认为耶稣当时想到的可能是银莲花,但耶稣说的也可能只是一般的野花。图中看到的是红色的银莲花(学名:Anemone coronaria)。银莲花在以色列很常见,颜色还有蓝色、粉红色、紫色和白色。